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861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期末考试电视节目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什么是电视 电视,是用电子方法传送图像与声音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发送端,用电视摄像变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有线线路或无线电波传输出去;在接收端,再将这些电信号复原成为景物图像和逼真的声音以供观赏。 电视传播的特性 、以电子科技进步为依托。、直观性与现场性。、内容形式的广泛兼容性。、观众的介入性。 5、连续定期的编播方式 什么是电视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制作,英语为 Production for TV program。制作这个概念,是把节目当成工业生产制造的产品对待,电视和电影的制作,实际上包含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往往被称为软件,后者被称为硬件。在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往往是

2、不可分离的,而且是互相渗透的。 电视技术的发展 在信号载体和电视拍摄技术上 ,主要经历了从电影胶片拍摄到录像拍摄的转变; 在编辑技术应用上, 经历了以影片为载体的早期的非线性编辑到以录像磁带为载体的线性编辑再到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的数字信号的非线性编辑的转变 在电视接收设备上, 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晰度电视或数字电视的转变;( 电视机的变迁 ) 在电视制作技术上 ,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运用的转变; 在电视接收设备上, 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晰度电视或数字电视的转变;( 电视机的变迁 ) 在电视制作技术上, 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运用的转变; 在电视传输方式上,

3、 经历了无线传输的微波通信到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阶段,有线电视的电缆传输到光纤传输的发展阶段,并开始进入网络电视的发展阶段。 有线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势 我国电视的发展 诞生: 1958 年 5 月 1 日 2发展: 1960 年 5 月 1 日 ,用 NTSC 制式建立了一座彩色电视台。 1973 年 5 月 1 日正式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974 年 10 月 1 日正式开播彩色电视节目。 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 80 年代 繁荣。 进入 80 年代 ,电视屏幕内容丰富多采。广告进入电视,电视剧出现。 90 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中

4、央台节目增加至 12 套,各省台也有套,而且大部分已通过卫星传输。 1996 年 8 月,中央电视台率先开通卫星数字电视( SDTV)广播业务。 1997 年,又有 10 家省级电视台开通卫星数字电视频道,到 1998 年底,有 30 多套节目上星,国庆 50 周年期间,进行了 HDTV 的转播试验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从 2003 年开始,大力发展数字有线电视。 第二步,从 2005 年起开展卫星直播业务。 第三步,从 2008 年起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 中国到 2015 年关掉模拟电视。 电视节目的演变与分类 按内容属性分类: 政治类、经济类、人物类、

5、知识类、文化教育类、 科学技术类、军事类、教育类等。 按对象属性分类: 大众节目、少儿节目、青少年节目、中学生节目、大学生节目、老年人节目、妇女节目、子弟兵节目、农民节目等。 从体裁样式上分为 :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教学片、讲话节目、综合节目、杂志型节目、系列节目、特别节目、知识竞赛等。 按形式属性分类: 从制作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为: 现场直播、录像剪辑、演播室型、主持人型、晚会型、解说式、主讲人式、师范式、小品式、特技式、动画式、表演式、采访式等。 教育电视节目的特性 ( 教育电视 ) 1、 教育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画面要做到: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色彩协调,主题突出。

6、剪辑要做到:组接流畅,符合逻辑,节奏适当,声画同步。 解说要做到:语音规范,抑扬顿挫,声音优美,生动感人。 音响、音乐做到:选择恰当,搭配合理。 特技、动画做到:运用恰当,科学准确,形象生动。 字幕做到:书写工整,准确无误,大小适当,颜色和谐,布局合理。 技术性 最基本的分类形式通常是按传播功能与传播内容,将电视节目分 为: 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教育知识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等。其中新闻类节目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像新闻等形态。 按节目体裁分类 有信息类、专题类、综合类等; 而按节目播出方式 则经历了由影片播出、录像播出到现场播出等阶段的发展。 三、电视制作手段 1实况直播 (

7、1)同步性 (CNN,CCTV) (2)现场性( 99 国庆阅兵分列式 (3)即兴性 (4)参与性 2 电视影片制作 3 录像制作 四、电视制作方式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采用下列 4 种方式: 电子新闻采集 (ENG) ; 电子现场节目制作 (EFP); 电子演播室节目制作 (ESP) ; 卫星新闻采集( SNG) 第四节 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设备 一、处理信息的媒介技术 1媒介硬技术 电视节目中看到的硬件 演播室 ;摄像机;话筒;录像机;电子编辑;制作系统; 编辑控制器 ;视频切换台 ;字幕机 2、媒介软技术 所涉及到的技术技巧 摄像技术;录音技术;照明技术;编辑技术 二、 前期制作设备 摄像机、

8、照明器材、固定设备、话筒、调音台、录音机等 三、 后期制作设备 录像机、编辑控制器、切换器、字幕机等 一、前期筹备阶段 1节目构思的产生 (1)制作节目的动机 (2)对观众的分析 (3)估计播出的情况 (4)研究节目的构思 2摄制方案的产生 (1)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2)确定摄制的形式 (3)草拟节目的经费开支和摄制报告。 二、前期摄制阶段 1摄制程序计划 2摄制会议 3布置和排演 4节目的摄制 三、后期制作阶段 1. 编辑工作 2节目的宣传 3节目的收视调查 摄像机的功能: 将镜头所能看到的光学图像转变成相应的视频画面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外界景物通过镜头聚焦在摄像靶面上,将光学信号转变为随

9、景物明亮变化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连同话筒来的声音信号,通过录像单元,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镜头的功能:聚焦、变焦、光圈 。 景深:光学镜头能把景物空间中一定范围的物体在像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像,这个清晰范围对应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景深与光圈、焦距、物距的关系 2、按制作方式分 ENG/EFP 摄像机 家用摄像机 3、按摄像器件分 摄像管摄像机 固体摄像机 三管或三片摄像机 4、按摄像器件数量分 二管或二片摄像机 单管或单片摄像机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1、操作前的准备 (电源是否在 off,增益在 0db,光圈、聚焦、白平衡在 auto) 2、通电开机 3、根据光源色温选择滤色片,粗调色温

10、 4、选择镜头的工作方式 5、调整白、黑平衡,细调色温,防止被摄图像偏色 6、实拍 二、摄像机拍摄的要点 1、掌握好拍摄姿势 2、摄像机操作要领 :稳、准、平、匀、清 稳 :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1、使用三脚架、轨道。 2、手持。 a:可借助物体作支撑物。 b:掌握好呼 吸。 c:多用广角镜头,少用长焦镜头。 准 : 广义理解 1.构图准; 2. 聚焦准; 3.色彩还原要准。狭义理解: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要准确 平 : 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不能倾斜。肩扛操作,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与寻像器垂直边框平行。三脚架拍摄,调平三 脚架上的水平仪。 匀 : 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11、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起幅、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缓慢、均匀 。 稳 拍摄的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如果画面不稳定,就会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画 面的稳定是对摄像人员的基本要求。 准 准包含三层意思: 1)构图准; 2)聚焦准; 3)色彩还原要准。 1)构图准 。 取景构图准这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聚焦、光圈、白平衡调整都是硬的标准,而构图则不同,自动化程 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取景。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 2)聚焦要准。 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于主体运动(水平方向)或距离远近的变化(垂直方向),有时需要跟焦点,即随主 体的

12、移动变化而变焦,以保持清晰。聚焦时要赶前不赶后。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或试验后再拍,做到 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 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 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这样图像才能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 A.曝光要准 : 由于电视摄像系统有一个有限的亮度范围 20: 1,在这个范围之内它们能够接受光线,并且能按光线的相对比例再现出来。 在实际拍摄时,景物的亮度范围超过摄像机可容纳的亮度范围时,就得作出决定,究竟是损失一些阴暗部分的层次呢?还是损失一些明亮部分的层次?或是取折中值? 总之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

13、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 B.色彩还原要准: 影响色彩还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景物受到不同色温光线的照射,二是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及滤色片的选择。对于前者在摄像 时就要靠合理用光,控制色温,不用不同色温的光线照明;对后者在拍摄前根据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滤色片进行黑白平衡调整 ,当然如果是有意使画面偏色则另当别论。 平 “平 ”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不能倾斜。 在绝大多数的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画面中的这些线条不是歪就是斜,便会给观众造成某种错觉。这是摄像中的一大忌讳。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

14、作为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大体就可以做到 “平 ”的要求。 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 匀 “匀 ”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在拍摄过程,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起幅、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缓慢、均匀。 如开始动时,应是缓慢起动,为匀加速运动,到一定速度时保持匀速,至落幅时,要慢慢减速,为匀减速。 推拉时控制好变焦杆,变焦过程中速度均匀。 摇摄时要控制好,使把手(或机身)的转动速度均匀。 移、跟时,控制好移动工具作匀速运动。 1、 白平衡的调整 (自动调整、手动调整 ) 手动调整的步骤: 滤色片号 适用的光源色温 适用环境 0 关闭光圈

15、 1 3200K 碘钨灯、日出日落 2 5600K+1/4ND 室外晴天 3 6000K 阴雨天 2、 光圈的调节 :1 自动光圈 照明均匀,明暗反差不大时 ,以下情况不宜使用: 景物亮度不均匀。亮度反差大:景物亮度与环境的亮度反差大:景物的亮度显著变化;运用技巧性镜头 .2手动光圈 必须调整寻像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亮度不足或 太亮,先自动,再手动。亮度不均或反差大,先自动,再以光源补充或对景物亮部和暗部进行取舍,再以手动调节。运用技巧性镜头,以自动光圈测起落幅知,取中间值再以手动调节 3、 聚焦调整 1)自动聚焦 ( 2)手动聚焦 A、特写聚焦法 B、跟焦点法 C、超焦距法超焦距 H=1000

16、*(镜头的焦距 /光圈 f 值 ) 四、拍摄注意事项和摄像机的维护 (一)拍摄注意事项 1、暂停时间不宜过长。 2、每个镜头开始和结束多录 5 秒。 3、注意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4、注意不同景别的搭配。 5、尽量采用顺光或顺侧光拍摄。 6、避免 “拉风箱 ”“刷墙 ”式的摄像机运动。 “拉风箱 ”就是反复使用推拉镜头。 “刷墙 ”是指摇摄时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反复摇拍。这些也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这样拍出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目的。也是不成熟的表现 (二) 摄像机的维护 ( 1)摄像机与录像机都要在规定的电压、湿度、温度的范围内工作,在防尘、防震、防磁、防腐等环境条件下使用。 ( 2)不要把摄像机

17、镜头直接对着强光源和太阳,并避免长时间对着亮度较强的固定物体,以免摄像管局部烧伤, CCD 摄像机除外。 ( 3)摄像机平时要保持水平位置。长时间镜头朝上,会使摄像管中的尘埃落到靶面上,产生斑点。用后应恢复到水平状态。 ( 4)摄像机使用完毕要断开电源,关闭光圈,盖好镜头盖,放于便携箱内。 ( 5)镜头与磁鼓不能用手摸,镜头只能用镜头纸或麂皮擦抹,磁鼓、磁头只能用麂皮沾酒精、石油醚等沿水平方向清洁。 ( 6)摄像机与录像机外壳不能用酒精、苯类溶剂冲洗,只能用干布擦抹。 ( 7)摄像机在运输或使用中应避免大的 振动,轻拿轻放,尤其三管式摄像机更为重要。 ( 8)摄像机与录像机从阴冷处到热处,镜头

18、与磁鼓会凝聚一些露水,不要急于擦抹或开机工作,要想办法将镜头与磁鼓露水吹干,才能工作。 ( 9)录像时不要经常或长时间使用暂停键,否则容易损坏磁鼓、磁头及磁带。 第一节 镜头及其种类 一、镜头的含义 1、 一个镜头是指电视摄像机从开始拍摄到停止拍摄期间所取得的连贯片段。 2、摄像机的光学镜头 二、电视镜头的种类 (例 1、奥运火炬传递 。例 2、录像资料 电视镜头种类 1、拍摄距离 :有 不同景别的镜头 。如远、全、中、近、特写镜头。 2、拍摄角度 :有平、仰、俯、顶角度;正、侧、斜、背面镜头。 3、摄像机的运动 :有不同的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跟。 4、描述方法 :有 主观镜头和客观镜

19、头 。 5、镜头的长度 :有长镜头、短镜头。 6、 其他 :如空镜头、慢镜头、快镜头等。 7、 第二节 各种镜头及其造型 一、 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 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的划分: 景别的划分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家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同。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既 “五分法 ”和 “七分法 ”。 景别是规范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影响景别的因素 1、 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2、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变化造成画面景别的相应变化: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

20、小,景别越大。 3、在 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画面景别越小;镜头焦距越短,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画面景别越大。 ( 一 )远景 1、大远景 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其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 2、 远景 (远景抒情 ) 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一 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画面中人体轮廓清晰可见,但

21、外部特征含糊不清,无法识别具体形象。在远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只是一个点,远景的表现重点是环境。 远景的特点: ( 1)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出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和环境、人物和场景之间的关系。 ( 2)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被完全 “物化 ”了。 远景 的作用 ( 1)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 ( 2) 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以产

22、生特殊的情绪效果。 ( 3) 远景中的被摄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的环境。 ( 4)远景的景别特征,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 二)全景 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的特点: ( 1)人物与画框近似等高; ( 2)全景表现的重点是人物,环境表现是以人物为出发点的。 全景 的作用: ( 1)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为一组画面定向。 ( 2)把主体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表现。 拍摄全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 1)全景中人物头脚要带全,但是不能顶天立地,也就是头顶画框上边缘,脚踩画框下边缘,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因为环境交待是新闻的重要信息渠道。 ( 2)全

23、景的拍 摄往往是每一场景的总角度,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其它镜头的调度。 (三)中景 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 中景 的特点 : ( 2) 画框截取人物的膝盖以上的部分; ( 2)中景主要表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 。 中景的作用: ( 1)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 2)中景的表现主体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但环境依然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环境的烘托,可以加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推动情节的发展。 ( 3)环境表现处于次要地位,多处在背景

24、上。 拍摄中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 1)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物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 ( 2)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应该从影调、色彩、虚实、动静等关系上强调突出人物,注意画面各物体间的对比与联系。 ( 3)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 ( 4)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 ( 四)近景 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前面几个景别相比,近景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被摄主体的部分形象成为引导观众视觉的主要内容,占据了画面的主导地位;环境和背景开始退到较次要的地位,作用进一步降低。 近景

25、使被摄主体与观众在视觉距离上相对较近,因此常用来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质感,或者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近景 的特点: ( 1)画面包括人物胸部以上,占据画面一半以上。 () 表现的重点是人物的头部、面部、眼睛 ,利于表现表情、心理、手势等。 近景的作用: ( 1)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 ( 2)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离。 ( 3)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拍摄近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上。 ( 2)构图中要对手势动作的范围预留空间。 ( 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 画面

26、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 5)注意镜头对焦。 (五) 特写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六) 特写镜头的特点: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人物占据整个画面。 ()人物表情更加突出,影响观众的心理作用大,近距离交流感强 ()背景空间被虚化。 特写镜头 的作用: ( 1)突出和强调 ( 2)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冲击力,震撼观众感情。 ( 3)转场。 景别的造型功能: 1、 不同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距离 。 2、 不同景别表现出不同的视觉主次关系 。 3、不同景别对观众的视线产生不同的 二、不同角度的镜头 ( 一) 不同方向的镜头 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

27、 360 度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围绕着被摄主体来选择拍摄位置。 拍摄方向的变化会带来电视画面中事物形象特征和画面表现意境的变化。 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以及背面拍摄。 、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的朝向轴线垂直,也就是在被摄主体成 90 度的位置上进行拍摄。也就是拍人的正侧面。 ()斜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前方、左 后方、右前方、右后方这些角度,统称为斜侧面方向,这是摄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 背面拍摄 在背面拍摄时,主体背对镜头,观众与被摄对象的视线其实是同一方向的,使观众可以

28、产生一定主观效果。 (二)不同高度的镜头 拍摄高度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有四种不同情况: 平摄: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视线高度持平 仰摄:镜头低于被摄主体视线、向上拍摄 俯摄: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线、向下拍摄 顶摄:摄像机处于被摄主体头顶,向下垂直拍摄 顶摄 这种拍摄角度是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的视觉经验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如人物的运动轨迹等等,使画面具有图案形式美感。 三、运动镜头 (一)运动镜头的种类 固定镜头 实例 老无所依 片头 运动镜头主要有:推、拉、摇、移、跟、甩镜头 1、 推镜头 推镜头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推进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向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

29、摄方法。 推镜头的两种拍摄方法:一种是向前移动摄像机,使摄像机逐渐向表现对象靠近;一种是摄像机机位不动,操纵镜头上的变焦距旋钮,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方式来获得推镜头的效果。 推镜头的特征:( 1)具有视觉前移效果。 ( 2)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被摄主体由小变大,环境由大变小 推镜头的功能与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 人物的关系。( 4)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推镜头在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 1、推镜头应有明确的推向目标和落幅形象。 2、推镜头的落幅画面应

30、根据节目内容对造型的要求停止在适当的景别,并将被摄主体放在平面最佳结构点上。 3、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4、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5、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用变焦距的方式拍摄推镜头,画面焦点应以落幅画面中的主体为基准。 拉镜头 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画框由近及远的一种拍摄画面。 拉镜头的特点: ( 1)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的两种拍摄方法: 一种是向后移动摄像机,使摄像机逐渐远离表现对象;一种是摄像机机位不动,操纵镜头

31、上的变焦距旋钮,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方式来获得拉镜头的效果。 拉镜头在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 : 拉镜头的速度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一致。对画面拉开后视域范围的控制,即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应该保持最佳。在镜头拉开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拉镜头的表现功能和作用: ( 1)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 3) 表现富有悬念的情节。 ( 3)表现事物之间的对比。 拉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1、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2、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式多结构变化 3、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画面形式,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

32、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4、一些拉镜头以 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 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的完整和连贯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反,较能发挥出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7、拉镜头常被用作 结束性 和结论性的镜头 8、利用拉镜头作为转场镜头 摇镜头 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拍摄者人体水平或垂直移动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摇摄的表现功能和作用 : ( 1)展示广阔的空间,对空间的各部分进行描述和逐一介绍 ( 2)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3、和关系,包含较多的视觉信息 ( 3)表现具有特殊关系的景物和事物 摇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1)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 2)摇镜头要重视画面的落幅; ( 3)摇镜头要注意速度的把握。 移镜头 指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的一种画面。 移镜头的特征: 1、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 2、 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多景别多构图的 3、 ( 1)画面内的物体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势 造型效果, 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 奏。 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 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

34、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移镜头的 作用 ( 1)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 3)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 4)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移镜头与摇镜头的区别: ( 1)视觉效果( 2)空间范围( 3)运动感 跟镜头 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进行拍摄的画面。 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摄像机跟随着

35、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 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跟镜头的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人物或物体) (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相对位置稳定。 跟镜头的作用: 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 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甩镜头 (二)运动镜头拍摄注意的问题 1、要有起幅和落幅。 2、镜头的运动要稳、准、匀。 四、 客观镜头与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叙述所发生的事情。 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 五、 长镜头 与短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