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兴安岭地区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摘要:耕地地力评价是根据所在地区特定气候区域以及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产能力的高低。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大兴安岭地区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岭南)的耕地质量现状,为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依据。 关键词:耕地 地力评价 改良利用 一、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岭南总面积 187 万公顷,参与这次评价的耕地总面 6.85 万公顷,划分为 4 个等级,一级地 14724.18 公顷,二级地 20100.76 公顷,三级地18475.14 公顷,四级地 15200.5 公
2、顷,分别占耕地面积21.5%、29.34%、26.97%、22.19%;一级地属高产田土壤,二、三级为中产田土壤,四级为低产田土壤。 1、一级地 岭南一级地总面积 14724.18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21.5%,主要分布在古里河管理区、沿江管理区和中兴管理区,地所处地形平缓,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河谷谷地,低岗平地,没有侵蚀和障碍因素。土层深厚,绝大多数在 20cm 以上,深的可达 30cm 以上。结构较好,多为粒状或小团块状结构。质地适宜,一般为中壤、重壤、轻粘土。容重适中,2平均 1.16g/cm3。土壤大都偏酸性,只有少部分呈微酸性,pH 值在4.87.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平均为 6
3、7.4g/kg。养分丰富,全氮平均3.46g/kg,碱解氮平均 275.8mg/kg,有效磷平均 76.66mg/kg,速效钾平均 322.12mg/kg。保肥性能好,抗旱、排涝能力强。该级地属高肥适应性土壤,适于种植大豆、杂粮等高产作物。 2、二级地 岭南二级地总面积 20100.76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29.34%。主要分布在古里河管理区、中兴管理区、白音河管理区、沿江管理区。主要分布在平坦的漫岗平原上,所处地形也较为平缓,坡度一般在 5a 以内,绝大部分耕地没有侵蚀或者侵蚀较轻,基本上无障碍因素,土层较深厚,一般大于 20cm。结构也较好,多为粒状或小团块状结构。质地较适宜,一般为重
4、壤土或砂质粘壤土。容重基本适中,平均 1.16g/cm3。土壤偏酸,少数呈弱酸性 pH 值在 5.06.6。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平均 71.13g/kg。养分含量丰富,全氮平均 3.58g/kg,碱解氮平均 283.91mg/kg,有效磷平均 74.97mg/kg,速效钾平均 320.14mg/kg。保肥性能较好,抗旱、排涝能力也很强。该级地亦属高肥适应性土壤,适于种植大豆、玉米等各种作物。 3、三级地 岭南三级地总面积 18475.14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 26.97%。主要分布在沿江管理区、古里河管理区、甘多管理区等地。大都处在漫岗的顶部以及低阶平原上,所处地形相对平缓,坡度绝大部分小于 8
5、。部分土壤有轻度侵蚀,个别土壤存在瘠薄等障碍因素。土层厚度不一,厚的在320cm 以上,薄的不足 15cm。结构较一、二级地稍差一些,基本为粒状或团粒状结构。质地一般,以中粘土为主。容重基本适中,平均1.13g/cm3,土壤呈弱酸性,pH 值在 5.06.7。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平均 70.25g/kg。养分含量较为丰富,全氮平均 3.70g/kg,碱解氮平均287.20mg/kg,有效磷平均 67.09mg/kg,速效钾平均 352.22mg/kg。保肥性能较好,抗旱、排涝能力相对较强。该级地属中肥力中适应性土壤,基本适于种植各种作物。 4、四级地 岭南四级地总面积 15200.5 公顷,
6、占基本土壤总面积的 22.19%。主要分布在大子杨山管理区、甘多管理区和沿江管理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沼泽土、暗棕壤、草甸土,其中沼泽土面积最大,为 8418.98 公顷,占面积的 55.39%,其次暗棕壤面积为 4276.24 公顷,占面积 28.13%,再次是草甸土,面积 2505.28 公顷,占面积 16A8%。 二、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及改良利用方向 岭南三级、四级耕地属于中低产耕地,其主要分布在沿江管理区、甘多管理区和大子杨山管理区的低山岗坡地和低平原上或高平原上的岗顶上,坡度大部分在 100 左右,面积 33675.64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49%。有的达到中度的土壤侵蚀,这一区域有效积
7、温较低,一般在18001900,较高产地块积温少 300。该区域耕地的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在 3050g/kg。 岭南地形坡度大、土层薄、温度最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应提高土壤抗蚀、抗旱、保水、保肥能力,注意用地、养地相结4合,根据低产田土壤的主要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改良措施: 1、改土施肥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耕地土壤物理性质。暗棕壤一般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土层薄,水土流失较严重,应大量增施有机肥改土,或施用草木炭和有机肥混合,对改良土壤和培肥地方有明显效果。 2、精耕细作,深松施肥 精耕是保持耕层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改善心土层的通透性并逐步加深耕层厚度,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创造条件。细作是采用合理轮作的办法,扩大伏、秋翻地面积。早春土壤过湿,可采用顶凌播种,防止破坏土壤结构。在精耕细作的同时,可进深松,改造其白浆层的物理性质。同时结合施肥,尤其是增施磷肥,增产效果显著。 3、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危害,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如开环山截流沟阻截山水侵蚀农田,不顺坡作垄、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生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