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而来的,就是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城市用地的数量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祖祖辈辈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在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家庭中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侯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
2、212-02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为国家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为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由城市土地扩张而导致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必须面临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来源的稳定性以及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问题都非常突出。这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结果就是城乡二元割据愈加明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本文将从当前我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分析失地农民所面临的严峻局面,并从社会保障角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2一、实地农民当前局势的严峻性 (一)环境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的主要劳动场所,更
3、是农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扩张使得农村土地一再被征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村土地越来越少,能够用于耕作的土地更是急剧减少。虽然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短期来看并无大的损失,但长期而言,农民利益的丧失是长久且深远的。失去惯常生存环境与生活场所的农民被迫进入城市生活,注入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表面上农民因为被征用土地而住进楼房是其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质量改善的表现,但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融入性问题,以及在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中的阻碍则是巨大的。 农民习惯于原来的各家各户独立居住且拥有自己的院子的生活状态,而在城市中的小区化生活与物业化管理,使得村民意识到自身在生活中的主
4、体作用与掌控性极大降低。此外,对于原先的村民独立居住的情况,其自家的卫生环境状况由自身所清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环境卫生的良好,而我们知道,在小区生活与管理当中,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除依靠居委会排出的清洁值班表等半强制性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靠居民自身环境意识的提高与破坏环境行为的克制来维持。而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公共场所卫生的维护任重而道远。此外,与当前城市中的小区管理并无差别的是,物业以及居委会处理问题的能力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导致农民在小区生活中问题多多却得不到解决。而此时,他们对城市环境的融入性则会更低。 3小区生活知识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中并不存在农村生活中的自给自足,所有的生活物品
5、都需要进行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民原有的生活模式。而城市物价水平的居高不下也为农民的生活增加了压力,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水平反而下降,进而使其对城市生活逐步失去信心。 (二)农民收入来源受到威胁,生活压力加大 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农民除了在土地上耕作的技术外,并无其他能够带来高收入的生存能力。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只能从事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重体力劳动,城市中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可谓入不敷出,导致其生活窘迫,进而在城市中形成所谓的贫民区。 失地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使得其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也较低,这是继生活压
6、力大、经济收入低之后给农民精神生活的重大打击。由于当前我国安置失地农民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并不健全,并且存在很大问题,如征用土地后交给农民的补偿费用低,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民今后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后续保障工作不完善,如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以及农民适龄子女的上学难、上学贵以及借读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拉大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加大城乡二元割据状况的因素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三)失地农民的心理及精神状况受到损害 笔者提及的以上两点主要是从客观的物质生活方面进行分析,除此4之外,失地农民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的心理及精神状况在此过程中受到了严重损害。当然,此项问题的产生也是由于农
7、民的饿物质生活状况差而产生的连带附加品。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极其艰难,找工作难,就业率低,农民成为城市中无业游民的一大部分。在就业得不到保障这一大前提下,农民会由此产生自卑、压抑、身体不适等问题,严重的情况还会在成一定的精神疾病。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最重要且最准确的切入点就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整个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爱,不仅要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打改善,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生活得幸福的同时也要生活得有尊严,这才是“三农问题”以及“中国梦”的真正内涵。 (四)城乡二元化局面愈加严峻 我们知道,城市化的扩张是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才会出现征用农村土地来进行城市扩
8、建的情况。但我们应当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并未能真正加快城乡建设的一体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讲,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居住小区的设计是没有考虑农民本生生活实际状况的,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小区基础设施方面,千遍一律的规划布局,对直接关乎实地农民城市生活质量的如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问题则显得关注度不够,城市中优良的社会资源还是集中于城市居民的手中,失地农民的聚居区这些资源则相对匮乏。此外,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度并不够,政策与具体保障体系也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加剧了城乡二元居民啊的割据。 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保障策略 (一)改善农民就业5与经济状况 改善失地农民的失业与贫困状况,需要多
9、方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其中,政府的社会保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方面,政府的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有提高农民职业素养、提供保障性职业、解决关系失地农民生活的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等等,接下来笔者将会对这些措施作出进一步的阐述。当然,社会保障只是改善失地农民贫困生活的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农民自身的努力以及城市发展所能为其提供的客观机遇等都将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 实施社会保障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客观稳定、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的保障下,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上文中笔者提到当前我国征收农民土地后所给予失地农民的经济赔偿及其有限,并不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改善农民贫困生活的第
10、一步就是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失地农民争取更多的土地赔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农民职业素质低导致其就业难这一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素养和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有了稳定工作作为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面对高物价的城市生活也能够有完整的应对策略与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改善其他物质层面的问题 对于其他影响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因素,如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社会公平的树立需要政府起到榜样作用,对城市中的社会资源进行宏观调配与相对公平的分配,为农民生活水平6的提高解决后顾之忧。相信,在政府与失
11、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将会如预期中的一样逐步改善。 首先是困扰失地农民的医疗与养老问题。我国目前已经在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推行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因此,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建立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相关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并重的就是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基于以上提出的针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失地农民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储蓄作为自身的养老金,而与此同时,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政府可以进行专项资金的筹措与募捐以用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使得失地农民同城市居民一样“病有所养,老有所医” 。初次之外,还应当建立较
12、为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适龄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当然,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效率的重要性,而应该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地居民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阻碍性问题。 (三)建设有利于实地居民融入的小区氛围,提高失地农民的适应性 由于相关政策与措施的不健全,导致实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不能有所特殊性体现,从而影响到其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应性。我们强调失地农民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是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入手,来达到真正的和谐。这就需要加强失地农民在小区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在较大限度内发挥作为小区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从而从心理上提高失地农
13、民的生活适应性。 7笔者认为,这是设计失地农民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部分,失地农民由于没有高收入的工作、高学历等导致其在面临的全新的城市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自尊心以及社会认同感、社会中他人尊重感的获得。而真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物质、社会、人力三方面的资源入手,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人力资本简言之就是失地农民在城市尊重感的获得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这不仅基于农民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整个城市氛围中对人的尊重与关注。而在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除政府外,还有社会其他民间组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民间组织在城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若其能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善贡献力量
14、,将是很大的帮助与推动。最后就是物质,我们知道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尊重感以及自我实现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物质仍然是关系到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状况改善的最本质因素。 三、结语 我们说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完善机制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那么失地农民作为这一机制中的薄弱环节,更需要我们的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在此过程中,作为主要力量的政府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从物质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真正为失地农民做些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实事。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类似的先进经验,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措施。笔者始终相
15、信,通过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失地农民的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 8参考文献: 1郭占锋.付少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困境与应对策略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 2叶继红.从生产、生活和交往看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中州学刊.2008(3). 3陈雪彤.李乐乐,于立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高新区 A 村为例.生产力研究.2013(5). 4白洁.浅谈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业失地农民问题.科教文汇.2008(19). 5祁峰.董家英.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许尔君.袁凤香.基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化与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构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