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903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人们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而感到无比骄傲之时,也承受着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立足于现实需求,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都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确保食品安全供应,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为了使浙江生态农业能够在全球脱颖而出,提高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本文献综述基于浙江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就和不足,提出有关对策。1关于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研究

2、成果11国外关于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研究成果1969年,美国学者艾尔斯RUAYRES在研究物质材料流动时,首创性地提出“产业代谢”概念,在此基础上,艾尔斯于1972年提出更具划时代意义的“产业生态”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方法、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总结。贝尔实验室的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生态农业”一词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WAALBRECHT1971提出,其原来的含义是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主张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还田、施用粪肥、种植豆科作物、绿

3、肥等维持地力,主张以生物防治的办法防治病虫害。21国内关于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研究成果颜景辰,雷海章2005从理论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生态农业是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与现实要求的思想。认为生态农业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的必然选择。2郑军,史建民(2007)指出生态农业的实质就是遵循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来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王婷,严卫(2010)认为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吸收传统的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使

4、其具有生态合理性、资源利用高效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2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21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的研究成果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1996)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其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或购买者需要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裴长洪,王镭(2002)分析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设立两类指标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可以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通常有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出口绩效相对系数,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显示性

5、比较优势指标。这四种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实证学者也往往用这四种指标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研究,作为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优势强弱的指标。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它反映的是,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变量因素可以决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具有不同的竞争力或竞争结果。金碚(2003)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某一产业能够比他国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素质。并从国产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状况及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分析入手,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的经济分

6、析模型,认为可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弱。王丽萍,李创,汤兵勇(2006)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以国际市场为评价舞台,以某一产业或某一国的产业为评价对象,以国家为评价单元,以效益性、可行性和进步性为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分析、合理计算,明确产业国际竞争的现状,找出产业国际的差距,认清产业竞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旨在为3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而服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22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波特(1990)提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中,特别强

7、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2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4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波特将这六个方面的因素绘成一个钻石图形,来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即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裴长洪(1998)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前者用来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可通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价值增加指标或增值率指标来衡量。后者用来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陈晓声(2001

8、)将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为三个层次,六个模块。三个层次分别是指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其中外显性竞争力主要是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满足需求、争夺市场份额的能力,它包括产业实力和产业效益两个模块;内在竞争力是指支持和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各方面的条件和保障,它包括产业资源、产业结构和产业能力三个模块;制度竞争力是指影响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体制、创新体制和激励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更为持久和更本性的影响,总称为产业动力模块。3关于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采取的对策经验的研究成果詹明月,陈赛蓉(2009)指出美国农业的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人少地多,可耕作的土地多,气候适宜

9、,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和没有封建制度的束缚等。早期的美国农业发展并非很快。使美国农业领先于世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的农业政策。美国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为农业及其他部门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政府把教学、科研和推广三者融为一体的做法是一方面,每年政府以巨额开支支持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保证美国农业生产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教育和培训。美国通过信贷计划,为农场主提供优惠贷款,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美国政府更把土壤保护作为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4分。李应春,翁鸣(2006)认为日本农地政策的基本趋向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集中,以此扩

10、大农户经营规模。日本土地私有化造成土地流转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日本“新农业基本法”规定了有选择性扶持农民的政策,重点支持与培养有发展潜力专业农户和农业大户。政府通过调整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政策,对这些重点农户给予较多的鼓励和扶持,促进其扩大家庭农业经营规模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地方政府对具有专业农户和农业大户资格的农户,规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优先权,包括政策性补贴、低息贷款、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和经营培训等,提高专业农户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经营成本。朱家勇,张凤芹(2007)指出荷兰在农业生产中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荷兰农业的集约化具体表现在高效益的产

11、业结构、高科技投入、高生产力水平及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生产上。为了节省耕地,荷兰大力推行温室农业,利用温室进行农业工厂化生产,该国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等都用计算机监控,作物产量很高。荷兰还用温室养鱼,不仅产量高,而且节省了大量水面。荷兰农业部门特别注重遗传工程的投资,采取优选本国或适合于本国环境的世界各地的家畜家禽、农作物良种,依靠遗传工程进行改良,生物防病和遗传防病并举,替代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这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4关于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的研究

12、成果41关于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劣势的研究成果丁珏,朱颖(2009)指出浙江出口农产品仍然主要为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产品。虽然加入世贸以来农副产品加工品为出口主导产品的趋势逐步显现,但农产品加工率低,企业加工装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含量较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加工增值程度不够,不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出口竞争能力仍比较有限。而且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比较集中,依赖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等市场,市场多元化拓展不够。刘春香,宋玉华(2004)认为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出口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不少出口商品没有自主品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始终处于国际5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产品

13、量值不能同步增长,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同类出口企业间协调机制不顺、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使部分农产品出口价格出现下滑,导致整体利益受损,严重影响着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42关于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研究成果邓启明(2007)分析指出,浙江生态农业结构优化、布局集约,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近年来,浙江省各地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一些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构筑了产业发展优势,为高效生态农业奠定雄厚的产业结构功底。浙江省人多地少,但充分发挥了在区位、资源、市场、资本、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抓住并率先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契机,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主线,适度调减粮食面积,实施特色

14、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林本喜(2010)指出浙江生态农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农业走出去稳步推进,外建基地规模扩大。省农博会、上海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网上农博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的促销效应显现,农产品销售区域增大,产销对接能力增强,多数农产品价格稳中趋升,商品率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有所增加。黄冲平,顾益康(2008)指出浙江沿海区位优势不断增强,由于浙江地处长三角地区,具有农业资源多样、气候适宜、物种丰富以及体制、科技、人才、资金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利用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精致型、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和产品,形成具

15、有浙江区域特色和自我竞争优势,与国际发达农业产业兼容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强大的基础,也有巨大的潜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5关于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的研究成果熊明华(2005)认为生态农业的集约性要求人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思想,组建开放的生产技术体系,实行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不仅重视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还密切重视当代的集约化经营思想。通过组建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能量密集、商品密集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综合体系,实现农业系统的高效运作,增强农业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使用先进的生物技

16、6术,科学的生产管理手段,精湛的农业工艺,良好的生态工程,使土地产生高额产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贺峰,雷海章2005指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农业长期被剥夺,基础脆弱,不堪重负,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产业。发展生态农业首先要矫正工业偏斜发展战略,把工农业放在平等地位,使两者平等发展、相互促进。总的要求是第一,调整工农业发展速度,使工业和农业平均增长速度比保持在21左右。第二,调整国家基建投资比例,使工农业投资比例稳定在41左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总投资比重稳定在10以上;第三,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逐步实现二者的等价交换。赵国杰,杜翔,冯林安

17、(2006)指出浙江生态农业科技实力较为雄厚。世界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世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生态农业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滞后的应用技术开发使得我国,特别是浙江省许多优质农产品的种子种苗市场基本上为国际垄断企业占领,如何分享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性成果,加强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浙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农业科技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在许多农业科技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水平,在支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具有较

18、好的基础,生物农业领域已经积累了的基础孕育着巨大的潜力,并可能带动农业整体的升级换代。徐建华,许彩燕,王丽娟(2011)指出政府应鼓励企业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扩大农业发展空间。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浙江省农业企业已初步完成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原始积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加剧,农业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相对其他省份,浙江省农业资源禀赋短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挤压较为严重,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农业企业迫切要求参与国内外竞争,分享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自然市场资源重新分配所带来的利益,农业具有“走出去”向省外境外拓展的内在动力。7点评生态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效果,

19、无论对资源,环境等。所以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很有必要的。浙江省生态农业以其特有的地7理优势和人文环境,拥有比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包括雄厚的科技实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沿海区域优势的发展。但是其农业加工率低,发展滞后,市场集中,对发达国家依赖性高,经营方式副业化,农产品安全快速检验、全程监管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政府财政支持不够充分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学者在于解决方面包括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思想,实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涵盖浙江生态农业所有发面,在具体实行中往往会遇到各方面阻碍,这些都是

20、学者们所需研究解决的问题。8参考文献1MICHAEL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THEMACMILLANPRESSLTD,LONDONANDBASINGSTOKE,1990KEESINGD1LABORSKILLSANDCOMPARATIVEADVANTAGE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632PAULTHIERSUSINGGLOBALORGANICMARKETSTOPAYFORECOLOGICALLYBASED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CHINAJAGRICULTUREANDHUMANVALUES

21、,2005(1)3颜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世界农业,2005(1)4郑军,史建明我国生态农业研究述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7(1)5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6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4)7王丽萍,李创,汤兵勇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06(1)8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J上海统计,2001910詹明月,陈赛蓉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11李应春,翁鸣日本农业

22、政策调整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8)12朱家勇,张凤芹荷兰政府在推进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3丁珏,朱颖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7)14刘春香,宋玉华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4)15邓启明基于循环经济的浙江现代农业研究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理、模式选择和政府管理D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6林本喜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7黄冲平,顾益康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的面临问题及发展理念J浙江农业科学,2008(4)18熊明华浙江省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9贺峰,雷海章论生态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20赵国杰,杜翔,冯林安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069(8)21徐建华,许彩燕,王丽娟浙江农业“走出去”的实践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