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情感教育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快而有效的催化剂【摘要】情感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遵循情感教育原则,既注重真实有趣,动之以情;又善于科学分析,晓之以理;以情为先导,以理促升华,达到情理交融。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善于创设教育情境,捕捉情感诱因,把真挚的情感、人性的光辉、高尚的人格、生活的哲理融于情感教育中,使同学们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Emotional educa
2、tion is increasingly of obvious importance in current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serves as a positive catalys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and behaviors.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workers and c
3、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principles. Not only should the students be moved emotionally by real and interesting facts, but also let them know what to do reasonably by scientific 2analysis. Led by emotion, promoted by reason, the integration of e
4、motion and reason can be easily reach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s should be well created, the emotional luring factors be caught in time, sincere feelings, glorious human nature, noble personality, philosophic theory of life merged into emotional e
5、ducation, hence really cause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ed appeal, targetedness and effectiveness. Keywords:Emo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能持续性发展的态度和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也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过程,
6、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否则,就很难达到忘我工作、学习的境地,形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社会性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情3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情感教育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7、因而教育效果是明显的,持久的。 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是理论上的说教,读读文件,做做报告,照本宣科,从来就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使情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情感人,才能真正的达到晓之以理。情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情感作铺垫,理就很难深入个体,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模式不能替代的,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创设情感产生的氛围,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把氛围中的意蕴无痕地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推动学生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化
8、对内容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转化为内心信念,由内心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晴雨表 教育者把现实生活中能够感染人、感动人、陶冶人等积极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寓于那些具体形象、健康向上的教育情境之中,形成一种唤之欲出的教育氛围,这种环境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心智,激起思维的火花,自觉自愿接受情感的熏陶,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有效实现。如果学生被消极的情4感所感染,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阀 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随着教育者情感的波动而波动,形成
9、共振效应,产生一种如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体悟不同情感下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调适自我,摆脱不良情感心理的消极影响,孕育积极情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提升了精神,获得双重效益,体验着主动参与、自觉思维之乐趣。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 实施情感教育,教育者要把自身蕴藏的情愫,通过对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释放,先打动自己,后触动学生。这样的有效释放,学生从心理上才能消除以往形成的逆反心理,积极思考,愿意接受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目标追求、困惑迷茫告诉教育者,教育者这时才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
10、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最终形成无障碍沟通。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根据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把情感适时地融入到理论说教中,使学生如临其境,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情感和说理不能两张皮,要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一)动之以情,以真情感人的原则 动之以情,以真情感人,就是用最真诚的感情打动人,使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你的所做都是友好的,你的所为都是善意的,是对人的尊重,5对人的爱。教育者爱的实施,只有被学生接受,真情才能在两者之间流动,产生对等或倍数效应。教育者对学生能否动之以情,完全取决于你对学生是否
11、具有真挚的爱。其心理体验是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他们,不予余力地帮助他们,换位思考地研究他们,真正弄清他们的追求和愿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融入他们的生活,同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他们摆脱成长中的困惑与迷茫,走出阴影,走向阳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切实感受到了教育者对他的关怀和爱护,就会对教育者真正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向教育者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从而使二者达到心理相容。学生愿意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育者乐于教的方法也会越来越来越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深入就会水到渠成。 (二)晓之以理,以真理服人的原则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动
12、之以情的同时,还必须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晓之以理,以真理服人,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不良的思想现状和行为表现,不能只是对照学生管理条例按部就班下发处分文件,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教育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通过对事实进行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循循善诱的启发开导,使学生回归理性,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摒弃不足,完善自我,积极进取,这样,教育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的做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首先把道理讲得清楚明白,就是站在师生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梳理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弄清是非曲直,讲述时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让6学生听后产生认
13、同感,“以其昏昏“肯定就不能“使人昭昭“。其次就是所讲的道理要真实,做到实事求是,不瞎编乱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不回避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疑点,不敷衍回答学生提出的棘手问题,以坦诚认真的态度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信服、释疑,心灵得以洗礼,行为得以转变。 (三)由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而这些环节的始发点,便是情感积极巧妙的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自己的情感适时地倾注到工作中去,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或语重心长,感人肺腑,或激励鼓舞,催人奋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离开理而单纯言情的,如果仅停留在动之以情上,
14、难免会显得教育的苍白无力,更不用说这种情能保持多久、多大的感人魅力了。情感具有瞬间性、多变的特点,而理才是长久的和稳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由情入理,由理生情的原则,把“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要使教育“入脑入心“,产生实效,就要消除弃情而存理或去理而重情的错误观点,以情作为先导,以理促其升华,把情和理统一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情中蕴理,理中含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以真情震撼学生的灵魂,用真理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灵与感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下形成的, 要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
15、学习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创设教育情境,捕捉情感诱因,或7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或满怀激情的直抒胸怀,把同学们沉睡的情愫唤醒,把他们纷乱的情感凝聚,形成健康的情感心理,积极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 (一)通过课堂教学,彰显人格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彰显人格魅力,激发学习热情,把情感教育应用于到课堂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感多由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产,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渊博的知识,积极健康的情趣,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强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的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16、,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若能以良好的形象、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进行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地讲解,循循善诱地教导,必将引起学生的啧啧称赞和注意,学生就会注意听、愿意听、乐于听,并能积极思考,引起共鸣,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良好的互动,学生思想的火花就会被点燃,唤起学生探求知识、探求真理,勇于进取的欲望。但在教学中,也不乏以自己为中心,高高在上,漠视学生,忽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师,他们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填鸭式的进行灌输,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即使动机再好,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家契可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
17、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升华,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的需求,产生强烈8的求知欲望。可见,兴趣和热情尤如发动机,能够推动学生自觉努力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握大学生情感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情感心理也相对复杂。进入大学后,个人优势下降、交友比较困难的失落感、远离亲人的孤独感,理想与现实脱节的无奈感,创业就业的压力感,常常侵扰他们的心头,迫切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得到关怀和帮助,但是他们往往出于颜面不
18、愿向对方敞开心扉,坦露心声,这样极易成情感危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认真地了解他们,利用闲暇时间,通过校园网的师生论坛解难答疑,到班级、到宿舍找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谈一谈学习上的诸多困惑,少些空洞的说教,多些情感交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他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及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出发,倾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找准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对师生情感交流的共鸣处,进行及时灵活的引导并进一步升华,使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在胸中涌动,实现健康的情感体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
19、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近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主流意识、思想道德观点、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才能借助情感交流这一春风,无声的化作滋润学生心田的细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互相激励、相互帮助、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假如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责任感不强,居高临下,冷漠无情,势必加深学生的心理排斥,9产生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再透,学生也是充耳不闻,终究无济于事。(三)利用校园文化,演绎多彩生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大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也是大学生活的终点,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地位,形成了特殊的校园文化,演绎着多姿多
20、彩、包罗万象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追求自由与民主,探索正义与真理,使灵魂得以升华,智慧得以启迪。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凝聚力,对沐浴在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时时浸润,刻刻洗礼,消融着浮躁之心,荡涤着污浊之行,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修养,逐渐走向沉稳,步入理性。因此教师通过情感渗透和激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同学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辩论、文娱、体育等,充分体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党团活动的励志功能,学习生活群体的启迪功能。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更加理性的审视自己,知不足,不气馁,重新设计自己,鼓起勇气,奋起直追;知优胜,不自傲,山外青山楼外楼,还要
21、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自觉的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带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接受文化的洗礼,走向未来,渐悟人生真谛。 (四)用情感教育的两极性,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 情感的两极性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对不同事物会出现两种情感,一种积极肯定的方面,另一种是消极否定的方面。大学生由于个人生活阅历少,经验不足,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10许多社会现象往往难以分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诸如商品生产销售中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屡禁不止;干部队伍中的以权谋私、腐化坠落的问题常常沉渣泛起。种种不良现象,对一些不能明辨
22、是非,辨别美丑的大学生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学校正面教育产生怀疑,诚信失范,道德滑坡,有的一意孤行直至走上犯罪的深渊。为此,我们要防御消极情感的发生,积极面对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用情感沟来促进思想交流,用爱心和行动帮助他门走好大学生活这人生的关键一步,用科学理性来驾驭情感流动,引导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五)榜样引领,典型示范,励志奋进 榜样生于平凡,长于平凡,是一种可感、可敬、可信、可学的鲜活道德楷模,一种与生活抗争,抗拒平庸,不甘沉寂,锐意进取的精神品格。榜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依据榜样、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榜样、典型人物本身就是激发情感的源发地,更能使学生情感急剧升温,通过对他们感人事迹的典型介绍、聚焦渲染,学生平静的心便会荡起阵阵涟漪,深受教育,精神为之一震,面貌为之一新,对照自我,分析自我,找差距;自我激励,自我警醒,奋起直追;落后的受到激励学习先进,超越先进;先进的受到激励力争更先进。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榜样,典型示范时,要将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