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分析【摘要】介绍了利率的概念和作用,针对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利率时候传导机制的效应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利率政策传导渠道不畅的原因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指出应该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利率传导机制。 【关键词】利率;传导机制;效用;渠道;措施 一、利率传导机制概述 利率(interest rate) ,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目前已经成为所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率调控宏观经济的实现方式是通过调整货币的供应量实现的,在经济学界,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马西、斯密、
2、李嘉图,还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维克赛尔及费雪等人,都认为利率对经济具有刺激效应,利率的变动将影响人们的投资收益率。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对利率也持一种刺激效应理论,他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当利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时,投资者将有投资的需求,而当利率等于或高于资本边际效率时,投资者将不会有投资的需求。本文主要以凯恩斯利率理论为依据,对利率传导机制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中央银行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从而抑制人们的投资需求,达到为经济降温的目的;而当经济出现衰退,发生通2货紧缩的时候,中央银行便会调低利率,
3、增加人们的投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可见,利率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社会资金量的调整来实现的。 由于利率对经济的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搞清楚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对于中央银行制定正确的利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率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调整以国债为核心的基准利率进而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最终实现对社会资金总量的调控。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中,流动性偏好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决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具体来讲,利率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公众。而这一传导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公众的心理预期、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风险约束机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利率的市场化水平等等
4、,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使利率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利率对经济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过去在我国,借助利率升降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其指令则是全部由我国央行发出的。因而利率调整的政策指令性意味较强,更多的是带有自上而下行政干预的浓厚色彩,而作为与市场联系较紧密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则在利率调整方面缺少主动性,只能被动的接受利率管制从而无法自主地根据企业的资信程度和风险大小进行一定幅度的利率浮动,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即使面对不断降低的利率,也缺乏连续发放贷款的动力,于是利率的传导机制就无法有效发挥,调整利率用以调控经济的目的就难以有效实现。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利
5、率传导机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也与我国社保3体系不健全,居民风险意识较强有很大关系。自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全面实行改革以来,之前这三个领域有国家承担的公益性、福利性部分基本丧失殆尽,由此也导致了这三个领域的价格不断攀升,以至于现在人们都戏谑地将这三个领域称为新的“三座大山”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且保障范围、保障资金目前仍十分有限,由此导致了我国居民始终保有较强的风险意识,造成了他们普遍愿意选择“把钱存入银行”的心理偏好,从而使利率传导机制无法顺畅实行。这从我国 1997 年以后不断调低存款利率,但同期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却持续增长就可以看到这种利率传导机制的不畅。199
6、7 年,我国周边国家相继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不畅,经济下行明显,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不断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其主要目的在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国内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但我们发现,自 1997-2004 年,虽然我国央行不断下调存贷款利率,但投资和消费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发展,表明利率传导机制受阻。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社保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长期我国居民形成的对风险趋避的偏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断趋强。出于对未来经济运行及自身生存状况的担心,导致即使我国商业银行愿意放贷给企业和个人用于投资和消费,但大多数企业和居民仍是不敢大胆消费。而 2008 年爆发的金融海啸,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改
7、革开放,金融市场机制已经相对完善,社会保障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居民消费意愿不足这样一种状况,最后还是为了刺激经济,由政府出台了 4 万亿的投资方案,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经济下行的风险,但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个人消费,却始终4没有得到有效拉动。由此,可以说,我国居民的风险偏好也削弱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再者,我国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也是影响银行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银监会作为银行的监管部门,在实践中,银监会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监督力度还是挺大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在创
8、新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方面已经具备了更多的自由度,如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开展了理财项目,其收益率大幅超过当期存款利率,因而吸引了大多数客户选择这些理财项目,导致同期银行利率调整对储户影响变小,进而减弱了商业银行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用发挥。另外,当前各地出现了较多的投资担保公司,在加快市场资金流动,解决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投资担保公司也存在着监管不力,违法高息揽储的情况,从而吸引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介入到该种公司中,一方面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商业银行利率传导机制受阻,减弱了利率这一调控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传导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传导机制
9、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达到畅通我国商业银行传导渠道,发挥其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更大作用。 1、适度调整利率结构,提高利率弹性和利率敏感性,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合理的利率结构是利率市场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增强商业银行对利率的自主权,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并逐步5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以增强利率弹性,使市场利率能灵活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借以发挥市场利率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如从国际经验看,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可能导致银行过度竞争,引发风险,改革难度较大,因此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均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为标志。我们看到,在这一步
10、上,我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政策中,开始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这被视为完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 。商业银行自此开始拥有了根据市场变动调整利率的初步权力。 2、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改革,理顺信贷渠道。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体制,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贷款的难题,从理顺内部贷款渠道方面方面做好改革工作,同时银行信贷审核部门应强化效率意识,着重把握好信贷权限和信贷投放集中化的节奏和力度,加速资金的流动性,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以增强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3、强化监管同时进一步健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股票
11、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应加强对金融市场体系特别是房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和管理。2006-2007 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波较长期的牛市行情,导致市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央行随多次上调银行利率,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整体低迷,投机资金大幅撤出。不过,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 ,虽然国家出台了众多的调控措施,但都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我们也在资金环节上看到了投机资金的影子。可见,投机资金的存在是利率传导机制不畅,宏观调控效果变6弱的重要黑手。因此,建议成立专门的资金监控部门,以监督投机资金的流向,另外加快金
12、融创新力度,发展多种投资理财产品,畅通资金投资渠道,从而变“投机为投资”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前提下,逐步加强我国汇率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实现央行在外汇市场调控手段的多样化。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利率传导的渠道已经越来越畅通,利率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2010 年为平抑物价,央行先后三次上调商业银行利率,最终在 2011 年 2月控制住了连续上涨的物价势头,物价总水平开始下降。2012 年针对我国经济出现下行态势,央行再次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从而促进了投资,使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此外,央行
13、还逐渐丰富了利率调控工具,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简称 SHIBOR) 、 “中国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 (简称 CHIBOR) 、短期国债利率等都在利率传导机制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引向深入,利率调控产品将更加丰富,借助传导机制,利率一定会在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珊.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扭曲与政策效果的弱化J,软科学,2008.4. 2韩军,畅文智.利率传导机制作用效果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2002.20. 73崔平,王蕊.我国利率政策调整机理和效应分析J,人民论坛,2011.10. 4周晓东.“如何优化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J,经济导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