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161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是保证我们事业走向胜利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party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theory, the construction of

2、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guarantee of our business to victory. Key words: scientific outlook

3、 on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ist core values D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2“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干扰,使我们的探索一度偏离了正确方向。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

4、则,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正确导向,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生产力找到了正确途径。推动了当代中国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大旗,经受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巨大考验,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理念,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5、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的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结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先进文化、社会和谐和爱护生态五个方面。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巨大,意义深远。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构想,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清晰的愿景规划。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3最高理念。 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针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6、可持续的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把这一发展观简要称为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精神鼓舞下,中国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上世纪末提前实现翻两翻的奋斗指标。但在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基础上实现的经济高增长,是靠高投放、高耗费、高污染来支撑,使我国的环境、生态、资源和能源四大要素出现空前危机。人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已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在官本位意识浓厚的环境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己升迁和地方利益的冲动下,掀起的片面追求 GDB 增长速度的经济大跃进,加剧了社会分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必将酿成遗害民族的大祸。

7、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总结了20 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的理念,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而且也包括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是坚持全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权力不受制约导致的腐败现象极大的蚕食了经济发展成果,不仅使党群关系、干群矛盾日见对立,极大地影响了党的4威信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也

8、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坚持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协调发展,就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发展效益等方面比例适当,结构合理,因而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这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严重不协调状态提出的。因而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键在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今后几十年的根本走向。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

9、永续利用,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发展,在不牺牲未来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较为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既要付出尽可能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又要取得最大发展,最可行的措施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中华民族的发展长盛不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们党在发展观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规律来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中

10、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5的实践中历经艰难曲折,也与此点有很大关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做到发展必须把依靠人作为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根本目的。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十七大报告,把沿用多年的又快又好的发展观转变成又好又快的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重大修正。这个变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更多的科学基因,必将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开花结果。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就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的社

11、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将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

12、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6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会虽然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

13、是: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放在首位。第二,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切实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准则下,通过改革发展,建立新的社会秩序。除在经济领域内缩小收入差距外,在政治权益分配中也要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在权责对称基础上实现公平正义。第四,必须真正建立公平、开放、多向度的利益表达机制,为不同群体利益要求提供表达利益的制度性平台。同时要完善公共政策平等回应不同群体利益要求的机制,使不同群体能共享发展成果。这样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14、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才可能真正建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7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项重大任务的提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社会制度普遍遵?的基本原则。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这是比社会制度更深层的东西,社会制度就是在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由统治集团所作的制度安排。因而它必然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我们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提出

15、得到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凝聚人心,共同奋斗。 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其取向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民主主义,应该是当代人类社会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文化基本价值的有机统一。它应包括:第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以和为贵,追求社会和谐。第三,以法为基,维护公民权利。第四,以劳为美,尊重劳动价值。第五,保障公民当家作主。第六,实现社会公正。现代社会最基本、最一般的价值取向,就是公民的普遍幸福。以此为导向,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增强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人民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使人民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伟大贡献,其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一起为发展中国特色8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领域,丰富了内容。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有能力有活力的执政党,必将领导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