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摘要创新是伟大的系统性工程,其智力依托是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我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获得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模式及其基本问题加以探究,为实现中原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 一、创新人才基本概述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是高素质人才,这一点是人们的基本共识,虽然在某一程度上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的激情或积极性,原有的知识、能力已经能够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得以在社会立足,甚至获得相对安逸的社会生活,面对要求更高的创新,则在某些程度
2、上显得力有余而心不足,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创新,高素质人才具有的一些基础要素也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具的。但“创新型人才”这一范畴的核心词是“创新” ,因此,高素质人才需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积极性等。本文尝试着描绘创新型人才形成的动态机制,高素质人才的观念、思维、行动力等,只有由适应创新提升至要求创新和能够创新的层次,在激起自身创新积极性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知识的发展更新,使自身拥有创新思维,进而将创新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力,投身到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 2二、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及国际需求 从我省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知识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独立的占
3、主导地位的成分,而以有创新思维、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行动力等“创新”特征的人才为智力资源依托,也已成为世界各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坚持。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投入巨资发展教育的基础上,美、日突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韩国提出“头脑强国”的口号,欧盟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也都有各自举措,但不管以何种样式出现,一言概之就是要竭尽所能,培养更多有志创新、有力创新的人才。人才对于发展的价值早就为世人所意识到,而在崇尚知识和持续发展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已经代替广义的人才,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这对我们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既是重要的启示,更是无形的鞭笞。总而言之,谁拥有了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有效地抵
4、御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谁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取得比他人更伟大的发展成就,进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优先权和竞争的决胜权,并由此兑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河南省作为后发展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别说发达国家了,所以我们更应迎头赶上,依靠构建创新体系及其应用体系,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实现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创新人才模式思考 我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被严重固化。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之后学生所有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由此3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是单一,视角也越是狭隘。美国有一项
5、类似调查表明:一般人在 5 岁时可具有 90%的创造力,在 7 岁的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 8 岁以后起创造力就下降为 2%了。这说明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被知识的经验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注意让大学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那么培养出的大学生将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势必会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我省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省创新人才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改革性的方向,它不仅需要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的国
6、家我们的社会在教育体制上的革新。 1、更新教育观念。 河南省要致力于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不仅仅作为向同学们传达知识的途径,而让之成为使人获得发展动力的源泉,对于当代大学生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和主体观的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做好事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培训人的创新能力为中心,促进人才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应树立交叉学科的新观念,要注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及创新组织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对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的,更多地体现在与发散思维的关4联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与问题情境的设置、认知策略等联系
7、起来。还有的利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 3、塑造创新人格 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创新人格在人的创新活动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没
8、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活动就将陷于困顿,创新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注重创新人格塑造,为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方向,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方向保证和重要动力。 4、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合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只有脚踏实地学好知识,真才实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塑造是整合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实践锻炼把创新诸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转化为创新者的创新素质。创新者要养成终身5学习的习惯和素质,要培养自己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创新者自我塑造才能达到预期的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9(2):8991 2骆冬燕.大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2224 3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基金项目: 2014 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4B630033。 作者简介: 于善甫(1982-) ,河南省濮阳市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