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洛惠渠灌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灌区通过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田引导等措施,使灌区节水灌溉效益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也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骨干工程改造的效果,而且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减少了灌溉水量损失,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的目的。因此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灌区 节水灌溉 意义 一、洛灌区概况 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地处八百里秦川东端、北洛河下游,自澄城县交道乡状头村洛河干流引水。灌区建于 1934 年,原设计灌溉面积 50 万亩,1950 年开灌受益。灌区设施灌溉
2、面积 77.7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74.3 万亩。灌区工程设施管辖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受益范围包括 31个乡(镇) 、三个国营农场,区内总人口 62.2 万,农业人口 45 万。灌区作物以棉花、瓜果为主,小麦、玉米、油料、豆类次之。现状种植结构为粮经比 2:8,复种指数 135%。年粮食总产 7.84 万 t,年农业生产总值12.5 亿元,约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 70%。灌区工程设施包括:总干渠1 条,干渠 4 条,支(分渠)13 条,骨干渠道上的各类建筑物共 507 座。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 8.73 亿 m3。水量在时间分配上丰枯悬殊,年内年际变化剧烈,河水多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
3、8500 万吨。由于河源来水在时2空分配上与灌溉需水量相差较大,加上无调蓄能力,水源的利用率很低,渠首年平均引水量 2.04 亿 m3,仅占年径流的 23%。 二、洛灌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灌区运行五十年来,灌区的粮、棉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和农副产品基地之一,而且灌区的灌溉工程还担负着向城镇生活供水的任务。随着区域城乡经济的发展,非灌溉用水将进一步增加,灌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在当地水资源和流域配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工程运行历时长,加之水毁、管理等多种原因,灌区灌溉工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影响农业灌溉。灌区内现有
4、的农灌工程,建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为数甚多,许多小型水利工程是由群众自己修建,自行管理的,建设标准低,施工技术落后,设施简陋,斗渠渠道大部分为土渠。灌水技术落后,工程配套很不完善,田间水的利用率低。现在的灌区基本借用传统的丰水型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加上渠系配套不完善,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灌区管理水平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形势发展,水利工程难以为继。加之灌区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回报率低,给水利管理单位按量计费和按成本收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管理和运行。田间渠系改造资金
5、投入严重不足。灌区建成并运行止今,田间渠系仅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群众自筹资金等途径进行配套改造,而且区域较为分散,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田间渠系工程的投入需求;灌区国3营水价偏低,管理单位自身运行难以为继,更没有资金直接投资于田间渠系节水改造。认识不到位。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等方面,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 三、实施节水灌溉必要性 洛惠渠属多年缺水老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低,部分衬砌的渠道破损严重,建筑物损毁,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下,灌溉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加之灌区缺水问题非常严重,斗分引渠常年不灌溉的现象并不鲜见,导致灌区多
6、处出现“水中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灌区骨干工程的发挥。因此,将洛惠渠灌区列入大型灌区节水灌溉规划项目不仅十分迫切,而且非常必要。 首先,灌区水源主要为洛河径流。由于洛河水量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来水过程与灌区需水过程相差悬殊,且灌区无调蓄能力,缺水矛盾始而有之。70 年代扩建洛西灌区,灌溉规模扩大近一倍,而水源设施并未做相应改造,缺水问题更加突出。80 年代后期,随着工程老化程度加剧,灌溉系统引水能力下降,输水损失加大,缺水矛盾进一步尖锐,灌区下游约有 10 万亩农田无法正常灌溉,近 8 万亩农田单纯靠井水灌溉,出现了较严重的土质退化问题。近几年来,洛河上游水利开发加快,多座抽水站、水电站投入
7、运行,使得灌溉季节来水减少,流量极不稳定,灌区缺水问题更趋严峻。据统计,灌区现状年平均缺水 10600 万 m3,实际灌溉保证率低于 50%。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田间工程退化、水量损失加剧。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实4行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集体经济薄弱,使得灌区斗渠以下工程维护难度加大,维护费用投入严重不足。过去行之有效的小畦灌技术,因作物种植布局零散,田间临时渠道(腰渠)修筑困难,与机耕作业冲突等原因,难以推行。畦长大幅度增加,田间水流组织不合理,水量损失加剧,田间灌水定额上升 20%以上,降低了灌溉水利用率,加剧了缺水矛盾。而且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水量损失过大,且量水设施不完
8、善,加重了群众浇地费用负担,由此引发群众争水抢水现象严重,各种水事纠纷不断发生,群众意见较大,迫切要求对田间渠道进行改造。 最后,由于缺乏软硬件建设资金,田间渠道工程状况差,无法提高农民成立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造成灌区协会组建步伐缓慢,目前,成立的 20 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覆盖面积仅占全灌区的 26%左右。 四、实施节水灌溉后的效益 (1)增产效益:增产效益主要是计算有无节水灌溉措施时农业产量,增加的产量即为增产效益。根据灌区近几年农作物产量调查结果,项目实施前,未达到节水灌溉的灌区面积粮食单产为 750kg/亩,非灌溉耕地粮食单产为 430kg/亩。项目实施完成后,粮食单产将增加到 850k
9、g/亩,可增加粮食 7978 万 kg。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4 万亩,按照增产效益分摊系数 0.4 计算,节水灌溉粮食增产效益为每年 3191 万 kg。 (2)节水灌溉效益:灌区灌溉面积 68.9 万亩,项目实施前田间水利用系数为 0.72,灌区灌溉定额为 217.6m3/亩,计算可知灌区灌溉需水量;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后,规划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 0.90,拟定的灌溉定额为 236.8m3/亩;计算可得出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后,年可节约水5量为 2940 万 m3,节约的水量可用于新增灌溉面积 12.32 万亩。 (3)省工效益:工程的实施,使田间渠道及建筑物得到彻底改造,不仅达到了增产和节水
10、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田间工程管理水平和节省渠道管护和浇地用工。根据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前后对比情况,改造后较改造前分别亩均省工 0.06 及 0.04 工日/亩,根据灌区新增及改造节水灌溉面积 3.4 及 65.5 万亩计算,工程省工效率为 28240 工日。 (4)节能效益: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后,减少了灌溉用水量,灌区扬水灌溉面积共 21.11 万亩,通过分析灌区可节能 411.79 万 kw?H。 五、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只有对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减小灌溉输配水系统渗漏损失的水量,才能实现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确保灌区设施面积都能得到灌溉,提高作物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灌区的产业
11、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并且我们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灌区实施节水灌溉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项目实施后,可使灌区改造节水灌溉面积 65.5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4 万亩。这对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2)项目实施后,由于量测水设施的健全,使群众用上明白水,从而减少水事纠纷,能进一步促进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用水秩序,减少用水矛盾,促进了项目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工程建成后,将改变
12、水资源的供给条件,增加地面水,农业将6发展成为质量效益型农业。由于有了水的保证,农业多层次开发将有可能实现,同时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将会不断增加,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基础。随着灌区各类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调配,灌区的水环境大大改善,可降低自然灾害,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燥度数,提高灌区抗御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灌区经济腾飞。 (4)项目的实施,不仅减少了提高了渠系的水利用效率,遏制了地下水上升的局面,防止了土壤的次生盐碱化,而且减少了渠道淤积,有利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对末级渠系进行植树绿化,提高了灌区绿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5)项目实施后,通过组建协会,解决了田间渠道管理主体缺位问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落实了末级渠系的管护责任,提高农民成立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加快灌区协会组建步伐,为灌区的规范化运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结论 洛惠渠灌区水资源较为短缺,实施节水灌溉,有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水费支出,而且对灌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较好的良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洛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