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599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与解读摘 要 “美丽中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认识的提升,彰显了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的决心和魄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美丽中国”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是对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刻总结,是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绘制并实践“美丽中国”蓝图,必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丰富生态文化和完善生态法律。 关键词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遇到了严重挑战,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带来的雾霾、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可以说,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认知和创新性贡献,吹响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时代号角,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开拓了新的文明发展道路。对美丽中国战略进行科学阐释并积极践履已成为关系中国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此,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梳理“美丽中国”战略的历史脉络和政策解读,以期为后续研究和践履美丽中国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一、 “美丽中国”的蓝图绘制 (一) “美丽中国”战略的历史脉络 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认识的新高度,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事实上,党的美丽中国战略提出具有历史的一脉相承性。 1.理论酝酿阶段(2002.11- 2005.2)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指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走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4、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2003 年 10 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报告要求: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贯彻落实 5 个统筹,努力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理论提出时期(2005.3- 2012.10) 。2005 年 3 月,胡锦涛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完善促进

5、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这一术语首次被国家领导人使用。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并详细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同时,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

6、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012 年 11 月,十八大报告针对我国发展中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的现实,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战略构想。报告强调,要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理论发展时期(2012.11- 2016.3) 。2013 年 7 月,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论坛的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7、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2013 年 11 月,习近平在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生态文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

8、目标之一,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5 年 10 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首次提出全球生态安全,并再次重申美丽中国建设。全会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更加注重事前保护,强调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各种资源分配使用制度,建设高效的现代能源体

9、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2016 年 3 月,美丽中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针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现实,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 “美丽中国”的实现策略设计 党的十八

10、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等都对实现美丽中国战略做出了策略设计。 十八大报告中绘制了美丽中国战略蓝图,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的美丽中国尽管是一个综合概念,但从近中期的实践来看,主要指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其中,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

11、境的根本之策,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改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制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资源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美丽中国建设做了进一步策略设计:一是加快资源税改革,同时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增加资源、环境成本;二是严格节能节地节水,严格生态环境资源市场

12、准入标准;三是改变干部考核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延长干部考核年限,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四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的职责,加强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五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三五”规划从主体功能区建设

13、、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等 7 个方面对绿色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功能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要求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强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

14、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保护网,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要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要求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创新,完善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 “美丽中国”的政策解读 (一) “美丽中国”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是对中国当前生态环境状况的深刻总结,

15、是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1.“美丽中国”战略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是,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并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 11.5%,却消耗了超过全球五分之一的能源、将近一半的铁和铜,60%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 60.6%和78.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已跃居世界首位,这种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适合中国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

16、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环境代价小、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观念的更新,更在于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反思。 2.“美丽中国”战略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新常态条件下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约束强化。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2014 年,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城市中,空气达标率仅为 9.9%。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全国 62 个重点湖泊(水库)大都呈现不同程度

17、的富营养化;全国地下水水质良好的城市比仅为 36.7%。三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水上流失、沙漠化、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四是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五是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减排任务繁重艰巨。六是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凸显。一些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群众和社会反响比较大1。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

18、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美丽中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丰富,还包括生态文明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递增规律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者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呈快速递增的趋势 2。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约合8016 美元,已经迈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公众对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等的需求显著增加,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已成为每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梦想之一,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丽中国战略正是美好愿景的重要承载者。基于此,十八大报告中建设性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19、和社会建设并列,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美丽中国是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更要社会安定和谐”目标的追求,是对长期“重经济、轻环境”行为偏差的一种调整。美丽中国包含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之美 3 个层次: 1.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美丽中国包含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学界共识。田修胜、胡树祥(2014)认为,自然美除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丰富的资源、多样的生物、平衡

20、的生态等方面,大自然按照自身规律运行。人类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合理化改造3。田宪臣(2013)认为,山绿、水清、天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公众对美丽中国最直观的解读,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让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4。王晓广(2013)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繁荣延续的基本物质前提 5。 2.社会之美。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活是美丽中国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 6。美丽中国离不开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更需要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环境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自然的正常运行和人的发展。有了

21、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才会有美好的自然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将美好生活总结为“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生活、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 等等。 3.人之美。美丽中国人是美丽中国的建设主体和主要受益者。美丽中国人应该是具有大智慧、大谋略、明事理、识大体、顾大局、谋长远的人,他们不会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不会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他们具有前人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的品性,不给后人留下遗憾,彰显了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美丽中国人的认知、价值和能力决定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情况与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决定着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4。田修胜、胡树祥(2014)认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强调资源环境之间的代内平衡和代际平衡,需要当代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具有长远的眼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