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一、历史教育学的概念历史教育学是以人类社会的历史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阐述历史教育的规律及其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学科,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其内容包括人类各个年龄段的历史教育。二、基础的历史知识基础历史知识是指在中外历史各个发展阶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面貌、基本特征的带有主干性质的确定无疑的那一部分历史知识。包括反映历史发展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和基本历史规律。我们通常把基本历史事实称为称为具体的历史知识,把基本历史概念和基本历史规律称为规律性历史知识。1、具体历史知识教育(基本事实)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基本要素:时间(纪年方法:天干、年号、民国、
2、公元) 、空间、人物(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 、事件;2、规律性历史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事实性概念、理论性概念)基本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规律性历史知识教育必须以基本史实教育为基础。掌握具体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是目的。3、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一)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1、历史教育具有存续与传播文化的功能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大脑,正是有了历史的记载和历史教育才使得文化得以存续和传播。2、历史教育具有反思与借鉴的功能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坐标,历史具有反思和借鉴的功
3、能。 3、历史教育具有见证和预见的功能历史是人类前进的北斗,具有见证与预见的功能。(二)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1、德育功能(1)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历史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了解历史知识的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智育功能(1)使受教育者获得广博的科学知识(2)有助于受教育者智能的开发和培养3、美育功能(1)历史知识本身给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2)历史教育是完成美育任务的一条重要渠道4、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培养1、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就像学会生存一样重要。只有教会人们从自学中去猎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终生受用。在培养受教育
4、者的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时,必须注意自学能力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育中所要培养的主要能力。3、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是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是和其创造力分不开的。所谓创造力一般是指能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能力。2拓展:如何培养创造力?1、培养创造精神,提倡“创造性失败” ;2、加强基础教育,提高综合素质;3、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改善创造环境。五、怎样在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题可能不考,但还是自行了解一下。此处为百度文库的一篇相关文章,作为参考借鉴
5、。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痛心。下面我将结合我十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
6、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 21 世纪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有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也有碧波千里的南北大运河;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它将为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四化”一定能够实现,并立志为实现祖国“四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
7、生的历史历史使命感。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气
8、质。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又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但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小太阳”教育的影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性、心胸狭窄性,缺乏集体责任感等弱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期
9、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鼓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崇高的气节。 三、进行忠于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的爱国教育 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的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愈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自“五四”以来反帝、反封建运动
10、到八年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平定了达赖叛国集团,赢得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又一重大胜利,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香港、澳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只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是能够通过历史长河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3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四、以史为鉴,对
11、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古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加上独生子女受家长“小太阳“教育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经不起风雨,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观察:大凡每一个朝代开国君主都能励精图治,使其统治下的封建王朝出现兴盛局面。其原因在于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使其统治长治久安。而每一个朝代后期,统治者大都贪图享乐,政治腐败,最终灭亡。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再引导他们思考:21 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
12、,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第二章一、历史知识的特点1、科学性表现:一是历史知识是以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为基础的,离开了历史事实的真实性,绝无科学性而言。二是历史知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它正确的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去不复返。历史知识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过去性。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现实性
13、是统一的。3、具体性表现:一是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的内容,不管是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事件,除了有其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条件外,还有一定的历史人物参与,并有其具体的情节、经过和结果。二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面貌。4、综合性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2、历史教育的原则1、传授知识与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系统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3、史与论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5、阶级分析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6、古为今用的原则。第三章1、我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征1、综合观(大教育观)综合观,即大教育观。中国传统教
14、育认为教育这一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把教育看成是国家大事,并且把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可以培育国家需要的人才,可以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2、辩证观(对立统一观)辩证观,即对立统一观。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但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德育和智育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它还强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矛盾,但这对矛盾,但同时又指出,教因学而的益,学因教而日进。3、内在观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人的内在道德自觉性,心性的内在道德功能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育人如何“做人” ,如何在现实
15、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强调的是对自身的肯4定。 第四章1、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一)前言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1、三维目标; 2、知识与能力; 3、过程与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内容标准1、主题内容要点; 2、教学活动建议;(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 2、教学; 3、评价;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历史课程标准的作用和运用1、作用是落实教学计划的具体纲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运用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科学把握其内容的安排与要求,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五章1、历史教学过程
16、中的特殊矛盾1、历史发展的顺序性与学生认识特点的矛盾2、历史知识的多样性与学生知识经验有限性的矛盾3、历史的真实性与学生信息采集渠道的广泛性的矛盾2、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结构1、感知具体历史知识阶段2、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阶段3、巩固历史知识的阶段4、运用历史知识的阶段5、检查历史知识的阶段3、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1、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2、积极引导思维,揭示历史本质3、进行综合概括,形成历史概念四、历史概念形成的常用方法1、实例论证法2、分析综合法3、归类比较法4、启发式谈话法第六章1、综合课及其结构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需要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任务的课型。其一般结构为:1、组织
17、教学:是指教师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秩序。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2、检查复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检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3、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探求新知识上来。4、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综合课的中心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5、巩固新课:是为了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新知识。6、布置作业: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教材做准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单一课及其形式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主要的教学任务的课。期主要形式为:1、导言课:又称绪论课。在新学期或某一阶段历
18、史课开始讲授时所采用的一种课型。一般具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讲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二是介绍本学期或本阶段教材的主要内容;三是提出学习上的具体要求、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讲授新知识课:是用整节或几乎是整节课的时间讲授新知识的课型。一般结构为:组织教学、讲授新知识、总结巩固。3、复习课:是指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巩固旧知识的课型。一般结构为:组织教学、提出复习任务、进入复习、作业练习。4、检查课:又称考查课。一般结构为:组织教学、提出检查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检查。方法有:随堂提问、书面作业、命题考试等。5、讲评课:是在检查之后向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的一种课型。一般结构为:组织教学、公布检查结果、对
19、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第七章1、政治史内容的讲述方法1、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2、坚持政治史和经济史的有机结合3、坚持联系的方法2、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及特点1、讲述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通过口头语言向同学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具体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2、讲解法:是对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观点和规律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方法。主要方式有:解释与比喻、分析与综合、类比与对比。3、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交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谈话法的最大特征在于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谈话法的主要方式有:检查性谈
20、话法、启发性谈话法、概括巩固性谈话法、课堂讨论。三、讲述法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讲述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通过口头语言向同学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方法。1、叙述:叙述是以再现历史完整情节的动态和前后进程来吸引学生,具有完整性的特点。其主要作用在于说明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发展线索。特点:(1)生动形象性; (2)完整性要求:(1)按教材内容进行; (2)有一定的条理性; (3)突出重大情节;(4)要有充足丰富的感情。2、描述:描述是以生动的再现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具有形象性的显著特点。其作用在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
21、力,使学生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历史表象。要求:(1)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2)要有选择和侧重; (3)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4)运用教材中配有的各类图像。3、概述:概述是对那些虽属于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那部分历史事实作概括的讲述要求:(1)语言简练 (2)条理清晰第九章1、常用的板书形式1、提纲式:是以事物发展进程为线索,主要依据教材结构进行编排,将教材要点浓缩成提纲,采用小标题形式,按顺序、分层次排列出来。优点:(1)紧扣教材,其基本线索与教材的编排体例大致相同,课堂上便于引证和归纳,课后便于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复习。 (2)在课题统帅下,以纲引史,执简驭繁,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 (
22、3)层次分明,易于从板书中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62、图表式: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数码符号,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编排整理,用表格的形式系统归类或综合比较,将来龙去脉和各种关系条理的展现出来。包括:统计表、文字表解、比较表、年表等。优点:(1)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使人过目难忘。 (2)能够展现历史发展进程中多系列、多层次、多角度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易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 (3)把事物间的异同显明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对比和比较,有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3、图示式:指把教科书中的知识要点用简单图示结合文字注记,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形象的展
23、示的板书方式。主要形式有:点面图示、线索图示、比较和对照图示、结构图示等。优点:(1)节省文字,简明生动,直观性更强,便于记忆。 (2)整体性强,易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问题式: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一系列问题,按顺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逐一解决,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优点:在上课伊始即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明确地交给学生,使课堂针对性强,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这种板书方式适用于课堂纪律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班级。第十章1、评价历史课的标准1、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评议一节课的首要标准。2、严
24、密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 (教学内容科学;内容系统、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3、恰当的教学方法:衡量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主要依据:一是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具体任务。二是看教材性质。三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4、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教学语言、教态、板书等内容。5、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观摩评议最关键、最重要的标准。第十一章一、历史课外活动(名词解释)历史课外活动,又称“第二课堂” ,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历史知识教育活动。它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有着许多独到的特点
25、,一是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三是活动安排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四是活动参加者的相对独立性。历史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科学的爱好;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1、参观、考察:参观主要是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等。考察主要是历史文献记载不详细或有争议的事情,主要是指对文物古迹的考察。注意事项: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三,要有严密的组织。第四,参观后要作总结
26、。2、访问:主要对象有革命前辈,历史事件的参加者和目睹者,历史人物后代和历史学家等。3、历史专题讲座、故事会、讲演会4、课外活动(或课外阅读)5、历史园地和历史知识小报6、历史兴趣小组7、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戏剧8、历史展览会9、历史知识竞赛10、历史文艺活动第十三章1、历史试题的基本类型71、填充题: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年代、地名、人名、国名、事件名、会议和条约名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能力。分为单项填空和多项填空。(1)单项填空题:用于考查学生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空间、时间、人物等记忆的准确程度。(2)多项填空题:分为三种:一种是纵向综合填空题。 (它要求学生将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
27、在发展或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串联填空,检查学生能否全面、完整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或历史人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自身整理线索的能力。 )另一种是横向综合填空题。 (为了考查学生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归纳综合能力,它对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比较能力很有益。 )还有一种是比较综合填空题。(为了考查学生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的线索。 )2、选择题:用来检查学生对那些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准确判断能力。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3、名词解释: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归纳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高度概括而形成各种历
28、史概念。有人物类、事件类、专用史词类、文献著作类和典章制度类。4、选择搭配题:为了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1)由一组题干和一组备选项组成。(2)由一组题干和两组备选项组成。5、判断题:通过辨别是非检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情况,考查他们对相似历史现象和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的判断能力。 6、列举题:考查学生系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分为单项列举题和多项列举题。(1)单项列举题: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忆能力。(2)多项列举题:检查学生对同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要史实的分析、概括、记忆等各种综合能力。7、材料解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
29、教材的理解能力。这类题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8、问答题:主要是检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情况和分析、概括、综合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全面检查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分为简述题、概述题、比较题、分析题、评论题和论述题六种类型。(1)简述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2)概述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历史人物的活动经过进行概括综合,以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为主。(3)比较题:检查学生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4)分析题:要求具体分析史实的
30、各个方面,深刻理解史实的实质。(5)评论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叙述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6)论述题:要求用具体史实说明所要论证的命题,史论结合,有史有论,最后证实结论才是正确的。第十四章1、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 (此处为笔记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本题进行作答)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感情、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第十六章1、历史教师的能力素质1、组织教学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分析教材能力4、板书能力5、组织管理能力6、教研科研能力8第十七章一、历史老师备课的基本要求1、充分全面的备课2、要有计划性3
31、、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4、要有针对性2、怎样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案):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第 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为例写一份教案。 一般来说,编写历史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课堂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课后分析与总结。范例:(注:此范例为百度文库中的一份完整的原版的教学设计,仅作为参考,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教材,编写教案。注意此教案中页码是否与手中教材中的页码一致)七年级上册第 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过程与
32、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课前预习题】:一、填 空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 ,是 时期用 做的纸。 时期,宦官 总结西汉以来的 经验,用树皮、 、 、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
33、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 ,总结了 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 制造的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 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 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5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 ,他 的主要著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钱老出的上联是 :韩赵魏三强。陈老想了一会
34、,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出示: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合作探究9(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 81 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 82 页汉代造纸示意图 ,思考回答: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2、阅读 85 页“自由阅读卡” ,回答:由于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简写字和编书,所以后人把书的篇幅称作什么?又把书籍或史册称作什么?(称篇幅为“册” 、 “编”
35、 、 “卷” ,称书籍或史册为“汗青” 。 )3、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4、82 页汉代造纸示意图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反映了当时造纸有哪些工序?(A、上层:把造纸的原料浸泡在草木灰水溶液里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然后切碎、洗净。B、中层:蒸煮已切碎、洗净的原料,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水清洗、舂捣,再将捣碎的细纤维搅拌成纸浆。C、下层:用一种多孔的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 )5、根据 82 页“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那些方面吗?(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
36、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等。 )过渡讲解: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二)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指导学生阅读 82-83 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课文、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等,思考回答:1、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九章算术 ,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怎样?是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的?(地动仪;当铜柱受到地震波惯性作用时,便会向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倾倒,触动那个龙嘴上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掉
37、落到铜蛤蟆嘴中,发出响声。它是东汉张衡发明的。 )3、张衡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过渡讲解:除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之外,当时的医学成就也很突出。华佗和张仲景就是汉代著名的医生。(三)华佗和张仲景指导阅读 83 页“华佗和张仲景”课文、观看导引图 、理解张仲景的语录,思考回答: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 )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 。他勤奋钻研中医学
38、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 )三、实践创新【跟我学】教师: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 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 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大家愿不愿意跟我学?学生:愿意。10教师出示:五禽戏的相关图
39、片。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Z#X#X#K教师:演示“五 禽戏”体操,学生跟着学。【史海揭谜】教师: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 208 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学生: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 205 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 ,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 208年就被曹操杀害了。学生:加之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 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小结内容】教师出示:人物 成就 影响科技数学天文医学【临摹作品】要求: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 ,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来源:Zxxk.Com【交流感受】学生活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大家要注重掌握有哪些发明创造、有哪些人物、他(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