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钱学森的主要科学成就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 1911年 12月 1日生于上海, 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 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 5年于 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说: “外国人能干的,
2、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2009年 10月 31日 8时 6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8岁。 整体认知 本文是一篇 事理说明文 。 钱学森 1977年 12月 9日在 人民日报 上发表 现代科学技术 一文,文章由引言和五个部分组成,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节选自其中的第 三 部分。这一部分指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特点,简要地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 重点介绍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的发展和它们跟物理、数学的关系,从而强调物理和数学这两门根本
3、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理清结构,把握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2)指出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说明数学、物理是六门基础学科中的最基础的学科。第二部分( 3-6)分别介绍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解说它们与物理、数学的密切关系,证明物理、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第三部分( 7)进一步指出物理、数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根本的基础学科,归结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具体感知 第一部分( 1-2) 第 1段,作者从 纵横 两个方面阐释现代自然科学特点: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纵)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横) 这就使现代自然科学与过去
4、只是孤立地研究个别事物的现象的自然科学有本质的区别。第一部分( 1-2) 第 2段,从介绍应用科学写起,简单解释了应用科学与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指出是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使之成为基础,提出了 “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 ”一门物理,一门数学的见解,以此作为全文的 总纲 。全文在说明的过程中紧紧扣住作为基础学科的天文、地学、生物、化学四门学科和 “最基础的 ”物理、数学的关系来写,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物理、数学两门学科的重要性,反映现代自然科学严密、综合的特点。第二部分( 3-6) 这一部分是全文说明的重点 ,分述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四门基础学科的新发展和它们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作者抓住物理和数学是最基本的两门学科这个要点, 在依次介绍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这门基础学科时,都作 三 个方面的阐述: 1.研究的内容 ; 2.研究的成果 (包括各科研究的新发展和分支学科); 3.研究中对物理和数学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