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0520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摘 要 本文选择第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反应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之一,由结果可知第三产业越来越显著的成为就业人员的偏好,缓解就业压力,且第三产业相对一二产业竞争效率较高。开发区高新企业数越多越能表明我国产业结构正按高度化和合理化的路线在升迁,且企业数越来越多也能很好地表明创新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升级 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产业链的理论指企业把外部采购的原材料,通过生产和销售活动,传递给用户的过程。早期的产业链主要局限于制造企业内部活动,关注的是企业自身资源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行业

2、间协作增多。行业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产业革命,逐步延伸至其他行业。传统的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除了行业融合现象明显外,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也更加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包括轻纺工业上升到重化学工业,原材料为重心上升到加工组装为主,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上升到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向第二,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就是国民经济社会化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国际分工和贸易形式多样化,产业间与产业内的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深入,国家、产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更加密切,更需要从产业层次和国际化层级凝聚

3、竞争力,在国际化竞争环境下,我国产业多处在微笑曲线低附加值模块。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 6+1 产业链理论中把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他认为世界进入“产业链战争”时代,西方国家把价值最低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放在中国,而将其余六块非制造业掌控在手里。在这样一种 6+1 产业链定位下,中国处在价值最底端,陷入“悲惨增长”窘境。全球产业链竞争驱动下,我国应该在国内市场需求驱动下构建区域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1 研究现状 向高附加值行业转移过程中,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供应链,供应链理论正是从微

4、观层面和企业管理的视角阐述了产业链中企业间分工协作形式。产业链引起关注是在 1990 年代后的中国。我国产业链研究起步于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链的内涵、类型、组织形式、优化途径、成长机理和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分析产业链组建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通过重构、打造、整合来提升产业链。从产业链升级视角总结,微观层面上,生产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更多地取决于企业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系统协同。在中观层面上,高度动态性、开放性、非线性、多因素交织和共时互动的竞争环境,使一些原来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关联方式,变得更为动荡。在宏观层面上,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已经演变为区域内产业链

5、条间的竞争。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国民经济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对比韩日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我国应立足本地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延伸产业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整合优势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衡量、构成因素和实证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在竞争力构成要素方面有学者构建了由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两个辅助因素共同组

6、成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李钢指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将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李子伦把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准,基于因子分析最终得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区域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术化的方向优化调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必然趋势。黄茂兴指出随着省域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现阶段我国各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依靠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制定经济发展策略,通过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2 实证分析 本文以工业制造业为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量化产

7、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根据量化指标构造线性回归。产业结构升级所具有的三方面衡量标准,即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大指标体系进行测度。本文选取国内、国际出口总额比值表示产业竞争力强弱程度,选择单位 GDP 能耗、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三个指标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用因子分析法对三个指标进行测度。解释的总方差如表 1,从数据可知综合因子成分 1 解释强度高达 93.679%。 表 1:解释的总方差 成分矩阵如表 2,表中数据表示各成分在不同变量上载荷 表 2:成份矩阵 基于 2005-2012 截面数据构建因子和产业竞争力简单线性

8、回归,详见表 3。 表 3:数据及其因子得分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cics 模型如下: Y=a+bX(1) Y 为产业竞争力指数,X 为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因子,用计量软件分析变量之间的解释关系。回归结果如表 4。 表 4:回归结果 参数估计结果为: Y= 9.267500+1.284165 X (0.102039) ( 0.109084) t=(90.82301) (11.77222) 由结果, =1.284165 说明 X 每增加 1,Y 就增加 1.284165,自变量X 的解释能力非常强,R2=0.958502 模型拟合程度非常好,产业结构升

9、级能显著使产业竞争力加强,即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产业竞争力增强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可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3 结论 本文构建了反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模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构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三个指标,结果得出产业结构升级能显著影响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发挥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利用率提高意味着在保护环境前提下能保证单位能源消耗下GDP 产出增加,进而构建可持续增长模式,还意味着单位产出成本降低相较于它国同产业形成比较优势。本文选择第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作为反应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之一,结果得出第三产业越来越显著成为就业人员偏好,

10、缓解了就业压力,且三产业相对一二产业竞争效率较高。高新企业数越多越能表明我国产业结构正按高度化和合理化路线升迁,且企业数增加也能很好的表明创新能力的增强。能源利用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开发区企业数与产业竞争力关系密切,针对此细节方面可以指定相关产业政策。 建议如下: (1)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有效促进就业增长,加快制度创新; (2)引入竞争机制; (3)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从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贵富.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 吴彦艳.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及升级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姜泽华等.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 4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5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 6 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含义及指数构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14. 7 丁永波.低碳经济模式下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探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 8 高燕.产业升级的测定及制约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