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0574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政府工作报告(19P782015)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摘要:本文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5)为研究文本,运用定量分析和语境分析方法对其中涉及“周边外交”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可分为六个时期并得出以下结论:周边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关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周边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完善,依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加以调整;周边区域合作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并重;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舆论领域;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由国家大战略决定、受大国因素影响。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文本研究 周边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

2、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6)01-0066-79 2013 年 10 月 24-25 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就周边外交专门举行的一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主持,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02014 年 11 月28 日至 29 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

3、合作和互联互通。 ”这两次外交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大政方针。 近 5 年来,中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安全、经济、战略、对策、思想等领域,主要著作有张洁主编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系列丛书等。2013 年 10 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了“周边战略形势与中国周边战略”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周边外交战略的实践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张蕴岭等学者从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变化、周边外交理念的转变出发开展研究,并就周边外交提出具体的对策。 本文以计量统计和语意分析的方法对 1978 年至 2015 年的共 38 份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研究,

4、抽取其中涉及“周边外交”的文字,运用Microsoft Off-ice 进行字数统计制作表 1,运用 SPSS17.0 制作图 1 和图 2,从而作出定量的和语境分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这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演变所作的历史总结,而且对未来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全国党代会报告每五年一次,对中国外交发挥着宏观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具体反映周边外交的变化,而政府工作报告则较为详细地表述了上一年周边外交的重大事件及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且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权威性,因而本文选用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研究,在分析中引

5、用党的报告、领导人的讲话以论证观点。“周边”一词于 1988 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除个别年份如 1989 年、1990 年(提周围邻国) 、2007 年、2009 年外,该用语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占据重要位置。何谓“周边”?周:环绕。 楚辞?九歌?湘君:“水周兮堂下” ,引申为一匝。边:周围;四侧,如:周边;四边,引申为边界,边境。 汉书。陈汤传 “(单于)遁逃远舍,不敢近也。 ”可见, “周边”指环绕中国边界四周并向外辐射的区域,也可称为“大周边” 。所谓周边外交,系一个国家与环绕其边界的国家之间发生的外交关系。 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有“小周边” 、 “大周边”之说。 “小周边”系

6、指与中国领土和领海直接相邻的国家及地区,如俄罗斯、蒙古、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而“大周边”乃为环绕中国边界四周并向外辐射的区域,除涵盖小周边国家和地区外,还包括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从中国 1978-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周边国家的文字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国家包括:东北亚(朝鲜、韩国) 、东亚(日本) 、东南亚(东盟十国) 、南亚(南亚五国) 、北亚(蒙古、俄罗斯) 、中亚(中亚五国) 、西亚(阿富汗、伊朗等) 、南太平洋国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考察 1978-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日本和前苏联始终是属于中国周边邻国,如 1978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日本是我国

7、一衣带水的邻国” ,“中苏曾经是友好邻邦” ;此后因中日、中苏关系十分重要,如同中美关系一样被单列,在论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没有列出,但并非有的学者所认为的 1988 年李鹏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周边”一词时,不包括日本和当时的苏联,也非有的学者认为的直至1991 年 5 月江泽民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发表演讲时, “周边”才明确包括日本。1978-1988 年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强调与邻近国家的睦邻关系,对待邻国的热点问题,如苏联侵略阿富汗、越南侵略柬埔寨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单独列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三国不属于中国周边邻国。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定量分析 通

8、过对 1978-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不断地发展、变化、完善、成熟。对 1978-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周边国家的文字表述进行统计,就涉及周边外交的字数及其在外交工作部分的字数中所占百分比,以及关键词“周边”出现的频次作出定量描述,即可使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反映。 从表 1 中,可以发现阐述外交工作的总体字数逐渐减少,1999 年后没有出现字数上千的情形,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字数也在减少。具体而言,1978-1989 年关于周边外交的总体描述详尽,出现 1979 年、1984 年、1988 年、19

9、89 年字数上千的情况;1991 年后描述简练,最高的 1993 年为 445 字,2004 到 2015 年则字数不过百。单纯从字数变化并不能说明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状况,我们通过对“阐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字数占涉及外交工作的总字数之百分比”的计算(图 1)和“周边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次数”统计(图 2) ,可以直观地看出,1979 年、1983 年、1989 年、1992 年、2000 年、2002 年、2008 年、2013 年出现波峰。我们以 1988 年第一次提出“周边”为分水岭,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先粗浅地分为两个时期:(1) 1978-1987 年。1983 年达到

10、36%,这是因为 1980-1982 年未提周边国家,仅在 1981 年有 74 个字论及外交工作,其余均为 0,在 1983 年集中谈论外交和周边国家状况显然在情理之中。1984 年对周边邻国的阐述是十分简练的宏观描述。这一时期虽不曾涉及周边概念,但周边外交是受到重视的。 (2) 1988-2015 年。其中1988 年达到 25%,1989 年达 35%,出现波峰,此后只有 2000 年达到2g%,其余大多数年份都在 l0%-20%之间。 我们以 10%为界分析1988 年后的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状况,设 10%以上为重视,即可再细分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88-1993 年。1989 年

11、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进行多方面制裁,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恶化。这促使中国调整周边外交政策,开始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先后同新加坡、文莱、俄罗斯、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韩国等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1990-1993 年报告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达 20%以上,其中1993 年 3 次提及“周边” 。这是周边概念刚提出的时期,该时期中国主要同周边国家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第二个时期,1994-2000 年。中国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制裁的同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改善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1996 年台海危机,导致刚有所好转的中美关系出现

12、波折;1999 年“炸馆”事件,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因此 200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高达 2g%。该时期中国周边局势总体良好,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期。第三个时期,2001-2008 年。2001 年撞机事件令中美关系再度产生波折,2002 年、200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都达到 20%左右;2003 年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对伊拉克和阿富汗实行军事打击,因此 2004-2007 年间,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相对稳定,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均在 l0%以下。这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相对平稳的时期,中国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理论,确定了周边外交的首要地

13、位。第四个时期,2009-2012 年。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怂恿相关国家在岛屿争议中挑起事端,中国周边环境错综复杂,与日本等国关系降至冰点。反映在图 1 中,可以看出 2012 年周边外交工作部分的百分比达到 18%。这说明中国周边外交在经历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后,开始受到重视。这一时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上升期。第五个时期,2013-2015 年。周边外交工作部分的百分比都在 20%以上,这个时期由于周边局势趋于复杂,中国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乃前所未有,专门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对相关事务进行战略谋划。这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成熟期。 观察上述图表并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4、:当中国周边环境稳定时,周边外交政策便较为稳定,周边外交占外交工作的比重也比较小,在 10%以下;一俟中国周边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周边外交的字数占外交工作部分总字数的比例便比较大,高于 10%;中美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8-1987 年;第二个时期:1988-1993 年;第三个时期:1994-2000 年;第四个时期:2001-2008 年;第五个时期:2009-2012 年;第六个时期:2013-2015 年。每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只是程度略有不同。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语境

15、分析 单纯依靠定量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语境分析法可弥补其不足。分析哲学的思想先驱弗雷格认为, “在任何一种语言活动中,语词只能在语句的语境中获得意义,语句只能在语言系统的语境中获得意义。 ”所谓语境分析,一是“通过对语言学中汉字的使用特征、词汇的组合和更替以及相关语法知识的运用” ,分析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及变化规律;二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档案、文件中的关键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看其前后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以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语境分析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一个概念的提出,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突然地出现或孤立地

16、存在,而总是以一定的时间、场合、目的或方式为其条件,存在于包括研究者在内的多重复杂要素的相互关联体中。如果忽略了这些现实环境,就根本无法理解概念、观念或理论的具体含义。与传统的归纳推理和假设演绎方法相比,以多层次、多视角理解概念、观念和理论的内在意义和言外之意为目的的语境分析法,具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优势。 ”本文所运用的语境分析法即为选取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关键词,如“周边” 、 “周边环境” 、 “睦邻友好”等的使用特征研究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情况,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环境(即语境)的变化,对周边外交的变化加以具体分析。(一)周边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完善 首先, “周边”

17、、 “周边环境” 、 “睦邻友好”等词语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使周边外交部分用词精炼。1988 年报告中的“中国一向重视同周边各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 ,第一次使用“周边”一词,之后,中国逐渐把周边国家当成一个整体对待。苏联解体后,中国周边国家增多,周边环境变得颇为复杂,1993 年报告认为应“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 ,首次使用“周边环境”概念。1989年报告表示, “中苏关系正常化后,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首次提出“睦邻友好”概念;1992 年报告指出, “继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睦邻

18、友好”政策开始用于处理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2000 年报告表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 ,此后“睦邻友好合作”的提法开始进入中国周边外交。 “周边” 、 “周边环境” 、 “睦邻友好合作”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能够既清晰地描述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又极大地简化了字数,不再如同 1978-1987 年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大量篇幅谈论柬埔寨、阿富汗问题,将周边国家面面俱到。 其次,周边外交方针逐步完善。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2003 年 10 月 7 日,温家宝在其出席的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指出, “睦邻 、 安邻和富邻是

19、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2005 年报告首次提出“全方位外交”理念,明确了周边外交的首要位置。在 2008-201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全方位外交” ,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睦邻友好关系”多次出现,成为该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南。2013 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指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最后,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经济、舆论领域。1989-1993 年间,影响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安全因

20、素主要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时期的安全因素仅限于政治、军事方面。1996 年报告提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此时的安全因素已经包括经济方面。2005 年报告在总结上一年工作时指出:“(我们)努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安全因素开始扩大到舆论领域。2012 年报告提出要“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此时的安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舆论四个方面。 (二)周边外交由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到区域安全、人文并重 1978-1987 年间,因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中国的周边

21、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安全领域。1990 年后,中国先后同新加坡、文莱、俄罗斯、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韩国等恢复或建立正常邦交关系,并开始与其开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合作。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东盟的好感与信任。自 1997 年起,中国开始注重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合作,合作的领域从经济扩展到科技、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从 1978 年报告“支持东南亚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到 1997 年“扩大彼此在广泛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第一次提出与周边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表明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

22、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2001 年,中国同俄罗斯和中亚四国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峰会上,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今后 10 年内逐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这一目标引领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 2010 年全面建成。2013 年,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 。在2013 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安全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2014 年报告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3、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并出资 400 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注资 500 亿美元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 年,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此举标志着“一带一路”从理念走向具体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沿线 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将与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同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将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贸易、环保、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起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亚信会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0+1”等一系列地区合作机制,由最初只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到目前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并重,表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周边外交日益成熟、自信。 (三)周边外交政策因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由睦邻友好发展到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