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辩证.ppt

举报
资源描述
主讲人:刘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脏腑辨证,讲 座 内 容,第3页-脏腑学说,第9页-精、气、血、津液、神,第20页-脏腑之间的关系,第31页-心与小肠病辨证,第50页-肝与胆病辨证,第68页-脾与胃病辨证,第147页-脏腑兼病辩证,第182页-临床篇,第88页-肺与大肠病辨证,第115页-肾与膀胱病辨证,第28页脏腑辨证,脏 腑 学 说 The Theory of Internal Organs,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腑学说古代称为“藏象”。 *藏象: 藏:是指藏于内,指人体内脏。 象:是象征或形象,主要指内脏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 《类经》谓:“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象学说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二、脏腑组织五官九究之间的关系 三、气血、津液、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脏腑的关系。,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脉、骨、髓、女子包、胆,部位,膈以上,膈以下脐以上,脏腑,上焦如雾司呼吸主血脉,中焦如沤,功能,心肺,肾、膀胱、 大肠、小肠、肝,三焦,脐以下,脾、胃,下焦如渎泌别清浊 排泄浊物,,上焦,中焦,下焦,二、脏腑组织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三、津液、气血、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脏腑的关系,津液、气血、精髓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他们的生成和 运行,输布必须通过不同的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完成,而脏腑 的各种功能活动都依赖于津液,气血,精髓做为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不同及主要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 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藏而不泄 *六腑的生理功能: 受纳、腐熟水谷和传化排泄糟粕、泄而不藏。 奇恒之腑:奇:有异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精、气、血、津液、神 Essence,Qi Blood Body Fluid Vitality,一、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称为先天之 精,因为它有繁衍后代的功能,又叫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的化生,饮食物经人体消化吸 收后变成水谷精微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营养五脏六腑,由 于这种水谷精微是后天脾胃所化生称为后天之精,后天之 精输布于脏腑又叫脏腑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来源,功能,二、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一)元气的生成和功能 元气又称:原气、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禀受于先天,是先天之精 所化生,藏之于肾,元气的功能:依赖三焦,通达周身。 (二)宗气的生成和功能 生成:宗气是由 结合产生 宗气的功能:具有助肺脏以行呼吸和贯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自然界吸入之气 脾胃水谷之精气,(三)营气的生成和功能 生成:营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 营气的功能:生化血液 营养全身,(四)卫气的生成和功能 生成: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 卫气的性质:慓悍滑疾 慓悍:是指它的力量强, 滑疾:是形容它的行动速度快,行于脉外,敷散全身, 内而脏腑,外而皮腠。 卫气的功能:具有温煦脏腑,腠理皮毛开合汗孔的作用,它能保卫体 表,抵御外邪。,三、血,,血的生成,1. 脾胃是生化血液之源,2. 营气入心脉有生化血液的作用,3. 精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在血脉中循行,内 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 和滋润的作用。,血的功能,四、津液,是指正常的水液而言。它包括唾液、胃液、肠液等机体所需要的分泌物 主要是通过胃对水谷的“游溢精气”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吸收部分水液其清者 经脾运化,即为津液。 ①布敷周身,滋润和充养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各组织。 ②组成血液,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以使血液在全身环流不息。 ①填精补髓 ②滑利关节、濡润空窍、滋润皮肤。,,津液的功能,津液的生成,液的作用,津液,津的作用:,五、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就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神,,广义:指人体正气,指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心所主的神志,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 意识、思维、情志、领悟、智慧等。,,,六、精、气、血、津液、神 的相互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气与血正如阳和阴,相互依存,相互滋生, 互相制约。 1. 气为血帅:①气能生血 ②气能行血 ③气能摄血 2. 血为气母:①血能载气 ②血能生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也是阳和阴的关系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3.气能摄津 4.津能载气,(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都属于阴,都来源水谷精气,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四)精与气血的关系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相互滋生,相互依存。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 (五)神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血津液的生理活动 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脏腑之间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Organs,脏 腑 之 间 关 系,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关系,脏与腑主要是表里关系,脏为阴,腑为阳,阳主表,阴主里,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1.心与小肠,心的经脉 属心 络心,心火下移 小肠有实热顺经 小肠薰蒸水液 脉上薰于心可出 可引起尿少、尿 现心烦,口腔溃 赤、尿热痛 。 疡等症状。,络小肠 属小肠 小肠经脉,,,,2.肝与 胆,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以帮助胃肠消化。肝胆湿 热引起的黄疸病即有发黄口苦等胆汁外泄的症状又有 胁肋胀满,眩晕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在治疗上大部分 用舒肝理气的方法。,3.脾与胃,脾与胃都是消化饮食物的主要脏器 脾的特性是:脾主升喜燥而恶湿。 胃的特性是:胃主降喜润而恶燥。 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二者经脉相互络属配合成为表里 关系。 在临床上食欲不振与食后饱胀,消化不良同时并见前者是胃不受 纳,后者为脾不健运。,肺与大肠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表里关系,肺与大肠的经络相互给属, 由于它们的经脉相互构通,所以在生理病理上都是相互影响的, 肺气肃降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如果大肠的功能异常积滞不通, 反过来也能影响肺气的肃降临床上如果肺气肃降失职津液不能 下达可以见到便秘如,果大肠有实热又可以影响肺气的肃降而 导致喘满。,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经脉相互络属二者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 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膀胱气化津液和约束尿液的作用, 肾气充足固摄有权来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气不足膀胱 失去固摄就可以出现 小便失禁,遗尿,多尿,等病。,脏 腑 辨 证,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 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辨 证 有 以 下 几 种,1.八 纲 辨 证,2.气、血、津液、辨证,3.脏 腑 辨 证,4.六 经 辨 证,5、卫、气、营、血 辨 证,6、三 焦 辨 证,五 脏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心,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 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 的作用来实现的。 *(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 *(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 *(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素问·六节藏脏论》云:“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脉。,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2.主神志(主神明),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灵枢·本神篇》云:“所以任务者谓之心” 精血是神 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的气血充盈,则 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如果气血不足常可 以导致心神的病变可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心神不宁等症状。,3 开窍于舌,(1)心血不足:可出现舌质淡白 (2)心火上炎或心阴虚:可见舌体糜烂 (3)心血瘀滞:可见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古人有 “舌为心之苗” 的说法,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分清泌浊(泌别清浊),小肠上接于胃 接受胃中传来 的水谷做进一 步消化,,清—清者为水谷精微脾转输到全身被利用代 谢多余水液下输到膀胱尿由尿道排出体外。,浊—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一)心病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虚症,由于老年脏气 日衰,各种损伤气血 的原因,因汗、吐、 下太过,病因,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证状,心阳虚脱的主要证状 心阳虚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 欲绝。,心悸 气短 自汗 活动后症 状加重,,心气虚:面色不华,体倦乏力舌淡胖嫩,苔白, 脉虚。,心阳虚: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 淡或暗、脉沉弱或结代。,*辨证:心气虚 *立法:补心气 *方药:养心汤 养心汤组成: 黄芪 茯神 茯苓 当归 川芎 半夏曲 炙甘草 柏子仁 枣仁 远志 五味子 人参(或党参) 肉桂,治法,*辨证 心阳虚 *立法 温通心阳 *方药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萎 薤白 白酒汤组成:瓜萎 薤白 白酒 *辨证 心阳虚脱 *立法 回阳救逆 *方药 四逆汤,治法,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2、心血虚与心阴虚,由于血的生化 不足,继发于失血 之后,病因,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主要证状,心悸 气短 易惊 失眠 健忘,,心血虚: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 脉细弱。,心阴虚: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脉细数。,*辨证:心血虚 *立法:养心血、安心神 *方药:四物汤 四物汤的组成 熟地、 川芎、当归、白药、 *辨证:心阴虚 *立法:滋养心阴、安神定志 *方药:补心丹 补心丹组成: 酸枣仁、柏子仁、人参、元参、丹参、天冬 当归、生地、远志、茯苓、桔梗、麦冬,治法,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的联系,心气与心阳都属于心阳机能的范畴,心阳更 有热能的含义。心气主要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 阳主要是指心脏的阳热功能,具有温煦血脉,抗御阴寒 病邪的作用。心阳旺盛,阴寒之邪不易内侵心脏,血液 运行不易阻滞,心气充足则心功能正常。,心血虚与心阴虚在病理上的联系,心血是指心血管系统的血液,血属阴,所以心阴也包 括心血在内,同时也包括心的阴精和津液在内,心血与心 阴都有滋养心脏和安心神的作用,故心血虚与心阴虚,多 表现为阴血不足或心神失养或心功能虚衰等病理反应。从 病理上分析心血虚是单纯的血液不足血不养心,主要表 现为心神失养和心功能失常方面,心阴虚除包括心血虚外 还可见到阴虚不能制阳,心阳虚亢,虚火内生等情况,心 血虚与心阴虚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精管能症、贫血、甲亢、 以及某些心脏疾患如:先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实症,1、心 火 亢 盛,多见于情志 之火内发,过食辛辣食品,六淫内郁化火,过服温补药物,病因,心火亢盛的主要症状: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而疼痛、口渴、 舌红、脉数。,*辨证:心火亢盛 *立法:清泻心火 *方药:导赤散(丹) 导赤散的组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2.心 血 瘀 阻,病因 心血瘀阻的主要症状: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时作时止,重者有面唇 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暗红或见紫色瘀斑,苔少脉 微细涩。 *辨证:心血瘀阻 *立法:通阳化瘀 *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 瓜萎薤白半夏汤的组成: 瓜萎、薤白、半夏,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不舒,气滞生痰,痰浊凝聚所致,心神为痰浊所蒙。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 意识模糊,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喉有痰声,舌强语言不清,苔白腻,脉滑。 辨证:痰迷心窍 立法:涤痰开窍 方药:导痰汤 导痰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实,3.痰迷心窍,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痰,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热邪灼液成痰。 痰火扰心的主要症状: 若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发热面赤气粗、口渴、痰黄、喉间痰声、狂躁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内伤引起,可见失眠心烦,或见神志错乱,哭笑失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痰火扰火 立法:涤痰泻火 方药: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的组成:大黄、黄芩、礞石、沉香,4.痰火扰心,(二)小肠病辨证,小肠实热 心与小肠相表理,心火亢盛可移热于小肠 可见: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甚则尿道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 *方药:导赤散 导赤散组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肝,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由于肝脏对血液有调节的作用,所以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 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 体正常活动如: (1)肝血不足时可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 经量少甚则经闭。 (2)肝气横逆气机紊乱还可以出现 吐血、衄血、等病变。,肝位于两肋部,它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 窍于目,其华在爪 。,1、主藏血,疏泄:即舒展通畅的意思 肝的性质: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生发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 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 气机: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的功能对 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协调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直接响影气机的调畅,只有气机调 畅,才能维持气的正常运行而血的运行又赖于气的推动所以肝的疏泄 功能协调着气血的正常运行。,2、主疏泄,(2)促进消化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 畅气 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 (3)调节精神情志:精神情志除心所主之外,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 相关。 肝气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不调 就可以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 主要表现在抑郁和亢奋两个方面:肝气抑郁 可见到胸胁满闷、郁郁不乐、 多疑善虑、沉闷欲哭、月经不调等症。肝气过于亢奋可见: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症。 (4)调理冲任二脉:奇经八脉中的冲任二脉主管女子的月经与孕育, 冲脉为血海,其血量主要靠 肝的疏泄来调节,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肝经脉 相通。,筋:指筋膜(包括肌腱)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甚则屈伸不利。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肝血充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 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致易脆裂。,3、主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是因为肝藏血,肝的经脉上联于目,肝的病变可以反映于目。 (1)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 (2)肝血不足可见夜盲或视物不清; (3)肝经风热可见目赤肿痛; (4)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 ; (5)肝阳上亢则见头晕目眩 (6)肝风内动可见两目斜视,4、开窍于目,胆,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呈囊形胆附于肝, 与肝相连,肝和胆的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胆的主要功能是: 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一是指正常的决断能力,二是指准确恰 如其分,不偏不倚。,肝与胆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一)肝病辩证,1.肝血虚 病因 多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阴所致。 肝血虚的主要症状 头晕目花,面部无光泽,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四肢麻 木,筋脉拘挛,爪甲不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 *辨证:肝血虚 *立法:养血补肝 *方药:补肝汤 组成:茯苓、乌头、大枣、蕤仁、柏子仁、防风、细辛 山芋、桂心、甘草,虚症,2.肝阴虚 病因: 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阳亢日久,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 因肾阴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阴虚。 肝阴虚的主要症状: 头晕目花,烦躁易努,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加上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咽燥口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辨证:肝阴虚 *立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枸杞子、川栋子、当归、生地、麦冬、沙参,1.肝气 郁 结,病因: 肝性喜调达,主疏泄如果精神刺激引起抑郁不舒就会影响肝的 调达产生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的主要症状: 胸胁胀痛,胸闷不舒,喜叹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咽部有 梗阻感(俗称梅核气)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 至闭经。苔白滑脉弦 *辨证:肝气郁结 *立法:舒肝解郁 *方药:柴胡舒肝散 方剂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香附,实症,2.肝阳上亢,病因: 本证多因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致使肝阳上亢为病,多属本虚标实证。 肝阳上亢的主要症状: 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燥咽干,耳鸣耳聋,两目干涩,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辨证:肝阳上亢 *立法:滋阴潜阳 *方药:六味地黄汤 方剂组成: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泽泻,病因: (1)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2)过食辛辣,蕴热化火 (3)因外感火热之邪所致 肝火上炎的主要症状: 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肋灼痛,耳鸣耳聋, 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火上炎 *立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剂组成:龙胆草,黄芩、桅子、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 泽泻、柴胡、甘草,3.肝火上炎,病因: 脾主运化水湿故湿的形成往往责之于脾,若脾中湿热内蕴影响肝的疏 泄,便可以产生肝经湿热症。 主要症状: 胁肋胀满而疼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或浑浊,女子带下色黄或腥 臭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疼痛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辨证:肝经湿热 立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4.肝 经 湿 热,病因: 本证多因外感寒邪,侵袭肝经使气血凝滞而发病。 寒凝肝脉的主要症状: 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苔白脉沉弦。 治法: 辨证:寒凝肝脉 立法:暖肝散寒 方药:暖肝煎 方剂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5.寒凝肝脉,6.肝风内动,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多因肝肾阴虚,阳亢无制化为内风, 症见头部抽引作痛语言不利,舌红 脉细数。,多因热邪亢盛,烁津耗液筋脉失养 而来,症见高热烦渴目睛上吊,角 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 弦数。,多因肝血亏损肝筋失养所致,症见 面色无华,夜寐多梦,两目干涩, 舌淡苔少,脉弦数。,,,,,,辨证:肝阳化风 立法: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剂组成: 天麻、钩藤、生石决、牛膝、杜仲、黄芩、 栀子、益母草、寄生、首乌藤、茯神 辨证:热极生风 立法:清热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方剂组成: 羚角粉、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白芍、 生草、竹茹、茯神木,治法,辨证:血虚生风 立法:养血熄风 方药:四物汤 方剂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治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鉴别 〈1〉 病因〈2〉舌苔脉象〈3〉临床症状 病因 凡是肝脏机能亢奋出现热症及冲逆征象者称为肝火上炎属于实证、热证范围。肝阳上亢系本虚标实证,是由于肝肾阴虚不能滋养肝脏阴虚不能制阳而致肝阳上亢。 舌苔脉象 肝火上炎: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临床症状 肝火上炎:一派内热,郁火炎上之象。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甚则咳血、 吐血。 肝阳上亢:表现有肝阳浮越之象,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 共同症状:头痛、头胀、耳鸣、耳聋,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的鉴别,(二)胆病辨证,胆郁痰扰 病因: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胆气郁滞,痰浊上扰所致。 胆郁痰扰的主要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寐,易惊善恐,胸闷、苔滑腻, 脉弦滑 治法: 辨证: 胆郁痰扰 立法:祛痰理气 和胆降逆 方药:温胆汤 方剂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大枣,脾与胃,*脾主运化包括二个方面,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开窍 于口,其华在唇。,1、主运化,运化水谷 运化水湿,通过脾气的作用来完成,,饮食,,(1)运化水谷:主要是指脾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入,胃,将水谷化为精微,由脾吸收,上输于肺,,,经过胃腐熟,脾运化功能,,经过肺宣发向上向外布散,肺的肃降作用向下输布,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2)运化水湿 主要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若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可 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水湿凝聚则为痰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 仃留肠道则为泄泻;留于腹腔则为腹水。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液代谢与,三脏有关系,肺 脾 肾,统——有统摄,控制,管辖的意思。 脾主统血的含义,脾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 使血液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如果脾气虚弱失去统摄之权则血离脉道出现各种出血症如:便血、 尿血、崩漏、肌衄等称作脾不统血,因此脾不统血的出血症是气不 摄血的结果。,2、主统血,脾主肌肉是因为他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为后天之本,脾脏 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 人体四肢的正常功能活动有赖于脾气的输送营养,所以四肢的功 能活动与脾气密切相关,当脾气健旺输送营养充足时,肌肉丰满,四 肢轻劲,灵活有力,反之脾失健运则肌肉痿软四肢倦怠乏力。,3、主肌肉和四肢,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说明人体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系,脾气 健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可见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及 湿邪因脾的口腻,脾主 肌 肉,口为脾窍,脾气健,口唇红润光泽, 脾气不健,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可见口唇不泽。,归纳起来脾的病变表现在,消 化,水液运化,血运方面,脏器下垂,肌肉、四肢、唇舌,五个方面,胃,胃位于中焦,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上口为贲门——上脘 中脘 下口为幽门——下脘,,胃脘,1、受纳与腐熟水谷,受纳——接受容纳的意思 腐熟——是水谷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经过胃气的腐熟消磨,传于小肠,,精微物质由脾转输营养全身,所以又称胃为水谷之海。若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则 出现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口臭。,浊——是指经过消化和吸收之后的食物残渣。 胃主降浊是指胃气下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小肠的功能。胃 还主通降,胃气以降为和,以通为顺,从而保持水谷的不断下输和消 化吸收。若胃不能顺利通降,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停留在上出 现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 还可出现 恶 心 呕 吐等症。,2、主降浊,脾与胃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一)脾病辨证,*1、脾气虚,虚症,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 不节,内伤脾气以 致脾气虚弱,病因,临床可见三类脾虚证候,食纳减少 食后腹胀 面色痿黄 体倦乏力 气短懒言 舌淡苔白 脉缓弱,脾 气 虚,脾不健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大便溏泄,脾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胃 下垂、慢性腹泻,脾不统血:面色苍白、肌衄、便 血、尿血、妇女月经 量多、崩漏,*辨证:脾不健运 *立法:益气健脾 *方药:香砂六君汤 方剂组成: 广木香、砂仁、党参、白木、甘草、半夏、生姜、大枣、陈皮、茯苓。 *辨证:脾虚下陷 *立法:补益脾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 方剂组成: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辨证:脾不统血 *立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方剂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广木香、龙眼肉、甘 草、茯神、远志、生姜、大枣。,治法,*2.脾阳虚,由脾气虚发 展而来,贪食生冷,损 伤脾阳所致,病因,脾阳虚的主要症状: 食欲不振,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青水,四肢不温,女同志可 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治法: *辨证:脾阳虚 *立法:温中建脾 *方药:理中汤 方剂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实症,湿邪郁久而 化热,喜食肥甘原 味,酿成湿 热,内蕴脾 胃所致,脾湿胃热相互 蕴郁而成,病因,*1.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主要症状: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油腻或面部皮肤发黄,身热起伏 汗出热不解,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辨证:脾胃湿热 *立法:清利湿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 方剂组成:茵陈、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病因: 1.贪凉饮冷,过贪瓜果,嗜饮茶水,以致寒湿停于中焦所致。 2.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处以致外湿内侵而成。 寒湿困脾的主要症状: 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困重,口不渴便溏,舌苔白 腻,脉迟缓或濡。 治法: 辨证:寒湿困脾 立法:温中化湿 方药:胃苓汤 方剂组成:五苓散加 陈皮、厚朴、苍术、炙草、生姜、大枣。,2.寒湿困脾,(二)胃 病 辨 证,病因: 多由饮食不节,贪凉饮冷所致。 寒凝胃脘的主要症状: 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疼痛,阵阵发作,遇 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青水,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 *辨证:寒凝胃脘 *立法:温胃散寒 *方药:良附丸 方剂组成:高良姜、香附,*1.寒凝胃脘,病因: 1. 胃火素旺 2 情志不遂,肝火犯胃 3 邪热犯胃 4 过食辛辣厚味 胃火炽盛的主要症状: 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饮冷,泛酸嘈杂,消谷 善饥,牙齿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辨证:胃热炽盛 *方法:清泄胃热 *方药:清胃散 方剂组成: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2.胃火炽盛,病因: 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不化,停于胃脘所致。 食滞胃脘的主要症状: 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酸腐,嗳气泛酸,失气酸臭,不思饮食,大 便溏泄,苔黄腻,脉滑。 治法: 辨证:食滞胃脘 立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方剂组成:陈皮、山楂、莱菔子、茯苓、连翘、神曲、炒麦芽、半夏。,*3.食滞胃脘,病因: 本证多由热病后耗损阴液,尤其是伤及胃阴,或胃火炽盛,肝火犯胃, 嗜食辛辣等因热而灼伤胃阴所致。 胃阴虚的主要症状: 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嗳气干呕,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辨证:胃阴虚 立法:滋养胃阴 方药:益胃汤 方剂组成:玉竹、生地、麦冬、沙参、冰糖。,*4.胃阴虚,肺,一、肺的生理功能 肺位于胸中,上通于喉咙开窍于鼻它的功能主 要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有宣发肃降,通调水 道,外合皮毛的功能。,,1 主 气 ,司 呼 吸,肺主气包括 两个方面,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2 主宣发,外合皮毛,3 主肃降,通调水道,人体多余水液排出主要有,尿、汗、呼吸、大便,四条途径,4 开 窍 于 鼻,二、大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导糟粕它接受从小肠下注的食浊物吸取其中 多余的水份,把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大肠的功能传导失常就可以出现便秘或 大便干燥 , 腹胀腹泄等一些症状。,,肺与大肠病辩证,肺病辨证      1 肺气虚 病因:多数因为久咳久喘耗伤了肺气,使肺的功能减弱。,主要脉症:神疲少气,咳嗽无力,活动时喘促加重, 痰多数是清稀的,语言低微,自汗怕冷,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虚弱。,症状分析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可以出现咳喘无力, 语言低微活动时加重,肺气不宣,卫外不固(也就是肌 表腠里不固)可以自汗怕冷,气虚的同时就导致了血 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部,所以可以出现面色 不华,肺气虚,肺失去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津液不能运 化而生痰湿所以可以见到咳痰清稀。,辨证: 肺气虚 立法: 补益肺气,方药:补肺汤 组成:桑皮、熟地、人参、紫苑、黄芪、五味子,治法,2.肺阴虚 病因:多数因为久病耗伤肺阴所致,主要脉证 干咳无痰或者是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 口咽干燥声音嘶哑甚致可以出现午后低热, 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症状分析 肺阴不足失去清润肃降可以见到咽干口燥, 声音嘶哑,干咳无痰或者是痰少而粘,肺阴不足, 阴不能制阳虚火内生所以可见到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热重时,热伤血络可以出现痰中带血或者是咳血。,治法,辨证:肺阴虚 立法:滋阴清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 组成:生地、麦冬、生草、元参、川贝、丹皮、炒白芍、薄荷,1 风寒束肺 病因:风寒袭肺,肺气郁闭,不得宣降所致。,主要脉证:咳嗽气喘,恶寒发热,痰稀白, 口不渴,头 疼,鼻塞流涕,身酸楚, 苔白脉浮紧等。,实证,症状分析: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降所以临床上可以见 到咳嗽气喘痰稀白等。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宣,可见 鼻塞流涕,风寒侵袭肌表、肺卫被郁可见恶寒发热头痛等。,治法,辨证:风寒束肺 立法:散寒宣肺,方药:杏苏散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炙甘草、前胡、 苦桔梗、枳壳、生姜、橘皮、大枣、杏仁,2 风热犯肺 病因:多因外感热邪或风寒犯肺郁而化热。,主要脉症:咳嗽,咳吐黄痰,咽疼痛,口干口渴, 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症状分析:热邪伤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可见咳嗽, 热灼伤津为痰故痰黄粘稠,热伤津液可见到口干口渴, 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壅可见咽疼痛。微恶风寒, 发热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之象。,辨证:风热犯肺 立法:散风清肺 方药:桑菊饮,治法,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 甘草、芦根,有 痰 恶 寒 发 热,风寒束肺 咳痰清稀,痰白,恶寒重,发热轻, 苔 薄白,脉 浮紧。,风热犯肺 咳痰粘稠,痰黄,发热重,恶寒轻 苔薄黄,脉浮数。,风寒束肺与风热犯肺的鉴别,3 痰湿阻肺,病因:本症多见于急慢性疾患但以慢性病为主。,急性病:大多数由寒湿外邪侵袭肺脏,使宣降失常, 肺不能散布津液,水液凝聚而为痰湿。,慢性病;多由脾气亏虚,输布失常,水湿凝聚为痰, 上犯于肺所致。,主要脉症 咳嗽痰盛,色白粘稠,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或有恶心, 舌苔白腻,脉滑.,症状分析: 痰浊阻肺,肺气上逆,故咳嗽多痰,痰液粘腻色白易于咯出 胸脘满闷,或有恶心为脾虚湿盛,苔白腻,脉滑, 是痰湿内阻之象 。,大肠病辨证,1 大肠湿热,病因,多数由于夏秋之际, 暑湿之邪侵犯肠胃或是饮食不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