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元 代 社会和元代文 学,一、蒙元的兴起
* 蒙古族源于公元7世纪的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古老部落。
* 公元9世纪,蒙古部落西迁到蒙古高原,与居住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居民融合、繁衍,分化出很多氏族。
* 公元1204年,铁木真凭其军事才能,削平各部,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在斡难河源的不而罕山(今蒙古的必儿喀岭)召开大会,铁木真被公推为蒙古大可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四海之王”或“可汗的可汗”。建立了蒙古政权。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灭亡西夏。
*公元1234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灭亡了金朝。
*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即位。
*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大元。
*公元1272年,建都于大都。,,,《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易经·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周易·乾
乾:元、亨、利、贞。〔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tuan》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爻辞〕,,,,二、 元朝的疆域和交通
《元史·地理志》: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统治范围到达中亚,西亚、东欧及俄罗斯,建立了钦察汗、伊利汗,察合台汗等汗国,并征服过东亚、南亚诸国。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是影响世界历史的一件大事。,,,三、元代社会及统治概况,实行汉法,成吉思汗,木华黎,窝阔台,耶律楚材,1.阻止农田改为牧地,2.约束战争中对汉族百姓 的杀戮,3.推行轻税薄赋,4.保护儒士、设立经籍所、施行科举,,,,,时行时辍,成吉思汗:灭金过程中,出现奴隶制剥削关系。
木华黎 :采取了争取汉族地主武装的招降政策,并把以劫掠奴隶、财物为目标的掠夺战争转变为争城夺地的占领战争。
窝阔台 :
耶律楚材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在燕京设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
金亡后第四年,实行第一次科试取士,即著名的“戊戌选”。,忽必烈 :
儒士幕僚集团:刘秉忠、张文谦、赵良弼、郝经、赵壁、王鹗、姚枢、许衡、窦默、商挺、李德辉和张德辉
江南地区:采用程钜夫的建议,起用南方儒士为朝臣,如赵孟頫。,四、 元朝的商业
元统治者重视商业,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一边作战,一边派人保护商人贸易。所谓“元以功利诱天下”,终元之世,商人异常活跃,张之翰《议盗》云: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储,暮获千金之利。”
手工业的发展亦达到最佳历史水准,据徐一夔《织工对》一文所载,在元末杭州,已出现一定规模的纺织作坊,佣工可自由来去。
《马可波罗行纪》对杭州的繁华留下了充满羡慕的描绘。,“京师(指杭州)城广一百迈当,有石桥万二千座,有浴室万二千所,皆温泉。妇人多娇丽,望之若仙。国君侍从的男女数以千计,皆盛妆艳服,穷极奢侈。城中有湖(即西湖),周围皆崇台别馆,贵族所居。临岸多佛寺,湖心有二小渚,崇殿巍然,临水望之如帝居,为士大夫饮宴之所,杯盘几筵,极奢丽,有时客集,多至百余辈。青楼盛多,皆靓妆艳饰,兰麝薫人,贮以华屋,侍女如云,尤善诸艺,娴习应对,见者倾倒,甚至醉生梦死,沉溺其中。故凡游京师者,谓之登天堂,归后尤梦京师。……”,此外,北方中原地区的涿州、真定、大同、汴梁、济南、太原、平阳和南方的扬州、镇江、建康、平江、杭州等城市经济都十分活跃。而东南沿海的上海、庆元、温州、福州、泉州、广州等都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五、元代的儒士问题
(1)、中央朝廷对儒士的不重视。
窝阔台即位后,问高智耀:“儒家何如巫医?”高回答说:“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
陶宗仪《辍耕录》中说:“国朝儒者,自戊戌选试后,所在不务存恤,往往混为编氓。至于奉一札十行之书,崇学校、奖秀艺、正户籍、免徭役,皆翰林学士高公智耀奏陈之力也。”
陆文圭《墙东类稿·廉访使孙公墓志铭》中说。‘‘至元有诏,蠲(juān)免身役,州县奉行不虔,差徭如故”。,(2)、民族歧视政策及权力分配不平等。
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诏令“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镇守者,监理),汉人充总管(地方高级长官),回回人充同知(知府的副职),永为定制”。
“回回虽时盗国钱物,未若秀才(指儒臣)敢为反逆”。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南人即使考中进士,不能为御史、为宪司官、为尚书,这种现象也必然在南方儒士中引起不满。,(3)、元代的科举时行时止。 科举考试中断八十年 (1234—1636 134年),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80年,
到仁宗延祐二年(1315)才得重开 。
“九儒十丐”
“书会” “书会才人”,,南宋遗民郑思肖:
“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南宋遗民谢枋得:
“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 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吾人岂在
倡之下丐之上者乎?”,,① 官(政府官员)
② 吏(吏佐,不能擢升为
官员的政府雇员)
③ 僧(佛教僧侣)
④ 道(道教教士)
⑤ 医(医生)
⑥ 工(高级技术人员)
⑦ 猎(猎户)
⑧ 倡(娼妓)
⑨ 儒(儒生)
⑩ 丐(乞丐),科举名额由四等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均分,实际上不利于人数众多的汉族士子。
元代还有两举不第,恩授教授、学正和山长之例,但又规定享恩授的汉人、南人的年龄限在五十以上,而蒙古、色目人只限三十以上。,(4)、元代的吏员出职制度在儒士中引起了不满。
余阙在《杨君显民诗集序》:“我国初有金宋,天下之人惟才是用之,无所专主,然用儒者为属多也。自至元以下始浸用吏,虽执政大臣亦以吏为之,由是中州小民粗识字能治文书者,得入台阁共笔札,累日积月,皆可以致通显,而中州之士见用者遂浸寡;况南方之地远,士多不能自至于京师,其抱才缊者,又往往不屑为吏,故其见用者尤寡也。”,(5)、仕进多岐的弊端与儒士的关系。
姚燧《牧庵集。送李茂卿序》:“凡今入仕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
许有壬:“科举取士,岂不愈于通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二十五名,岁余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皆入流品。又路吏及任子其途非一。今岁自四月至九月,自身补官受宣者七十二人,而科举一岁仅三十余人。”,六、元代的文学
元朝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06- 1234 ) :大蒙古国——灭金。
第二阶段(1234—1276) :灭金——占领临安。 第三阶段(1276—1368) :占领临安——退出大都。
通常所说的元代文学,主要是指后两个阶段的一百三十多年间,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元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从元代文学开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由“温柔敦厚”转向“自然酣畅”。
王国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怎么理解?),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
所谓“自然”,就是指元代文学作品立志真实地反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从而让读者或观众直接从作品中感受到“时代之情状”。
所谓“酣畅”,就是指作品要“曲尽人情”,透彻无遗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与人物,给人一种淋漓尽致的感受。,元代的叙事文学主要包括说话、戏曲、说唱等三种主要形式。
元代的抒情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曲三种。,关于“说话”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的笑话集《启颜录》。
据宋代耐得翁《都城记胜·民合众传》中记载,宋代的“说话”共分四种——
1.小说(以讲说爱情、鬼怪、公案传奇故事为主)
2.说经(以讲说佛经故事为主)
3.讲史(以讲说历史兴衰战争故事为主)
4.合生(以即席指物为说解的一种滑稽伎艺)。,现存主要的宋元话本代表作:
小说话本:《西湖三塔记》、《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包龙图断冤》等。
讲史话本:元代编刊的有《全相平话五种》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经话本:现存的宋元讲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盛行于金元时期的说唱形式是诸宫调,又叫“搊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的首创者是宋代的孔三传。
诸宫调是相对用一种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所谓“诸”就是多种,即将多种宫调的曲牌连缀成一套来演说一个故事,中间往往插入说白,是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说唱。
现存宋元“诸宫调”文本,全本只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残本是《刘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元代戏曲概述,元代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世所谓元曲,原是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但有时亦仅指元代杂剧。,元代戏曲形式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戏曲创作和演出分为南北两个戏曲圈。
北方戏曲圈以大都为中心;南方戏曲圈以临安、杭州为中心。
北方戏曲圈中创作与演出的主要是杂剧;南方戏曲圈主要是南戏的演出,以及北方传来的杂剧。
北方戏曲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南方戏曲主要表现爱情婚姻与家庭伦理等内容。
北方戏曲圈主要作家包括关汉卿、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南方戏曲圈代表作家是高明、施惠、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一)、先秦歌舞和巫优表演 ——中国戏曲的萌芽状态,原始歌舞三位一体的特征
巫优表演为表演艺术的起点
宗教祭祀为戏剧产生的土壤,(二)、汉魏角抵戏,1、百戏——鱼龙烂漫、俳优侏儒、拔井种瓜,杀马剥驴、舞刀弄棒、吐云喷火每以正月望夜……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淫谩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2、角抵戏——东海人黄公(葛洪《西京杂记》,两汉百戏,唐·陶戏弄俑,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角抵戏,,战国角抵图铜牌饰
(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二)隋唐歌舞戏和滑稽戏,1、歌舞剧——踏谣娘——“北齐有人,姓苏,疱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
2、滑稽剧——参军弄(参军戏弄苍鹘,即席表演),唐·歌舞戏《兰陵王》面具,唐·参军戏陶俑,(四)宋金杂剧与古南戏,l、宋杂剧——散乐“唯以杂剧为正色。”
2、金院本——行院各类表演项目的总名。
3、古南戏——又名永嘉杂剧等,产生于北南宋之交。故中国戏剧的成熟不晚于宋。,二.元杂剧,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阑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夏庭芝《青楼集》),元代戏台(山西临汾魏村牛王庙)
三面观戏台,元初期戏台代表,元代戏台(山西临汾东羊村东岳庙)
高大雄伟、朴实无华,元中后期戏台的典型,元杂剧壁画(山西洪洞明应王殿),石柱刻字(山西万荣孤山风伯雨师庙),杂剧砖雕(山西稷县苗圃金墓),元墓杂剧砖雕(山西新绛吴岭庄),1、元杂剧繁荣的原因(重点),(1)、宋元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戏剧演出的
社会化、商业化特征,(2)、众多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戏剧活动,(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珠帘秀 、赛帘秀 、燕山秀 、天然秀,2.元杂剧中心的南移及其衰微,钟嗣成《录鬼簿》,夏庭芝《青楼集》,周德清《中原音韵》,3.元杂剧作家、题材及流传:,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223人,剧目740多种(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作家、剧目,爱情婚姻剧,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胡祗遹《赠宋氏序》,《紫山先生大全集》卷八),题材,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4.元杂剧的体制:,(1)折、楔子和本,“折”是元杂剧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楔子”是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较短的独立段落。,“本”指元杂剧的一部,通常包括四折一楔子。,(2)唱词(曲文),五宫四调:
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为“北九宫”。,曲牌,宫调,鲍老儿、快活三、滚绣球、山坡羊……,角色,末,扮演男性的角色 ,正末、外末、副末、冲末、小末等,旦,扮演女性的角色,正旦、外旦、老旦、小旦、贴旦、花旦、
搽旦等,角色,净,扮演反面人物或滑稽人物的角色,副净、净、丑,角色,杂:指以上三类之外的登场角色皇帝称驾、官员称孤、老年男子称孛老,老年妇女称卜儿、秀才称细酸,强盗称邦老。,角色,末本,正末主唱的剧本,旦本,正旦主唱的剧本,(3)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徐渭《南词叙录》),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单宇《菊坡丛话》),韵白,散白,,,上场诗(定场诗)、下场诗,数板、断词,半文半白、句式参差、没有韵脚、不讲对仗,(4)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徐渭《南词叙录》),人物一般的动作,人物表情,武打动作,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宋 元 南 戏,戏文、南戏文、南曲戏文、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鹘伶声嗽、传奇,一、南戏产生的时间,明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二、南戏产生于温州及其原因,第一、两宋时期温州的商品经济发达。,第二、温州离大都市较远,上层文人势力较弱。,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为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北宋杨蟠《咏永嘉》
徐渭《南词叙录》云:
“南戏虽作者猬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故“士夫罕有留意者”。,三、南戏的来源与体制,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南戏演唱形式:
1、一人独唱 两三人对唱 多人同唱、合唱及其帮腔。
2、演唱不受装扮角色和人数的限制,所有出场角色都可唱。,角色:生、旦、净、丑、外、末、贴。
生:戏中的男主角。
旦:戏中的女主角。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剧本结构采取分场形式。分场以人物的上场、下场作为界限,把剧本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便成为一场。,开场戏: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叙述剧情大势,这种固定程式又叫“副末开场”或者称为“家门大意”。,四、存佚情况,南宋戏文,可考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王焕》、《张协状元》等。除《张协状元》外,均无传本。,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五、关于“南戏”与“传奇”的界限,一、主张按时代的先后来划分,即以明代为界,宋元为南戏,明清为传奇。
二、以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与梁辰鱼作《浣纱记》为界限来划分,将按照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所作的长篇剧本称作传奇,梁辰鱼的《浣纱记》为传奇之首。
三、以剧作家身份的转换来划分,南戏为民间艺人集体创作,传奇为文人学士所作。,琵 琶 记,,,“《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国工。”(魏良辅)
四大南戏 :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元代散曲,一、什么是散曲?
1、散曲:
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诗歌发展到元代形成的一种新的种类 。
音乐——元代流行歌曲;文学——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2、散曲的形式分类:
(1)小令:(名词解释)
单支独立的散曲,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常描写一种景物,抒发一种情感。,,(2)带过曲:(名词解释)
取同一宫调的两叁支小令连续写成的散曲。
(3)套数:(名词解释)
联合几支曲子,前后连贯有头有尾而成为的一套组曲。用同一宫调,全套一韵到底,结束处有尾声。常叙述较完整的情节,描绘较复杂的情态,或发议论讲哲理。,,二、散曲的兴起与繁盛
1、散曲兴起的具体原因是:
(1)民间俗谣俚曲的涌现
(2)各族乐曲的交流与融合
(3)吸收唐宋词成就转化而来
(4)白话形成的推动
2、散曲繁盛的原因:
(1)新鲜,它和杂剧的亲缘关系
(2)能充分表达情感,抒发人生情怀,,三、散曲与词的区别:(重点)
1、相同点:体制接近,都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 词称“诗余”;散曲称“词余”。
2、不同点:体裁进一步解放
(1) 语言上,散曲在正格之外可以加衬字。词没有这种现象。
(2)音韵上,散曲没有入声,平、上、去三声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而词韵分平仄,不能错押,可以换韵。
(3)艺术风格上,曲比词更通俗浅显。,,元代散曲著名作家及其创作:
1、关汉卿:
(1)抒写人生情怀
蔑弃传统伦理,思想深刻,比喻生动,语言泼辣。《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2)写男女情爱,赞美自由爱情
纯真、泼辣。[商调·梧叶儿]《别情》、《双调·沉醉东风》,,2、王和卿
似民歌活泼而有生气;偶戏谑调笑,玩世不恭,带有俳优习气 3、白朴:
道抑郁牢骚,述男女风情;文采婉约。
4、马致远:
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5、张可久——元散曲两大家之一。
主题:
抑郁感愤,山林隐逸,写景。
风格:
讲究曲律和音韵,雅正典丽。
6、乔 吉
内容:
围绕其四十年落拓漂泊的生涯,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诗宴酒会,歌咏山川形胜,抒发隐逸襟怀,感叹人生短促、世事变迁。
艺术特点:
风格婉丽,构思奇巧俊丽,语言不避俚言俗语,,7、张养浩:
(1)内容:
警世之作和归田之作。
(2)艺术:
语言浅显流畅,感情真朴醇厚,豪放清逸。
(3)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主旨:怀古抒情,表现盛衰兴亡之感,揭示历史的规律。
特色:写景、议论、抒情巧妙结合;拟人化写景将人的动作、感情赋子自然景物,使形象鲜明而生动,富有感染力,,8、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1)主题:
嘲讽封建最高统治者。
(2)特色:
构思巧妙,结构紧凑,语言犀利辛辣。,中国古代十大喜剧,1.《救风尘》 关汉卿(元)
2.《李逵负荆》 康进之(元)
3.《墙头马上》 白 朴(元)
4.《看钱奴》 郑廷玉(元)
5.《西厢记》 王实甫(元)
6.《幽闺记》 施 惠(元)
7.《绿牡丹》 吴 炳(明)
8.《玉簪记》 高 濂(明)
9.《中山狼》 康 海(明)
10.《风筝误》 李 渔(清),中国古代十大悲剧,1.《窦娥冤》 关汉卿(元)
2.《汉宫秋》 马致远(元)
3.《赵氏孤儿》 纪君祥(元)
4.《琵琶记》 高 明(元)
5.《精忠旗》 冯梦龙(明)
6.《娇红记》 孟称舜(明)
7.《清忠谱》 李 玉(清)
8.《长生殿》 洪 昇(清)
9.《桃花扇》 孔尚任(清)
10.《雷峰塔》 方成培(清),六才子书( 金圣叹 ),1.《庄子》
2.《离骚》
3.《史记》
4.《杜诗》
5.《水浒传》
6.《西厢记》,,思考题:
1.名词解释:小令 带过曲 套数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3.谈谈散曲与词的区别。,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