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呐喊》《彷徨》.ppt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三讲 20年代小说(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 故乡生活(1881-1898):经历了从大户到小康到困顿的家庭变故,深深领略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母亲鲁瑞娘家在安桥头村,鲁迅常常到外婆家,熟悉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为后来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南京求学(1898—1902):逃异地,行异路。初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的矿务学堂,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同时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接受进化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日本留学(1902—1909):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思潮。曾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鲁迅感到了国人精神麻木的悲哀,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认识到了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并认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 1905-1907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回国之初(1909-1918):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务。1913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辛亥革命的失败,引起了鲁迅极大的愤怒和痛苦。他一度沉默,埋头抄古书,校古籍,同时也在沉默中考察思索着中国社会和历史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鲁迅从长期沉默和思索中走出,拿起文学武器,以新的姿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的建设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呐喊与彷徨时期(1918—1927):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经历了“呐喊”到“彷徨”的精神历程。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此时期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五本杂文集。 1926年8月因支持女师大风潮,被北洋政府通缉,赴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携许广平离开广州去上海。,,“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最后十年(1927年底-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到了上海,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年。1928年春,鲁迅遭到创造社、太阳社的攻击,展开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辩。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左联”实际的领导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投入到对国民党统治及其文化专制的斗争,在思想上和创作上明显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此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完成了《故事新编》的写作。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肺病逝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1、《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呐喊》(收1918年-1922年小说14篇):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药 风波 故乡 明天 孔乙己 社戏 白光 鸭的喜剧 一件小事 端午节 兔和猫 头发的故事 《彷徨》(收1924-1925年小说11篇):伤逝 孤独者 在酒楼上 祝福 离婚 示众 长明灯 高老夫子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弟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和《彷徨》,2、《呐喊》和《彷徨》,它们无论在其思想性还是在其艺术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3. 《狂人日记》主旨、与外国文学关系、创作方法: A、《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家族到社会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现代人的最初的觉醒意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B、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狂人日记》中并用着两种创作方法: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4.《阿Q正传》的接受史、阿Q形象思想内容、文学史意义: A、鲁迅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成就,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B、《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体现国民性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此刻画出了国民的灵魂,集中揭露了封建文化对民众从物质到精神戕害的严重性,使人痛切感受到改造国民性,进行全民族文化启蒙的重要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C、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伤害的农民典型阿Q。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在: 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暴露和国民性的入木写照,画出了国民的灵魂和嘴脸。,,,“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D、“说不尽的阿Q”: 近年来,已有人开始转向对阿Q性格的人类学内涵进行探讨,从人的生存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徒劳这一对矛盾去评价阿Q精神的揭示所具有的超越时代和超越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还有人从鲁迅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进行反思的角度来阐释阿Q精神的揭示所具有的深刻的文化史意义。这些都有是有益的尝试。相信对《阿Q正传》思想意义的探讨还会不断深入下去。,,“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5、《呐喊》《彷徨》的概述:主题、题材及人物身分分类(农民题材——农村妇女;知识分子题材)概述法。叙事结构概述法(《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二节、《呐喊》、《彷徨》,6.鲁迅小说的杰出成就: 鲁迅的《呐喊》、《彷徨》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凭他为数不多的小说,牢牢地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崇高的历史地位。,,“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三节、《故事新编》,1.《故事新编》的取材和写法: 《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收录了写于1922年-1935年的8篇历史小说。这些历史小说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而是“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三节、《故事新编》,2.《故事新编》概述方法: 根据时代背景和创作思想,分两组。 A组:《补天》、《奔月》与《铸剑》 (写于1922-1926) ; B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与《起死》(写于1934年-1935年) 。 其它分类研究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第三节、《故事新编》,3.《故事新编》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课间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