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61030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雨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X 街雨水工程技术交底编号: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施工部位 XXX 街 施工内容 雨水工程施工交底负责人 施工期限年 月 日 至年 月 日交底内容:1 排水工程概述本工程排水工程主要为四大部分:(1) 雨水排水管道,管道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2) 雨污水检查井,类型为模块式检查井,包括圆形排水井,矩形排水井。本工程雨水排水井共计 162 座。(3) 雨水钢筋混凝土盖板渠,尺寸分别为B*H=1200*1200、B*H=1400*1200、B*H=1600*1200 、 B*H=1800*1200、B*H=2000*1200、B*H=2000*1400。(4) 雨水口,结构类型为联合式雨水口,分别

2、为单联、双联、四联,收水口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连接,直径为 d300、400。2 各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雨水管道施工1 概述根据雨水系统规划,本工程分为九个雨水系统:(1)XX 一路XX 二路段,由北向南敷设 2-d600-2-d8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 XX 二路规划 B*H=2000*1400 雨水涵,最终排入规划纬三河;(2)XX 二路西气东输管道段,以同期设计 XX 路为界,分别自北向南、自南向北敷设 2-d600-2-d900 和 2-d6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排入园博路同期设计B*H=2000*1400 雨水涵,最终排入规划纬三河;(3)西气东输管道XXX 路段,

3、以规划 XX 河为界,分别自北向南、自南向北敷设2-d6002-d900 和 2-d6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排入规划 XX 河;(4)XX 路XXX 街段,自北向南敷设 2-d6002-d8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 XXX 五街规划管廊,最终向西排入规划梅河支流;(5)XXX 五街XX 五路段,自北向南敷设 2-d6002-d9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 XX 五路规划 d1200 雨水管,最终向西排入规划梅河支流;(6)XX 五路XX 路段,自北向南敷设 2-d6002-d8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瑞空路已设计 2-d800 雨水管,最终向西排入规划梅

4、河支流;(7)XXX 路XXX 路段,自北向南敷设 2-d6002-d8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 XXX 路已设计 d1000 雨水管,最终向西排入规划 XX 河支流;(8)XXX 路XX 路段,由北向南敷设 2-d600-2-d10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并转输 XX 路已设计 d1000 雨水管,向南排入和睦路已设计 B*H=1800*1200 雨水涵,最终向东排入规划 XX 河;(9)XXX 路商登高速辅路段,自北向南敷设 2-d6002-d900 雨水管,收集沿线雨水,向南排入 XXX 道规划 2-d1500 雨水管,最终向西排入规划 XX 河支流;本次设计雨水双侧布置

5、,雨水管标准段管位分别为路中西 22.5m、路中东22.5m。雨水设计重现期取 P=5 年。序号 部位及名称 材料 管底基础厚度 掖角基础厚度1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300中粗砂100mm 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2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400中粗砂100mm 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3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600中粗砂100mm 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4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800中粗砂150mm 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

6、0mm本工程主要雨水管道类型及回填部分材料结构见下表:雨污水管道基础类型分类表2 排水管道施工方法:2.1 施工工序:5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900中粗砂20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6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1000中粗砂20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7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1100中粗砂20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8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d1200中粗砂25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9 级钢筋混凝土管(

7、企口管)d1350中粗砂25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10 级钢筋混凝土管(企口管)d1500中粗砂300mm中粗砂至管顶上 100mm 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 150mm雨水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2.2 雨水管道施工说明:2.2.1 测量放线2.2.1.1 施放管道节点根据管道起点、终点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利用全站仪把这些点用桩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进行拴点。为了避免出错,每个点都要进行校核。在标定管道起点、终点和转折点之前,首先要了解设计管道的走向和已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地形考虑上述每一个点的具体方位。若是在敷设管道的附近没有控制点,就需要先用

8、导线测量的方法,在管道的附近敷设一条导线。把控制点的坐标、高程数据,测算至导线折点上来,再根据导线点确定管道转折点,把设计图上的管道位置施放在地面上。2.2.1.2 中线测量当管道的中线位置在地面上确定后,即开始量距和测定转折角的工作。沿管道走向每量一定长度钉一里程桩,特殊地点进行加密。转折角点复测夹角。里程桩固定在沟槽边线外的同一侧,以防管道开槽时里程桩被挖除。2.2.1.3 纵断面水准测量纵断面的水准测量是测出管道中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部位的地面高程。在开挖前复测地面高程是否和设计图相符;开挖后,施测沟底高程是否达到图纸要求;安装后,测定管顶高程作为竣工的原始资料之一。为了保证纵断面水准测量

9、的精度和避免差错,沿管道方向每隔 300m 设一个水准基点,以便校核高程数据。2.2.1.4 高程控制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施工中管沟纵断面的高程控制,可采用里程桩标出挖深和立坡度板的方式解决(如图下图所示) ,即在地面上放出管中线后,根据中线位置以管沟开挖深度定出的开槽宽度,在地面上撒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当沟槽挖至一定深度时,在里程桩位置设立横跨沟槽的坡度板,坡度板直接固定在地面上,采用全站仪校测管中线,在各个坡度板上用小钉标定其位置,并在坡度板上做出高程标记,标明挖深。为了施工中校核容易,在坡度板上钉一块立板,立板上钉一枚坡度钉,要使各钉至沟底的高程一致,便于施工管理。

10、2.2.2 施工降水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地下水位约为 3.36 米,对桩号 1+3051+336、1+6551+735范围内污水管施工有影响。部分施工段地下水位高出基槽,土质多为粉砂和粉土,需考虑降水措施。在地下水位高出基槽底部的施工段,沟槽开挖施工前应首先进行降水施工,以保证不发生泡槽现象及保证沟槽边坡安全。采用集水明排降水方案,使沟槽区域附件地下水位形成一定降深,达到疏干基槽目的。当沟槽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施工中少量渗水采用明沟、集水井的方法降排水,将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下 0.5m 以下后再进行管道基础施工。排水明沟布置在管道基础边 0.5m 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 0.4m。排水

11、明沟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明沟的沟底应比沟槽基面低 0.5m 以上。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低1.0m 左右,并随沟槽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每间隔 20m 设置集水井一个,根据井位进行调整,以便于检查井砌筑时排水。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如下: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从沟槽内集水井中抽出的水通过水袋排至施工便道处临时排水沟,最后沿着排水沟水经沉淀后排入施工范围外道路绿线以内。2.2.3 沟槽开挖沟槽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沟槽开挖土堆放于沟槽一侧,距离沟槽边缘不得小于 0.8m,堆土高度不大于 1.5m。不能用于回填的腐殖土用自卸车运至绿化带范围内标识堆放并用防尘网覆盖,以便于其腐殖土覆盖,其他建筑垃

12、圾及弃土运送至龙王渣土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污水管线及雨水沟槽管线开挖方式不同,具体开挖尺寸见图纸,当开挖深度超过 3m 时,采取分层留台的开挖方法,污水管线开挖采用上部放坡,下部支护的方法,雨水管线全部放坡,开挖分层高度按 2m 考虑,层间留台,留台宽度及坡比见下表:沟槽开挖施工参数统计表底部 2m 分层参数 中部 2m 层参数 上部分层参数管径 平均挖深沟槽底宽 底部坡比 留台宽度 中部坡比 留台宽度 放坡坡比雨 d300 1.5m 0.96m 1: 0.33雨 d400 1.5m 1.08m 1: 0.33雨 d600 1.6m 1.52m 1:1雨 d800 1.4m 1.76m 1:

13、1雨 d900 1.7m 2.08m 1:1雨 d1000 3.5m 2.2m 1:1雨 d1100 2.8m 2.32m 1:1雨 d1200 2.4m 2.44m 1:1雨 d1350 2.5m 2.82m 1:1雨 d1500 2.8m 3m 1:1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管道基础和敷设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使用机械开挖沟槽时,严禁扰动槽底原状土壤,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应留 20cm30cm 左右采用人工清基。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换填最大粒径 1015mm 的级配碎石。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2.2.4 管道基础根据设计

14、图纸要求,本工程雨水管线 d600-1200 雨水管采用柔性接口的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道采用 180砂石基础,管道以下砂石基础压实度为 85%90%,管道掖角范围砂石压实度93%。管道沟槽开挖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定出管道中心线,并在中心桩上测出高程,平基顶面高程要严格控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基底之下的树根、淤泥、腐殖土、草皮及垃圾要全部清理干净,要求清除至原状土,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软石地基处理措施:管道基础下软基厚度不足 80cm时,将全部软基清除,用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再按常规设置基础垫层;当管道基础之下软基厚度大于 80cm

15、时,将软基清除 80cm 后,先用砖渣稳固地基,再铺垫水泥石灰土两层(30cm),其上在进行管道基础正常铺设;若软基清除 80cm 后挖出淤泥,则需首先进行抛石挤淤,稳固地基后再铺砖渣及 30cm 水泥石灰土垫层,最后进行管道基础正常铺设。软基处理措施应视具体情况现场确定并进行试验,由设计方确定处理方法,根据处理效果确定推广或重新拟定处理方案,工程量现场核定。管道基础应坐落在稳定的未扰动的土层上。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 100mm 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管道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安装施工,管道安装合格后进行砂石基础护肩施工。2.2.5 管道安装2.2.5.1 下管(1

16、)下管前的准备工作下管前应对沟槽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槽底是否有杂物,若有应清理干净;检查槽底宽度及高程,应保证管道结构每侧的工作宽度,槽底高程要符合现行的检验标准,不合格者应进行修整;检查槽帮是否有裂缝及坍塌的危险,如有用支撑加固等方法处理;检查槽边堆土高度,下管的一侧堆土过高、过陡的,应根据下管需要进行整理,并须符合安全要求;检查地基、基础,如有被扰动的,进行处理。下管前对下管工具及设备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正常情况,必须及时修理和更换;下管前应详细检查管材、胶圈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管材检验要求: a、验证所有管材是否有合格证,外观检查是否合格,采用抽样法进行检测。管节内外壁、

17、承插口和胶圈应进行外观检查,有损伤或变形应进行处理或进行调换。b、下管前将承口内和插口表面及管身的泥土脏物清理干净。橡胶圈要求:采用的胶圈接口材料为氯丁橡胶,橡胶圈不能有气孔、裂缝、巻褶、破损和重皮。管材与管件及所有材料进场必须有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测试)证明。(2)管道运输与布管管道运输和布管在管沟开挖成型后进行。将管道布置在管沟堆土的另一侧,管沟边缘与管外壁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500mm。禁止先在沟侧布管再挖管沟及将土、石块等压在管道上,损坏管道,使管内进土等。布管时,注意首尾衔接,并尽量缩短管道在道路上的放置时间。(3)下管管道经过检验、验收合格后,运至沟边,按设计排管,经核

18、对管节、管件位置无误方可下管。下管采用轮式起重机下管:沿着沟槽把管道下到槽位,管道下到槽内基本上就位于铺管的位置,减少管道在沟槽内的搬动。根据管径大小及沟槽深度,拟采用 P220 挖掘机或吊车进行下管,管道的吊装采用吊带。下管时,挖掘机或吊车沿沟槽开行,安全距离距沟边至少 1.0m,以保证槽壁不坍塌。2.2.5.2 管道安装安装时,根据设定的控制管道安装高程和轴线位置。稳管时以管内底高程为准,以此调整管道安装高程。调整高程用的垫块采用石料,以确保管道安置平稳。管道安装中心线控制采用边线、中线双向控制,以确保管道安装高程及平面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管道接口使用手工倒链进行拉紧,保证进口紧密、均匀对接。管道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专人负责查看胶圈滑入情况,若发生不均匀滑入则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后再继续进行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安装后放松外力,管节回弹不得大于 10mm,且橡胶圈应在承插口工作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