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066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思考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为此,一要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二要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丰富内涵,三要严格落实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融入教育全过程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人才资源高地和文化引领前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 1.是高校履行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

2、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论述不仅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鲜明阐述,也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从坚持立德树人的角度看,高校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能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并践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从坚定办学方向看,能否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统领高校发展、支撑人才培养,关乎我国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

3、靠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2.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p168。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火热历史进程之中,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眼界的开阔性以及信息获取的丰富性等特点更为突出。但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方面产生迷茫和困惑,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茫、道德失范、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而“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p172。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丰富内涵 1.选准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要

4、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就必须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各个领域。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确保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对关键领域、关键人群的统领。高校历来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青年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是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从这一点看,要求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选准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关键的领域和对象。 2.凸显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

5、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大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高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直接关系到学校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就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彻于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始终。 3.明确了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

6、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强调高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实质上也赋予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新内涵:一是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概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应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应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居于灵魂的地位。 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在实践中必须确立并严格遵循正确的

7、指导原则,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链,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1.实践原则。必须坚持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坚持方向性,就是坚持政治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目的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着眼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 ,把坚持方向性原则看做是必须要遵守的第一原则和第一纪律

8、。高校课堂上曾出现的“抹黑中国” “扭曲历史” “美化西方”的杂音与噪音值得我们警醒。 第二,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恩格斯说:“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 ,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2p3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不仅仅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还包括社会、家庭和舆论等方面;不仅有课堂内外,而且有校园内外;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因此,在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活动中,教育者要站在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注重资源整合、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真正做到各个要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9、,形成整体合力。 第三,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实施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由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充分地展现自身主导地位优势的同时,摒弃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强制灌输,始终坚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把引导与服务结合起来,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青年学生对话、交流,以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逻辑引导人。 第四,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和传播方式更加

10、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工作任务重,挑战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创新。为此,高校要适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深入研究这一工作的规律,开展理论探讨,拓展工作平台,创新话语体系,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不断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实践方法。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课堂教育的“主渠道”贯通。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程与教学中。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推进。要通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实现社会主

11、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形成内容新、方法新的教育。二是在人文素质教育课中彰显。高校大部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课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利用这些课程中蕴涵的政治和道德价值资源,引导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正确把握现实,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高校专业课程既有工具性又闪耀着人文性。专业课中的价值观培育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特点,更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要素,通过讲授专业课的发展史、介绍与学科相关的优秀历史人物等各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

12、动,使专业课教学也成为传输正能量的阵地。 第二,校园文化的“教育场”涵育。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高校要坚守“寓育于物” “寓美于物”的原则,注重提升文化品位的“内涵式”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实现校园物质文化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二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高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塑造独特的大学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橱窗等校园传媒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将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三是加强校园社团建

13、设与管理。由于自身的兴趣性和专业性,学生社团具有很高的参与度,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潜力的载体。但由于受自身能力和管理经验等制约,社团活动中不时出现方向把握不准、问题考虑不周、言行过偏过激等问题。因此,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确定好指导教师、选好社团负责人等措施,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使大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平台。 第三,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实践被称为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 ,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

14、,通过组织大学生社会调研、深入一线的教学实习、 “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亲身体验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确证、夯实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第四,师德师风的“人格化”示范。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3p46 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以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一要强化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要通过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健全党团组织生活制度、开展社会实践考察等方法,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要夯实教师高尚的职业道

15、德。高校要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广泛开展师德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不断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营造修身崇德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依据。 第五,组织管理的“制度化”保障。 “任何一种德育,都要根据一定的德育思想建立起一套实践体系,其核心就是德育制度。没有制度体系保障的德育思想,是不会成为实际的教育行动的。 ”4p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一要健全领导组织体制。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

16、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二要制定总体规划。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贯穿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办学理念、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文化建设和思想宣传等各项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三要健全管理服务制度。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师管理规定和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遵循,实现管理育人;要搭建服务育人平台,服务人员要以模范言行感染学生,寓育人于服务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M.上海:作家书屋,1952.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彭月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