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115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解与实施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而一个科学的目标必须具有可观察、可测、可评的特点,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几分之一为对象,借用科学的目标分解方法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 目标分解的背景和基础 1.1 目标分解的背景 本节课是来自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科(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90-91 页几分之一。 1.2 目标分解的基础 几分之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节内容,学

2、生之前学过所有内容都是整数。分数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分数并非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达标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经历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人教版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分别学习。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在“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以及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五年级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

3、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注重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 可以看出两个阶段的分数学习不仅学习目标不同,要求也不同。三年级的分数初步认识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标准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直观地认识分数,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树奠定基础。 1.3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而分数的概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本节知识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均分经验,利用图形表征,感受动态过程后的可视化结果,从而对分数有清晰的认识。 2 教学目标及分解 课标

4、中是这样规定教学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在确定这节课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要强调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数的抽象过程,还要关注认识分数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情感。同时课程标准的分解是一个科学的行为,我们借鉴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的课程标准分解基本方法进行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表述结构和关键词 上述两个目标均属于成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了明确,且是可观测可量化的,例如“读写分数” , “比较大小”等。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就是分

5、数,其中包括了分数的含义和分数的大小。其中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平均分的理解。同时课程标准也确定了核心概念的具体行为动词,包括“认识” 、 “读” 、 “写” 、 “比较”四个关键词,其中认识对应的是分数及其概念,读、写对应的是基本的应用分数,而比较则是分数性质的一种体现。 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 在课程标准中,均提到了一个行为条件,即“能结合具体情境” ,将其进一步分解,我们认为“认识” 、 “读” 、 “写”动词所需的行为条件为“结合实际情景” ,同时对于核心概念平均分的“认识”则还需要自主思考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最后的“比较”动词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探究等活动。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

6、度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行为条件确定了表现程度,例如理解含义需要“准确” ,而认识几分之一则只要“初步” ,至于最后的比较由于难度较大,因此我们仅要求“在教师提示下”完成。 第五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的四步思考,同时结合本内容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认识分数,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在教师提示下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 (3)经历从实物过渡到图形再

7、到抽象的数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 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实施的尝试 3.1 教学目标实施的困境 上述的目标从知识体系看,将分数纳入整个数系中进行教学已经打破为教分数而教分数的被动模式;从目标角度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多元化目标;但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极有可能整堂课陷入“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看看图片“月饼”等教师问怎么分、答“分成两半” , “分给 3 个小朋友怎么分” ,“分成 3 份”等小步子的问题,极有可能一直处于惰性思考的状态。 研究表明几分之一的学习中,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及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

8、是儿童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所在。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 “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也是初步认识分数的重点所在。当把分数理解为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分割关系的数时,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量分成 b 份,选出其中的 a 份。确定整体量、判断等分、认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包含与补偿关系是理解分数的“部分整体”含义的关键。所以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实施时,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3.2 目标转化为实施的尝试 3.2.1 如何从学生经验中找准分数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

9、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分月饼固然常见,但新课程里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可以出示下列学习材料。这个材料中,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在图形里进行着同样的活动“分” 。那么怎么才算“分数”呢? 可以对所有学生要求: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出发,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不觉中认识分数的部分整体关系。相信学生很快能找出全黑的三角形和最后一个长方形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发现“噢,分数是跟平均分有关系呢!” “整体”平均分成“部分”的目标得以完成。 3.2.2 如何开展自主学

10、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找出这特别的两个图形后,学生知道分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基础上,还需要理解几分之一。这里再去教师一个个教,就会再次陷入传统教学。新课程注重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材料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可以设计第二个环节: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些活动的主主体是学生,问题又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基本有以下的分法:按正方形、圆、三角形、长方形来分;按分成的不同份数来分。 让学生小组里讨论不同分类的依据,使学生明确“几”分之“一” ,这里认识分数就合情合理,适时补充了他们内化的经验的外显知识。在经过低起点的问题全员参与后,形成具有探索的高水平思维。以

11、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抽象意识,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4 总结与反思 通过理解教学内容,很好地把握教学要求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设计紧紧抓住这一点,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才能充实,教学方式才能灵活。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被学生理解,抓住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图与数互相对应分数的意义建立在认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所以本节课所给出的例子较为丰富教学中教师几次以图为例,通过不同手段,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多次感悟,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内涵。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抽象与提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不同水平的探索空间,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16. 2 朱伟强.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和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12-16. 3 朱伟强,崔允?t.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