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章立制 积极破解 推动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实现常态化依法做好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工作,既是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法定义务,也是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现实需求,对巩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成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济南市针对事业单位注销登记难题积极探索,于 2013 年 9 月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制定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办法,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初步实现了注销登记规范化、常态化。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后不及时、
2、主动进行注销登记,已成为共性难题。如果已撤销的事业单位不进行注销登记,既不利于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和债权人及社会其他方的利益,甚至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被非法侵占,或出现“假法人”带来的社会利益损害。比如,市经信委某事业单位 2004 年已撤销,但一直未办理注销登记,十多年后因经济纠纷成为被告被推上法庭。事业单位注销登记难的原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统一,主动意识不强。有些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对注销登记规定不了解、不熟悉,甚至认为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后,事业单位法人自然就消亡了,不知道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同时,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申请
3、注销登记前,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于 30 天内至少发布 3 次拟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告等事项,使有些事业单位感觉注销程序繁琐,导致注销主动性不强。 二是人员划转有难度,工作进展受影响。事业单位撤销必然会涉及工作人员分流划转。因事业单位人员分流途径一般限制在本行业、本系统的同类单位,具有较大局限性,人员划转工作有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注销登记工作进度。 三是配套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从全国范围看,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工作目前仍在摸索中,1998 年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 2014 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对事业单位注销、清算等相关程序和内容等问题,没有明确具体的
4、表述,给注销登记工作实践带来困惑。 四是债权债务未完成,注销工作难结束。事业单位是以其全部资产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主体,而法律法规中并未有事业单位破产制度的相关规定。有的事业单位因资不抵债、债务不清等原因导致清算工作难以完成,注销登记工作也就无法推进。 五是处罚措施缺乏威慑力。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 “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上述处罚措施对事业单位未形成足够威慑力度,其及时注销登记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高。
5、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济南市从建章立制、推动落实、强化合力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工作。 (一)专门制定办法 ,实现有据可依。为有效破解注销登记难题,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基础上,济南市编办积极探索,大胆突破,按照行政许可法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于 2013 年 9 月会同市财政局、质监局联合印发济南市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 ) ,重点规定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具体规定事业单位清算和注销的启动时间、程序、内容和时限,形成一套相对规范完
6、整的流程。事业单位自其被撤销、解散文件发布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成立清算组织,清算期限不得超出 180 日,清算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织、制定清算方案、通知债权人并发布公告、开展审计评估工作、清查资产和负债、处理未了结业务和债权债务、拟定清算报告七个环节;事业单位自市财政部门批复清算报告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登记管理机关经核准后,收缴其法人证书的正、副本及单位印章,并发布注销登记公告;事业单位自注销之日起 30 日内,到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注销登记手续。二是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市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单位)负责对事业单位清算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7、,登记管理机关具体负责注销登记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机构代码注销工作。三是对未按办法注销的事业单位,明确规定相关处罚措施。规定未按办法进行清算的,市机构编制部门暂停受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机构编制事项,给予事业单位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市财政部门停止拨付财政性资金并责令限期改正;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予以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等。 办法的出台,为全市注销登记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与制度保障。 (二)强化四项措施,推进注销登记。为使办法落地生效,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培训指导。自办法出台以来,市编办牵头,联合市财政局、质监
8、局每年平均举办两次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工作法人培训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权责关系,督促相关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工作;编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文件汇编及服务指南600 多册,发放到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方便其顺利开展注销登记工作。二是主动上门服务。提前介入已撤销事业单位,现场指导注销登记相关材料准备工作。如,农业部门所属 4 家事业单位合并撤销,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主动上门,指导其在报刊上发布 3 次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成立清算组织,目前 4 家单位均已进入注销登记程序。三是创新监管方式。自 2014 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以来,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由 1 年改为 5 年,这对已撤销未注销的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有所削弱。为解决此问题,结合实际,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将 2015 年前已撤销未注销的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有效期减为 1 年,并只能用于注销、清算及人员保险缴纳等事项,从而督促事业单位尽快完成注销登记工作。四是定期进行排查。根据机构编制文件定期梳理已撤销的事业单位,对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注销登记的,督促其及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