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欣赏教学教案第一讲 艺术欣赏引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使同学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及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教学内容】(一) 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重点介绍艺术欣赏的特点:1感觉与认识,感情与理解的统一,潜移默化过程。2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寓教于乐。3体现美感中反映与再创造的统一。(二) 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主要介绍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艺术形象对现象的再现;(2)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3)艺术家的精湛技巧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三) 提高艺术欣赏能
2、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艺术欣赏的实现中提高欣赏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包括艺术的一般规律,部门艺术的特征、形式法则等。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具体教学内容如下:一、艺术欣赏的本质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对某种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艺术审美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缺的过程。这里我们要理解的两点:1.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2. 艺术是人的精神粮食,是满足个体与社会
3、的审美精神生活需要,是人自然全面发展的需要。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享受与创造、娱乐与教育密不可分地包含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欣赏就是实现着种反作用的必要环节。艺术新撒谎能够在本质上看是对审美主题的提高,属于人类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二、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首先要明确的是两者的含义,艺术欣赏在上面已经说道了,现在先明确艺术创造的含义。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离开了艺术语言,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掌握几个名词的意思。1、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
4、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2、 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典型与意境。3、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4、 艺术意蕴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
5、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它是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5、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6、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
6、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等等。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关系:作者/艺术家 作品/ 艺术品 欣赏者创作主体 创作客体 欣赏主体欣赏客体(对象)“第一次创造” “再创造”重点: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艺术欣
7、赏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再创造。艺术欣赏不同于艺术创作的创造,它虽然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实际上并不创造新的物化的艺术作品,而只是以艺术作品这种创造物为前提进行想象中的创造。艺术欣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体验、玩味、沉吟等欣赏行为展开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把作为物的艺术形象再现为接受者头脑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并不是艺术作品的被动反映,它已经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所以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创造性是不同的。艺术创作创造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新事物,而艺术欣赏的创造只存在于欣赏者自己的脑海当中。正因如此我们把艺术创作称为第一次创造,而艺术欣赏是相对于艺术创造的“再创造” 。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
8、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艺术欣赏活动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4、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思考题1、 怎样理
9、解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它与艺术作品的创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2、 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你认为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3、 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讲 建筑艺术欣赏【教学目的】1.了解建筑艺术的艺术特点。2.把握建筑艺术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3.具体鉴赏作品中的美学特征。4.了解建筑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本章重点,在于:1. 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的基本概;2. 掌握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能针对著名建筑作品进行一般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教学难点】建筑风格与作品的分析。一建筑艺术语言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
10、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一) 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1.建筑艺术语言的双重性(1)物质性(使用功能)具有物质使用功能,它的存在受制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2)精神性(审美功能)要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望,这种渴望促使它成为真正的艺术。2. 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最底的层次: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在安全感和舒适感上面。例如:仓库和车棚。 (“建筑美” ) 中间层次:体现美的形象。重在“悦目” 。例如:医院。最高层次:创造某种情绪氛围,表现出一种有限向性的情趣,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重
11、在“赏心” ;例如:美术馆。(“艺术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创造某种情绪和氛围,激发情感。所有的艺术都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判断和艺术家的感情,但由于各门类艺术所掌握的物质材料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在表现手段上就有明显的区别。按照这个区别,艺术可分为:1. 再现性艺术通过以客观生活的艺术再现为手段的间接表现,例如:写实性美术作品、戏剧、电影和叙事诗等。2. 表现性艺术不通过忠实的再现生活而直抒胸臆的直接表现,代表有:建筑和音乐。注:艺术表现情感只是“情感”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不是这一个人或者那一个人由于某种具体的事而触发的具体的情感。(四)建筑艺术语言(重点)1.建筑
12、是一种造型艺术,有“面”和“体” (体形和体量)的形成处理这样的语言。(造型艺术语言)2.具有中空的空间(或在室内,或在许多单体组合成的室外) ,因此拥有空间构成的语言艺术。 (空间构成艺术语言)3. 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拥有群体组合的语言艺术。(群体组合艺术语言)4. 结合其他艺术如壁画、雕刻、陈设、山水、植物配置以至文学,共同秩序成环境艺术,因此拥有环境语言的艺术。(环境语言艺术)具体的艺术语言为:(1) 面:建筑物各个面的处理具有造型艺术的图案美。(2) 体形:和体量一在一起,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3) 体量:体量的巨大是建筑不同与其他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4) 空间:空间的形状、大小
13、、方向、开敞或者封闭,明亮或者黑暗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5) 群体:这是建筑艺术之所以大大优越于一般的工具、用具和结构较为简单的其他艺术门类的地方之一。(6) 环境:环境艺术是一个触动时间、空间、自然、人文、建筑和个门类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才能够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二、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1、 了解形式美的法则:如,对称、主从、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明暗虚实、质感、色彩等等。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
14、具体体现。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2、 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艺术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3、 处于情绪意境之中: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发挥想象力。5、 发掘建筑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三、建筑艺术作品欣赏1. 西方建筑风格介绍古希腊建筑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 8前 1 世紀,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
15、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 45 米,大不过 78 米。石柱以鼓状砌快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內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古罗马建筑在公元 1 3 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 等公
16、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罗曼建筑罗曼建筑是 1012 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
17、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推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
18、,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 11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
19、、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各国都有典型的范例。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
20、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 1718 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
21、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
22、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采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18 世纪 60年代到 19 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
23、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现代主义建筑代主义建筑是 20 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后期,成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 5060 年代风行全世界。从 60 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 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 年代“ 或 “正统“字样。后现代主义建筑20 世
24、纪 60 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2.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中国: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
25、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群体组合美、中轴对称;木结构为主。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1) 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2) 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3) 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3.具体建筑艺术作品欣赏 雅典帕提侬神庙单纯、明朗和愉快的风格。 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哥特式建筑特点及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精神。 罗马圣彼得教堂的集中式平面和穹隆屋顶。单纯、明朗的造型逻辑和昂扬、健康、饱满的气质。文艺复兴兴盛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印度泰姬陵所体现的
26、伊斯兰建筑的特点。法国朗香教堂的浪漫情调和隐喻手法。现代建筑的主要倾向。 北京城和北京宫殿的群体组合。严整规则的构图和皇权至上的主导思想。 北京天坛所体现的中国礼制建筑的特点,造型的象征手法及对尊“天”主题的显示。 中国园林所体现的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自然式建筑特点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的比较。中国园林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两大流派。 网师园 、 颐和园 。 中国古塔是印度建筑与中国重楼的结合。楼阁式与密檐式。 登封法王寺塔 、 应县释迦塔 、 上海龙华塔 。 布达拉宫的非对称自由聚合布局。建筑的整体统一感及与环境的协调。对建筑高度的夸大与神秘、攫人的艺术
27、感染力第三讲 绘画艺术欣赏内容提要: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充盈着自然生命力的物质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中国画和油画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代表。从总体上说,它们在创造与审美上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对油画的欣赏,应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从古典油画到近、现代油画主题与风格的流变,建立起衡量画作的“标尺” ;对中国画的欣赏,则可以从不同的表现对象出发,领悟山水、花鸟、人物画的特征。绘画欣赏固然深奥精微,但若能在提高社会历史知识和全面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把了解美术历史脉络、掌握杰作风格与发挥艺术感受中的直觉与想象结合起来,将能面对作品得其神髓内涵,获得情致意韵。一
28、绘画概说1什么是绘画绘画是运用线条、体形、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2绘画的特点绘画具有平面性。这是绘画区别与雕塑、建筑等其他造型艺术的特征,即画家是在平面的材料上(与画布、画纸、墙面等)进行绘描。通过绘描,画家创造了一个视觉空间,即画面上的形象构成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但却是视觉上的,也即虚幻的空间。由于绘画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的艺术,可以把它称之为“视觉空间的艺术” 。3绘画的种类根据绘画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版画、壁画等;根据绘画表现的内容或者对象,可分为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山水画) 、花
29、鸟画、静物画等;按照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可分为中国画、日本画等。油画 以油为调合颜料,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绘画而成的绘画。油画能够传达出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油画的主题通常有帝王征战、君王加冕、宗教庆典等壮观场面,也有写风景、静物以及日常生活风情和肖像画。产生 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l5 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 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
30、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中国画 是中国绘画的统称。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通常指的是以水为调合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可以称为“水墨画”或者“彩墨画” 。壁画 是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地壁面上的绘画,所用绘制的颜料比较多样。保存至今的世界各地壁画不仅证明它的产生年代极早,而且具有装点各类建筑、集记载历史、宣传教育与装饰审美为一体的特点。壁画的表现手法多样,各种材料都可以运用,典型的有油质、粉底、白描、堆金沥粉等
31、。水彩、水粉画 以水为调合颜料创作的绘画,大多数画于纸上。当代的宣传画、广告画多采用水粉材料制成。版画 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形象后印制而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连续重复印制。一般有造型简括,明暗强烈,有刀刻韵味的特点。素描 又称单色画。广义上指的是一种材料作单色的描绘,狭义指用铅笔、钢笔、木炭笔等在纸上绘出形象。它一般是画家的写生之作,即面对人物或者风景描绘而成,是一种带有研究性的绘画基础作品。有时候也指画构思大幅创作的草图。 注:绘画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做材料,绘画制作总离不开形体、线条、明暗、色调等艺术语言。二绘画艺术欣赏方法绘画欣赏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要达到欣赏的层次,就需要掌握一定的
32、知识与方法。即:1 首先,对绘画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评论。2 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 、中世纪(公元 5 世纪到 14 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15、16 世纪) 、17、18 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而各个时期的绘画又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到 19 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特点是:造型上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3 培养艺术形成感觉 欣赏艺术不是表面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线条是绘画诸多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形体在
33、绘画中不仅指具有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通常“”表示稳定、平衡;“”表示秩序、静态等。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有情感性质的要素。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概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此外,在绘画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等因素。把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曾中地强调某种要素,有人把绘画艺术中的造型比做人的躯干,线条比作人的神经,色彩犹如血液,画家的情感即是灵魂,一件杰作就是一个以情感支配语言的艺术生命。 结论:培养和提高欣赏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看。4 尊重自我感觉,尊
34、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欣赏绘画是一种“见仁见智” 、原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欣赏主题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看一幅画,获得的感受结果自然也相异,这是正常的。三行与色的交响:油画作品欣赏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油画最早出现。代表画家: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4-1510),是十五世纪后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著名的大师,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上层社会贵族文化和精神面貌及其人文主义因素。代表作:春
35、 。当时,还流行着宗教绘画。这是以圣经作为绘画主题。代表画家有: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以及岩间圣母 。拉斐尔,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他所绘制的圣母上,所以在美术史上“拉斐尔和的圣母”成为一个名词。文艺复兴对艺术的促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复兴。一是古典主义的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当时反宗教绘画的画家主要有乔尔乔涅,代表作品是睡着的维纳斯女神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
36、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王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
37、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古典油画在整体上是油画语言诸因素共时综合运用的结果,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困素特别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混然的效果。L.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则清晰地刻画画中景物各个细部,景物之间是色彩的差别而非明暗的过渡,R.康平的三叶祭坛画受胎告知就细致地呈现室内外的所有景物。意大利的提香是第 1 个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明度接近
38、、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与形体有机溶合,造就出质感效果。17 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17 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
39、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西班牙画家 El 格列柯将景物处理成处在斑驳的光影之下,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间断的连续变化,用笔凝重,色彩层面在挤压中互相渗化,画面给人扑朔迷离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着神秘与不安的气氛。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 (代表作品犹太老人 )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同时期,笔触的运
40、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 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 P.P.鲁本斯(15771640) (代表作 抢劫留基伯的女儿们 )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 F.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 J.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