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1237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2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总 论1、影响药物作用因素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强度,或者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1、剂量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2、制剂及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一般的来说,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辅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

2、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3、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如使药效加强或减弱,使毒副作用减少或者出现新的毒副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4、机体因素(1)生理:不同年龄,特别是新生儿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一些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巴比妥

3、类、氨苄西林、地高辛等排泄缓慢,应用时剂量必须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蛋白质和钙磷的代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长期应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年人量减少。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授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某些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体或经2乳汁被乳儿吸入体内,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激素、抗代谢药物等,可致畸胎或影响胎儿发育。(2)病理:各种疾病状态都可能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肝脏疾患、肾功能损伤

4、、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胃肠道功能失常等。肝脏疾病可影响药物的代谢酶活性,使药物消除变慢,半衰期延长,引发毒性反应,如茶碱、利多卡因等。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器官,肝硬化病人产生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时,蛋白结合率降低,使药物的游离浓度增高。肾功能受损时,可使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清除变慢,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地高辛、锂盐。(3)遗传:遗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已日益引人注意,它涉及到与药物转运有关的蛋白、药物作用的受体以及药物代谢酶系等。(4)生活习惯:吸烟、饮食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也很大。5、环境因素(1)污染: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会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2)时间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

5、发展与环境昼夜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药物转运有关的许多生理功能,如心输出量、肝肾血流量、各种体液的分泌速度及 PH、胃肠运动等都存在着近日节律或其他周期的生物节律,这就使许多药物的体内过程呈现出相应的节律性,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作用。二、药物的选择与用药注意事项1、药物的选择一般原则考虑疗效:作用最好;考虑不良反应:发生最少;考虑经济性:价廉易得(抢救或特殊重症疾病除外)。2、用药注意事项避免不合理使用:如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不足或过长,给药时间和次数不合理等。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史:如有何基础病、药物过敏史及现用药情况。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根据病情缓急、病灶部位、患者生理或病理状况、药物本身性质

6、及制剂特点等决定。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如注意代谢和排泄缓慢尤其是毒性较大药物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考虑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如幼儿、老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育龄期、遗传因素等。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在体内吸收、分布、3代谢和排泄的相互作用对疗效的不利影响。避免配伍禁忌:注意药物在体外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配伍变化。新药使用须慎重:注意观察疗效及远近期毒性反应。剂量从最小开始,确保使用安全。三、药物相互作用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他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

7、作用主要是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什么途径给与(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1、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根据对治疗的影响,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1)有益的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时若得到治疗作用适度增强或副作用减轻的效果,则此种相互作用是有益的。如甲氧苄啶(TMP)使磺胺药增效。(2)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下面几种类型:药物治疗作用的减弱,可导致治疗失败。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可引起不良反应。治疗作用的过度增强,如果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能引起不良反应。2、药效学相互作用(1)相加 相加是指两种性质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应相等或接近两药分别应用所产生

8、的效应之和。(2)协同 又称增效,即两药联合应用所显示的效应明显超过两者之和。(3)拮抗 即降效,即两药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的效应。3、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清除速率等常可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因而使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增减而致药效增强或减少,这就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根据发生的机制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药酶诱导作用;药酶抑制作用;竞争排泌;影响药物的重吸收等。(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加速或延缓胃排空:减慢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反之吸收减

9、少,已知4一些抗胆碱药(颠茄浸膏片等)可延缓排空,而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等可促进排空,故口服药物与上述两类药物配伍对其吸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药物与吸收部位的接触;消化液分泌及其 pH 改变。(2)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药物与血浆蛋白亲和力的强弱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亲和力强的药物可以与亲和力弱的药物的药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前者可以在结合部位置换后者,而使后者的游离型在血中浓度突然升高,效应增强,其作用与给药过量是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水合氯醛、阿司匹林、保泰松等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它们在与口服降糖药,口服抗凝药等联合应用,可使后面一些药物的未结合型者

10、血浓度升高,应注意。(3)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依赖微粒体中的多种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 P450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细胞色素 P450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可受遗传、年龄、机体状态、营养、疾病、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药物,能够显著影响药酶的活性。诱导药酶活性增加、使其他药物或本身代谢加快、导致药效减弱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反之称为药酶抑制剂。药酶诱导剂有:苯巴比妥、奥美拉唑、利福平、异烟肼、卡马西平等。药酶抑制剂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病毒药物、咪唑类抗真菌类药物、H 2 受体阻断剂,皮质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4

11、)竞争排泌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随尿排泄。其中有些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原尿,也有的则通过肾小管分泌而排入原尿。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兼而有之。两种或两种以上通过相同机制排泄的药物联合应用,就可以在排泌部位发生竞争。易于排泌的药物占据了孔道,使那些相对较不易排泌的药物的排出量减少而潴留,使之效应增强。例如丙磺舒可减少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排泄而使之增效;丙磺舒减少甲氨蝶呤(MTX)的排泄而加剧其毒性反应等。药物进入原尿后,随尿液的浓缩,相当多的水分、溶质(包括部分药物)能透膜重新进入血液。多数药物是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膜重吸收的。被动透膜与药物分子的电离状态有关。离子态的药物因其脂溶性差且易为细

12、胞膜所吸附而不能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膜,只有分子态的药物才能透膜重吸收。人体血浆的 PH 为 7.4,比值相对稳定。当有外来的酸或碱进入血液,血浆缓冲系统即加以调节,多余的酸或碱可排泌进入尿液而影响其 PH。弱电解质类药物的透膜取决于膜两侧体液的 PH 差。当尿液 PH血液 PH 时:弱酸加速排出,弱碱重吸收增多而潴留。当尿液 PH血液 PH 时:弱碱加速排出,而弱酸潴留。5四、老年人用药的选择与用药注意事项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少药物在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引起副反应。经临床研究表明,其副作用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效学方面的原因,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

13、,须了解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合理用药以避免发生副作用。1、吸收。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其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血流量减少,一些需在胃的酸性环境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在老年人缺乏胃酸时,则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2、分布。60 岁以上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渐减退,血浆蛋白量较低,体液减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因此,在老年人单独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血浆蛋白含量的降低对于该药在血浆中自由药物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时,由于竞争性结合,则对自由药物的血浆浓度影响较大。3、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脏的重量在 4080 岁之间要减少10

14、%-20%,主要是肾单位的数量和大小减少了,如肾小球表面积减少,近曲小管长度及容量下降。肾血流量,在 40 岁前无大变化,40 岁以后每年递减 1.5%-1.9%,65 岁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及年轻人的 40%-50%。肾小管分泌功能,在 30岁时为 360mg/分/1.73m 2,而 90 岁则为 220mg/分/1.73m 2。老年人肾脏的上述巨大变化,大大地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或延缓药物自机体的消除,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其肾功能(肾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或调整给药的间隔时间。4、代谢。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是使药物代谢降低的一个因素

15、,至于肝药酶(P-450)活性的变化,实验研究表明,老年动物肝药酶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另外,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二、老年人合理选择药物的原则根据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掌握用药的一般规律,合理选择药物。权衡利弊,考虑药物所具有的危险性是否小于得益,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慎用新药;老年人用药剂量,若非急症,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一般采用成年人的 1/22/3 的剂量;对肝、肾等其它器官有损害的药物,老年人应慎用或不用,如果一定要用,也应减量并密切注意毒副作用的发生;老年人用药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尽量简化用药方案,使老年患者易于领会与接受

16、;注射给药时,应注意剂量、给药速度。6三、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常常不能按医嘱及时服药,表现为漏服、多服、错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老年人产生的医源性疾病无疑与用药不正确有关,应特别注意:医生对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要有充分了解;医护人员要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处方中用药的目的、剂量、用法和疗程;合并用药应保持警惕,在患者高血压或心血管及肝肾功能不全时更应注意;不宜间隙用药和长期用药,必须长期用药应取得亲属的协助和监督;有条件时应对老年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这对合理调整剂量,安全用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17、,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应做好老年病人病史的记录,这将有助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重视非药物疗法。五、婴幼儿用药的选择与用药注意事项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各器官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的毒性反应有其特点,因此婴幼儿用药必须根据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参数来安排药物剂量。1、婴幼儿药代动力学特点(1)口服:吸收程度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和病理状态,以及对胃肠道刺激,小儿胃酸度相对较低,胃排空时间较快。肌内注射:由于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肌肉纤维软弱,故油脂类药物难以吸收,易造成局部非化脓性炎症,另外,由于局部肌肉收缩力、血流量、肌肉容量少,故肌注后药物吸收不佳。皮下注射:由于小

18、儿皮下脂肪少,且易发生感染,吸收注射容量有限,故目前已很少采用注射量较大的液体或药物。(2)分布:首先婴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比例较大,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特别敏感;其次,小儿间质液亦相对较大,故药物在体液内分布相对多,应用剂量相对较大。(3)与蛋白质结合:新生儿的血浆蛋白总量和蛋白含量较少,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游离型药物进入组织的药量增多;(4)代谢:小儿年龄越小,各种酶活性较低或缺乏,使代谢减慢,易致药物在体内蓄积。(5)排泄:排泄直接受肾脏功能的完善与否有关,年龄越小,肾脏滤过及浓缩、排泄功能不完善,药物消除率低。因此,用药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生

19、理特点。2、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7(1)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如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过量的 VitA、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锥体外系反应,如胃复安等;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如阿司匹林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泌尿系统损坏,如磺胺类、庆大霉素、感冒通等;听力受损,如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导致中毒,如滴鼻净、大剂量 VitA 引起;生殖系统受到影响,如细胞毒类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等造成。(2)新生儿忌用药: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

20、压即出现局部青紫;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样尿。正文部分一、抗微生物药物【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青霉素钠(1 线用药)【医保类别】甲类 (省公费、市医保、老干部保健)【规 格】80 万 U/支【药理作用】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适应证】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

21、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7、钩端螺旋体病。8、回归热。9、白喉。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放线菌病。(3)淋病。(4)奋森咽峡炎。(5)莱姆病。(6)鼠咬热。(7)李斯特菌感染。(8)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用法用量】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22、81、成人、小儿、新生儿、早产儿用法用量见下表:肌 注 静 滴用量 给药次数 用量 给药次数成人 80-200 万 U/日 t.i.d-q.i.d 200-2000 万/日b.i.d-q.i.d小儿 2.5 万 U/kg 1 次12h 5-20 万 U/kg/日 b.i.d-q.i.d新生儿(足月产) 5 万 U/kg 详见说明书 5 万 U/kg 详见说明书早产儿 3 万 U/kg 详见说明书 3 万 U/kg 详见说明书2、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 8 小时延长至 8

23、12 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 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 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 1218 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3、肌内注射时,每 50 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 1ml 灭菌注射用水,超过 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 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 50 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4、。2、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5、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3、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4、大剂量使用本品时应定期检测电解质。5、对

25、诊断的干扰:(1)应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2)静脉滴注本品可出现血钠测定值增高。(3)本品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禁 忌】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本品引起胎儿损害。但尚未9在孕妇进行严格对照试验以除外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干扰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与这些药物合用。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

26、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呈配伍禁忌。4、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族等后将出现浑浊。5、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药物过量】药物过量的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可清除青霉素。【生产企业】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名称】通用名:阿莫西林胶囊(1 线用药) 商品名:阿

27、莫仙【医保类别】甲类(省公费、市医保、老干部保健)【规 格】0.25g24 #/盒【药理作用】阿莫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杀菌作用强,其穿透细菌细胞壁的能力亦较强。阿莫西林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切断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菌体因细胞壁的缺损,水分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效能。其中,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白喉杆菌等高度敏感,对流感杆菌、白日咳杆菌、布氏、沙门氏菌、肠球菌等中度和轻度敏感 。 【适应证】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 -内酰

28、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感染:由 及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2)生殖与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奇异变型杆菌或粪链球菌所致;(3)皮肤软组织感染:由 及 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所致;(4)下呼吸道感染:由 及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5)无并发症的淋病。【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及体重超过 40 公斤的儿童每次 1-2 粒,每 8 小时一次。体重小于 40 公斤的儿童按体重 2040mg/kg/日,分 2-3 次服用。 3 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 30mg/kg/日,分次服用,每 12 小时 1 次。阿莫西林可在空腹或饭后

29、服用,并可与牛奶等食物同服。奈瑟氏淋球菌尿道炎可予以单次口服10本品 3g 即可。【禁 忌】对青霉素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禁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伪膜性肠炎。过敏反应:斑丘疹、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大疱性红斑、荨麻疹。肝功能: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液及淋巴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时停药可转为正常)。中枢神经系统:可逆性过度活动、精神亢进、焦虑、失眠、精神错乱、动作失调或头昏偶有报道。【注意事项】1、严重的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抢救。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

30、素,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等。2、本品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因此临床用药须警惕。3、肾功能不全应监测血浆与尿液药物浓度的情况下减量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能穿透胎盘,也能分泌入乳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后使用。【儿童用药】儿童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早产婴及三个以下婴儿服用本品可引起肾功能发育不全,故应减量慎用。剂量参照【用法用量】项内容或遵医嘱。【老年患者用药】肾功能损坏严重者再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1、丙磺舒可减少本品经肾排泄,故可较长时间保持血药浓度水平。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时一般可增强阿莫西

31、林对粪链球菌体外杀菌作用。3、棒酸可增强阿莫西林对 -内酰胺酶的抗菌活性。4、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可抑制阿莫西林杀菌作用。【生产企业】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药品名称】通用名:阿莫西林颗粒(1 线用药)【医保类别】甲类(省公费、市医保)【规 格】0.125g12 袋/盒【药理作用】阿莫西林颗粒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之迅速成为球体膨胀破裂溶解。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大多数致病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效能。其中,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白喉杆菌等高度敏感,对流感杆菌、白日咳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中度和轻度敏感。【适应证】阿莫西林颗粒适用于敏感菌(不产 -内酰胺酶)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消化道感染(肝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