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鹏:我的家庭和童年李鹏在其所著的李鹏回忆录中回忆了他的家庭与童年,他在书中写道,他的父亲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他的母亲则出生于一个革命之家,他的三舅、五舅和三姨都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鹏与众不同的童年 我的出生和我的家庭 我(李鹏,国务院前总理)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我的父亲叫李硕勋,母亲叫赵君陶(原名赵世萱) ,他们于 1926 年 8 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 1928 年 10 月 20 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八,我出生在上海法租界明德里 15 号。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受党中央委派,正在浙江省从事党的白区工作。1929 年
2、3 月,我父亲才奉中央的调动,回到了上海。这时候我已经快半岁了,父亲见到我,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他问母亲:“给他取名字了吗?”母亲说:“还没有呢,等你来取呢。 ”他好像胸有成竹,说:“他在我们李家属于远字辈的,就叫李远?M 吧。 ”父亲说:“?M代表草木茂盛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家又多了一个革命的后代,我希望他能够像茂盛的草木一样,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土地上。 ”就这样,我的名字就定下来了,叫李远?M。后来,我 12 岁去延安的时候,蒋南翔帮我改名为李鹏,一直沿用至今。 我的父亲李硕勋于 1903 年 2 月 23 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庆符县(今属高县) ,我的祖父叫李天祺,祖母叫何圣熙,我都没有见过
3、。我们家在当地是一户比较富裕的家庭,我的祖父是做生意的。我父亲李硕勋从庆符县小学毕业后到宜宾上中学,后来他和好友阳翰笙到成都考上了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在 1921 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接触到许多新的进步思想,其中包括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知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李硕勋、阳翰笙和其他同志共同组建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因为搞爱国学生运动被发现,李硕勋、阳翰笙等人被四川当局通缉。他们不得不在 1922 年 11 月离开成都,坐船到重庆。不久,李硕勋和阳翰笙又到了上海。他们在 1924 年都考入了上海大学,并于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我的母亲赵君陶于 1903 年 1 月 17 日出生在
4、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她原名赵世萱,后改名为赵君陶。我的外祖父叫赵从善,外祖母叫陆碧莲。我的外祖父、外祖母膝下一共有九个孩子,五男四女,我的母亲排行第九,名字中间都是“世”字。我的二舅叫赵世珏,三舅叫赵世炯,四舅叫赵世章,五舅叫赵世炎。我了解较多的有三舅、五舅和三姨,其他的我就不大清楚了。 我的三舅赵世炯,信仰读书救国,从北京的一所交通通信学校毕业后,进入邮政电信机构工作。他的薪水比较高,收入也比较稳定,他对我们全家,特别是我的五舅赵世炎、我的母亲和我的三姨赵世兰,尤为关照,不仅在他们读书的时候照顾他们,而且在整个革命斗争中也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援助。后来,三舅的几个子女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我
5、的五舅赵世炎,早在 1920 年就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建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前身) ,是我们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27 年 7 月 19 日,赵世炎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杀害了。 我三姨赵世兰,是我们党内一位比较著名的老大姐。她 1919 年随全家从酉阳迁往北京,后来上了北京女师大,1925 年参加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我的父母和赵世炎、赵世兰等亲属都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的革命事迹影响了我的一生。 父亲在海口英勇就义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发生了轰动全国的
6、五卅惨案。李硕勋参加了上海各界进步人士和广大工人群众的抗议活动,成为上海学生会的领导人之一。 1926 年夏季,北伐战争打响了。经过激烈的战斗,北伐军节节胜利,占领了通往武汉的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且攻克了武汉。革命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武汉地区,中央派遣李硕勋和赵君陶夫妇也来到了武汉工作。随后,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 25 师,师长是李汉魂,副师长是叶挺(后升任第 11 军副军长兼第 24 师师长) 。受党组织的派遣,李硕勋前往二十五师,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也是他投笔从戎的开始。 1929 年春,李硕勋参加了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工作,担任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央军委委员。不久
7、,根据党中央的紧急指示,中央的一部分同志从上海等地转移到了苏区。我的父亲也被任命为红七军的政委,接替原政委邓小平。红七军是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以后建立的一支工农红军队伍。 我父亲原定的任务是尽快赶上红七军,把红七军带往江西苏区,以便集中红军的兵力,壮大中央苏区的力量,抵抗蒋介石对苏区的侵犯。就在他抵达香港准备转往红七军的时候,突然接到中央电报。原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不幸被捕,英勇牺牲。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章汉夫认为省委领导力量很单薄,向中央报告,希望派一位负责同志来广东主持工作。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央改变了原定让李硕勋去红七军的决定,任命他为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军委办事机构那时设在香港九龙。不久
8、,经过组织上的批准,我的母亲带着我一起来到了香港,见到了我的父亲,一家人团聚了,十分高兴。 短暂的团聚后,根据工作需要和省委的指示,父亲只身一人赴海南岛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不幸的是,他一上岸就被国民党密探逮捕了。原因有两个:一是有叛徒出卖;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四川人,不懂当地方言,在海南又没有任何关系掩护,很容易暴露。 我的父亲被捕后,在狱中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没有丝毫畏惧,以一名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坚贞品格和不屈意志,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在临刑的那一天,他在刑场上大义凛然,高昂起不屈的头颅,面对国民党反动军警,大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的口号,从容就义,时年 28 岁。
9、 动荡的童年 一个多月后,母亲才从父亲的战友柯麟那里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不久,母亲接到了中央的来电,指示我们先回上海,再商量以后怎么办。这时,我母亲已经有了四个多月的身孕,行动已不是很方便。她带着我从香港坐着轮船颠簸到了上海。 母亲带着我从香港回到上海,不久见到了中央军委的刘伯承。刘伯承十分关心我们母子的生活,就问我母亲:“君陶,你下一步准备作何打算?”母亲答道:“听从组织的安排。 ”刘伯承说:“我们考虑过了,你现在带着一个 3 岁多的孩子,而且又有孕在身,如果到苏区去,那里斗争环境非常残酷,不合适。我们认为你还是先回到四川去,那里有硕勋同志的家。另外,你的兄长也在成都。回到四川以后可以有一些
10、社会关系掩护你。 ”母亲听后表示同意。这样,母亲带着我又在上海住了几个月,生下了我的妹妹李远芹(后改名为李琼) 。 1932 年的秋天,母亲带着我们两个孩子坐轮船从上海出发,经长江前往四川。我们先到了重庆,举目无亲,只好找了一家旅馆暂时住下。后来有朋友把母亲介绍到合川女子中学去教书,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妹俩到了合川,她在那里教了半年书。那时我很小,没有对合川留下具体的记忆,只记得我们在合川度过了那年的冬天。 1933 年秋季,母亲带着我和一岁多的妹妹李远芹从重庆坐船,沿着长江上行到达宜宾。我们回到老家后,家人对我们还是非常的热情。庆符这个地方比较闭塞,我母亲觉得对培养我们兄妹俩不利,也不利于重新接
11、上党的关系。于是,母亲就给她的二哥赵世珏写了一封信。二舅看到我母亲的信后,念兄妹之情,派四舅来接我们。四舅当时在成都的一家小商店里上班,是个小职员。这样,我们在宜宾老家住了不到半年,就离开前往成都了。 1933 年,我们从宜宾老家来到成都,寄居在二舅家。之前,我的三姨赵世兰也从上海来到了二舅家。 1933 年下半年开始,我母亲一直以教书为生,抚养我们。母亲在这段教书的日子里,一方面悉心照料我们兄妹两人,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条件做党的地下工作。无论是她接上党的组织关系之前,还是恢复党的组织关系之后,一直向学生们传播进步思想,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一些青年学生,还培养和发展了若干个共产党员。 我于 1935 年的秋季开始上小学。我的母校是四川省立实验小学(省立实小) ,前身是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位于成都旧皇城的后门,离二舅家不远。从 1935 年秋季到 1939 年 6 月的这段日子,我多数时间在省立实小读书。我对这段童年生活的记忆很深。我读小学时一直随同母亲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因此那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有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有时候功课勉强及格,不过数学一直是强项。到了 1939 年,小学还没有毕业,我就离开了学校。 (摘自李鹏回忆录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