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322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行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改变。虽然部分高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专业方向培养和课程设置作出及时的调整,但是很多高校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上仍存在问题。出版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在当前大类招生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创新培养方式,着重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创新能力、数字技术、新媒体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 数字出版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JG2013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早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第六届负责人联席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一致认同“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1,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在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需求的同时,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发展。因此,其应用性就决定了出版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闻传媒领域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2。媒介融合推动出版业转型,出版行业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出版业自身改革也在推动产业壁垒的逐渐模糊。这些变化使得在传

3、统编辑、发行岗位之外涌现了很多新兴职位,诸如网络编辑、多媒体编辑、新媒体产品专员、出版运营师、版权经纪人等。因此,出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主要分成两派,从大方向来说,一部分去了传统出版单位,另一部分则是新兴媒体和以经营内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网络公司。 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来说,招聘职位中发行人员居首,学科专业编辑、行政办公人员、策划编辑次之;在学历上,本科毕业生是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大专和硕士次之;在专业能力的需求上,选题策划和文字处理能力作为编辑的基本素养,也是就业单位最为看重的,而针对发行人员和其它网编,图书市场的营销策划与文稿的审读能力也必不可少。此外,其他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是大部分出版单位招

4、聘的基本条件3。当然传统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人才的数字技术、媒介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来说,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出版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得数字技术和市场运营。专业分工的界限似乎不再那么明显,跨媒体融合越来越成为主趋势。这种类型的单位需要的出版人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息网络技术人才、创意策划经营人才以及跨媒体经营人才。以腾讯 2015 年的校园招聘为例,出版专业可以投递简历的职位分别为产品类中的产品策划运营和市场类的内容编辑岗,两个岗位除了对毕业生内容组织、语言运用能力有要求外,都提出了对新媒体发展趋势、互联网内容资讯和产品要有独到见解

5、和实习经历的要求。 目前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从 1983 年图书发行学专业设立、1984 年编辑学专业设立,到 1998图书发行学专业与编辑学专业正式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我国目前本科阶段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近百个。这些院校中,有的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前沿,有的立足特色资源明确办学优势,但也普遍存在培养方式落后的情况。 1.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前沿。 高校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本就应该走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为了适应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出版人才,从2012 年起,以武汉大学为首的高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陆续新增了数字出版专业。在专业课设计上确定了以出版理

6、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理论为基础学科,在此基础上重点开设新型的数字出版类课程4。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建立了传统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数字信息技术齐头并进的平台类课程,以及以新型数字出版业务为主的模块类课程。此外,跨专业老师的联合教学、举办数字出版相关前沿讲座和研讨会等措施多管齐下,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各种资源支持。中南大学自 2013 年数字出版专业设立以来已建成数字出版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室、录音室等,硬件设施雄厚,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实践技能,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实践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5。 2.立足特色资源明确办学优势。 单独开办

7、数字出版专业的院校毕竟是少数,更多学校选择对原有专业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进行课程调整和专业改革。学校不同,出版专业挂靠学院不同,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普遍相同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之上融入自己的特色,也是今后毕业生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良好途径。比如,北京印刷学院独立设置编辑出版二级学院,根据“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培养理念,立足于校企结合,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类课程占到了课时的一半以上;华南理工大学根据自己的教学优势,采取依托与本校计算机学院联合的方式,重新设置了多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和辅修双学位,从就业反馈看,这种跨学科培养的复合人才获得了业界的好

8、评6;上海理工大学分设编辑学和出版商务两个专业方向,依托本校理工科和临近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分别作出了细分7。 3.培养方式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 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影响着日后该专业发展的定位和学生就业方向。除了少数高校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很多高校还是守着已经落后的培养方案,以培养传统文字编辑为目标,而忽视其他能力,这也使毕业生在日后就业中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如在课程设置上编辑类课程多于出版类课程,理论类课程多于实践类课程;必修的技能课程实践操作程度低,有的学校甚至以理论传授代替,专业关联度较差;使用教材陈旧,教师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不紧密,相关行业、产业资源支持有

9、限等。此外,由于编辑出版学专业大都是挂靠在其它学院之下。在该学院强势学科的挤压下,该专业的发展得不到重视,可以获得的资源少之又少,这也使得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竞争力薄弱、专业忠诚度不高等问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针对以出版行业对人才新的需求以及目前高校培养状况,笔者认为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应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搭好大类招生的顺风车,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 大类招生的兴起得益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平衡“冷” “热”专业学生生源,减少志愿

10、填报的盲目性,有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有兴趣且擅长的专业。大类招生的形式有三,按学科划分招生、以“基地班”形式招生、以及先实行通识教育再分专业。不管是数字出版专业还是编辑出版专业都应该搭好大类招生的顺风车,从实际出发,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人才。 一年级普遍以通识课程为主,包括公共必修、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等。鼓励学生大跨度选择其它院系课程,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二三年级以分流后的专业教育为主,选修、必修并重,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类课程。要提高课程的含金量,避免课程重复,适当增加本专业和跨专业选修课程比重;增加教学实训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校外实践学时,减少在校上课学时8。学生可以根

11、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职业规划来选择不同模块课程的比重。采取考试、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结课方式。 四年级以实践为主。以学院、老师为引导,建立在与当地创新工业园区、出版集团或者其相关单位合作基础上,提供实践基地和校外的专业指导。 2.坚持内容不动摇,提高整合组织能力。 不管是在传统出版时期还是媒介融合时期,虽然出版的主体和形态在不断变化,但是出版的功能在不断加强,其中内容一定是最终被呈现在受众眼中的结果。文化传播是出版人的使命,明确自己的职业性质,切实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功底和互联网背景下内容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合格的出版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尤其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优质内容资源是其能够在市场上

12、立足的关键。而对于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来说,如何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述海量的信息内容、抓住受众的眼球,从业者的文字组织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3.开放式教学,开启学生新的思维模式。 媒介融合带来最大的改变应该是从业者思维模式的转变。 “逻辑思维”作为互联网时代成功的运营商,以微信营销成功捆绑图书销售,原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无法适应当今行业发展的状况。产品运营和营销策划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而好的点子一定是来源于一个开放的思维。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着力打破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寻找。如尽可能多的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老师可以以探讨的姿态更多的去接受学生的观点,而不是用统

13、一的“标准答案”去解决。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兼职或实习岗位,使学生能一边接受知识,一边尽快在一线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思考。在作业布置形式上加大“动手”类型比重,对学生如实调研后形成的报告进行讲述或者辩论,从而开启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4.加强数字技术培养,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 无论是转型中的出版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信息网络技术人才和跨媒体经营人才都是紧缺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媒体、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不断融合的态势,因此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培养学生对不同媒体的运用能力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武汉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技术培养上采取了跨学院的教师联

14、合教学,不断加大对学生互联网技术的培养;西安欧亚学院近年来建立了“社会人实践基地” ,包括平面媒体工作室、网络传播工作室、广播电视工作室、商业传播工作室四个组成部分,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媒体的基本业态9。 5.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编辑出版学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单纯理论知识的累积只会让学生纸上谈兵,只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真实的锻炼,从而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成为竞争的资本。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先后聘请柳斌杰、邬书林、郝振省、苏雨恒、李彦宏等政府领导和行业精英为兼职教授,不定期举行讲座,给学生带来行业发展最前沿

15、的讯息,还与新华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开启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北京印刷学院也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商务印书馆、方正阿帕比公司、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共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基地10。这些与行业的直面接触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能力是在日后就业中最被需要的。此外,鼓励学生多多参加“韬奋杯”等与出版专业相关比赛,接受学界、业界的考验指点也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捷径。注释: 1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第六届负责人联席会议纪要 , 山西师大学报2001 年第 4 期 2梁宝毓:试谈在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双重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出版学科的专业建设 , 社科纵横2014

16、 年第 12 期 3邹石川、黄先蓉: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各类型出版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 出版发行研究2014 年第 9 期 4王晓光、罗安娜:跨学科融合专业的开设与运营以武汉大学数字出版专业为例 , 中州大学学报2012 年第 3 期 5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设置 ,http:/ 6梁宝毓:试谈地方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 年第 5 期 7新媒体与出版传播系专业设置 ,http:/ 8陈丹、张志林: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 科技与出版2010 年第 8 期 9梁宝毓:试谈地方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 年第 5 期 10张维娣、张志林、黄孝章: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 年第 1 期 (黄先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14 级硕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