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343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探析摘 要:“河长制”作为重要的考核管理手段,对推动生态水环境治理,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013 年以来南京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起了水环境“河长制”管理模式,该文结合南京市实际,总结回顾“河长制”管理情况,同时指出现状存在问题,并为今后“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河长制” ;水环境;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86-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部分河道常年呈现黑臭状态,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也严重影响了城市

2、形象。根据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 年)1,全市监测水环境断面(点)250 个,155 个断面水质达到功能类别标准,达标率仅为 62%,省控、市控入江支流达标率在全省居后,内、外秦淮河、金川河等主要内河水质,按流域评价标准仍不达标,城市河道普遍存在黑臭现象。南京市虽然已基本建立起对各区政府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刚性考核机制,但确未覆盖至水环境质量。在尚未形成水环境质量刚性考核机制前,水环境“河长制”作为重要的考核管理手段,可以使各区进一步重视水环境质量,推动各区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继而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 2015 年 4 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 。“水十条”明确了 2

3、017 年消除黑臭、2020 年 3 类以上水体达到省“水十条”要求等具体目标,而对比南京市目前现状,差距甚远。因此,亟需出台多类政策和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从市级层面需要建立一套水质监测评价和目标责任体系。2013 年,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南京市河道水环境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通过“河长制”管理工作,对管辖范围内的河道逐条明确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负责落实该河道的整治和管理等各项措施,明确属地政府责任,以重点断面达标为目标,推动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以实现河道水质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1 南京市“河长制”管理情况 1.1 “河长制”管理考

4、核内容 1.1.1 明确“河长制”管理范围 南京市对于河长制河道实施市、区两级管理,市级河长制河流包括除长江干流、湖库以外的功能区水体、全市所有入江河道、以及被市民广泛关注的主要河道,跨区(园区)的设出入境断面及控制断面;区级河长制河流则由各区(园区)自行梳理、确定,确保区(园区)内主要河道全覆盖。截至 2015 年,南京市共有107 条河道纳入“河长制”河道管理。 1.1.2 明确“河长制”管理考核方式 按照市、区政府两级河长制河道管理体系,对各区政府的水环境河长制管理工作开展考核。主要包括各区自查、市管理部门日常督查、年度考核等方式。 1.1.3 明确考核内容及评分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单条河

5、道考核与区政府综合考核,其中单条河道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水质目标、水环境整治工作及河道管护等 3 个方面;区政府综合考核内容包括辖区内河长制单条河道考核情况、区级河长制管理机制建立情况、媒体曝光情况等。 1.1.4 考核结果的应用 根据考核评分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3 个等次并向社会公开,向市督查部门进行通报,同时将水环境河长制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区长(园区主任)环保目标责任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责任制等考核。 1.2 “河长制”管理考核成效 1.2.1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河长制”推行 2a 以来,市、区两级均高度重视河长制管理工作。在市级层面,基本上形成了常态化的部门协作机制;在区级

6、层面河长制工作组织协调也较为顺畅,其中江宁区等专门成立河长办,统筹区内河道管理工作。 1.2.2 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实施河长制管理后,各区水环境整治积极性明显提升,针对辖区内黑臭河道,按照整治计划,通过采取截污、清淤、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基本消除了已整治河道的黑臭现象,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如江宁区外港河下游段、六合区护城河、浦口区城南河、建邺区向阳河、玄武区玉带河等从原来脏乱黑臭变为水清岸洁,已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1.2.3 通过长效管理稳定成效 各区已基本建立了河道日常管护机制,定期打捞水面及两岸漂浮物,同时对相关具备条件的河道实施引水补水。建邺区、江宁区、六合区、河西管委会等已形成了

7、较好的长效管理措施,水面漂浮物较少、引水补水机制完善,对水质基本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南京市“河长制”工作存在问题 2.1 河长制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个别区未充分重视河长制管理工作,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使得相关工作难以推进和开展,区域内河流黑臭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2.2 水质达标率较低 部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滞后、雨污分流后的管网尚未完全切换到位、部分管网疏于管养等情况,污水下河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引水补水常态化,但仍然成效不大。 2.3 整治计划的总体规划性不强 河长制河道要求“一河一策” ,按照属地管理,具体整治工作落实在各区。但由于城市河道一般都是连贯相通的,存在上下游的关系,而

8、各区的整治方案自行确定,导致了河道整治计划总体规划性不强。因此,目前存在着上游区(园区)未进行整治,下游区(园区)已开展了整治,导致下游区(园区)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3 意见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明确部门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梳理区域内河流,纳入区级河长制管理,按照河流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按期推进实施;同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辖区内河道管养责任部门,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做好河道管护工作。 3.2 持续推进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进一步加快推进河流汇水区排水达标区建设,加强对河道沿岸排口的排查,对污水下河现象进行整治,切实改善河道水质。 3.3 强化水质异常应急联动机制 加强对河道周边污染源的监管,纠正不规范的排水排污现象;建立有效的河道监测、巡查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应急联动,确保水质异常时能够及时处置,对河道污染问题要向社会信息公布。 参考文献 1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南京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R.2014. 2张嘉涛.江苏“河长制”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水利,2012, (12). (责编:徐焕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