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359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摘 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生态建设”首次进入五年规划。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概述及分析,并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14-01 引言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广大,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

2、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研究已经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研究重大课题目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 1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来源 1.1 农业生产过程产生污染 改革开放以后,农用薄膜、化肥、农药等介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1。由于塑料棚膜使用量增多,随意丢弃的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可能会渗出有毒物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化肥

3、滥用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相关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我国化肥平均使用量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的安全上限。农药的滥用,会使大量的农药进入河道,造成水源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1.2 农村工业带来的污染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污染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2。随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也大量涌现,造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

4、的原因。乡村企业往往技术落后、装备陈旧,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城镇的小餐饮等,由于分散隐蔽,污染难以监管和治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乡镇企业粗放经营造成周围大气、水域、农田、农作物的严重污染,并通过转移和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1.3 养殖业污染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污染治理的速度却相对滞后。农村各种养殖场的沼气池等标准化处理设施不到位,甚至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也随意排放,致使养殖场附近地下水中的氨、氮、硝酸盐超标,给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1.4 农村日常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持续递增,加之农村村落分散,基础设施

5、落后,以及农民长期习惯随意倾倒垃圾,使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工业产的一次性生活用品逐渐进入农村,产生了大量不可降解的垃圾,使垃圾的成分较以前更为复杂。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不可降解的无机物长期堆积,易腐有机部分在腐败细菌作用下降解后,产生渗滤液,是蚊蝇、细菌、病毒的孳生繁衍场所,也是水体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污染源。 2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2.1 环保意识淡薄 重视农业生产,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另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存在只重视经济效益、产品产量、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而对环境效益、生物资源利用、公共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意识淡薄。

6、2.2 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量分散,投入效益受到影响。一些基层政权组织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2.3 资金投入低 农业环境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小、分散,实用技术缺乏,运行成本高,回报少,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农村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此项投入严重不足。此外,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

7、、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 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把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依靠典型带动,促进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8、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环境管理点多面广,要真正把农村环境工作管起来,必须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3。第一,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具体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相关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第二,约束制度。具体包括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重要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制度、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红线制度、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强制性保险责任制度等。第三,政府监管制度。具体包括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国家公园体制、污染物排放监测预警机制、公众参与制度。第四,问责制

9、度。具体包括最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最严格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党政同责制度、环境污染监管执法制度等。 3.3 利用科学技术,加强污染防治 根据农村特点,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施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摘好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4 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治理面源污染

10、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搞好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合理、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引导增施有机肥,从源头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士壤板结,提升土地肥力。要加强生物防治,推广无公害农药,利用自然生物因素,限制害虫突发危害,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要大力推广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技术,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 4 结论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必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宣传,制定更加完善的、易于执行的法律制度,因地制宜的普及防治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等.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115-119. 2 江浩.简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