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6052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讲究教育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它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它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体会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和写作教学,平时不仅着眼于教材中优美课文的阅读,更放眼于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达到了很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 “这种敏感的培养

2、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读得熟则不待解说”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

3、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感叹句子,在体会的重点在“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上,而表现作者感情的字则在六个“真”字上,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真景” ,作者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 ,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语

4、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朱作仁先生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二、认真比较揣摩,仔细领会 训练学生读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揣摩,仔细领会。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

5、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总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课,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 ,我把“纯熟”换成意思相近的“熟练” ,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纯熟”不但表现了曲子弹得熟练,还反映了熟练的程度。再如:在燕子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

6、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痕”与“根”做比较揣摩,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远处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产生了一种朦胧美。通过对“痕”字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文章中一字一语的妙用。 三、联系生活体验,唤起想象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所以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语言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

7、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因此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觉地把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越多,了解也越见深切。此外还应唤起想象,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 “

8、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就抓住“欲流”和“流入”设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流入云际,岂不是矛盾了吗?”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说, “翠色欲流”是说那碧草绿得浓,绿色都快要溢出来了。那“流入云际”是说一碧千里的草原像茫茫的草海,风吹绿草,碧波荡漾,随天而去,与天接近。这就像照相一样,一个是特写镜头,照的是碧草绿得浓,另一个是全景镜头,照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边。学生从两个矛盾的词中想象出了一个鲜明的画面,感受到了那种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与景融为一体的草原美。学生能悟出这样的内涵,就是语感。这种语感的培养,来自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知,更是来自它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的联想和想象。 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中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文章在字、词、句、段、篇、章乃至标点上更趋完善,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