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因此,学习兴趣,在中学数学中教学中有现实的积极意义,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
2、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中,教师应经常以校园、家庭、社
3、会为素材,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小例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形象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同时还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空间,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体验成功,点燃兴趣。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欲望。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学生会为了表现自我而信心十足,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每一次板演,每一次回答问题,每一次练习,充分肯定学生的成
4、功之处,让他们都能从成功的体验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用满脸的阳光和灿烂面对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心情愉快了,思维就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也就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当学生发言时,耐心地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我常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 “你想说点什么?” “你想补充点什么?”等,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我备课
5、的预想,也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尽力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中,一句赞许的语言、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张满意的笑脸、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和期望,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
6、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新知识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来获得。像这样的课,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只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我在上这课时没有精致的课件,没有精心的讲解,但在不经意的点拨中,学生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 其次为学生提供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我们在课堂要让学生成为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
7、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尝试、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一节内容时,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以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判定” ,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的新问题,产生了自主探索的欲望。我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
8、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的知识,比被动听讲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最后在自主探索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体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已更多的选择空间。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在上节课已认识了全等三角形,学生知道了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因此学习新课前,我先提问:“你们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得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方法?”先让学生去猜想,而不直接指出可行性。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完成了两课时要求完成的任务,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彻底改变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的被动学习模式,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