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税三期纳税评估七大类 60 项疑点监控指标第一类 资金及往来异常指标往来类指标概述:往来科目是企业问题较多的科目,主要税收问题,一是将收回的货款隐藏在该科目,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如果我们是会计,假定企业收回了一笔货款,老板交代既要在账上反映又不能纳税,账上还要处理好,那我们该怎么记账才能达到目的呢?这时财务人员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先在往来科目挂起来,以后再处理,这也是该科目隐瞒收入的基本原因。二是对虚开不动用资金的监控,虚开企业实际只支付购票费用,一般不动用购货款,因此购销货款在往来中长期挂账和对冲,这也为我们发现虚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该部分共监控 12 项异常情况,其中重点指标 7 项
2、,主要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一般指标 4 项,主要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一、当期新增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的 80%财务分析: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销售后未收回的货款,出现当期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80%,说明本期销售的大部分货款没收回,这种只销售货物基本不收回货款的交易在现实中是不符合经营常规的,因为一个没有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其资金是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垫付,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其交易的真实性。如果其交易存在虚假或部分虚假,则虚开的风险是巨大的。如河北某企业从湖北襄樊进棉花。运到山东聊城加工,再将加工的成品布匹销到广州;还有东部某企业从新疆进棉花,到山
3、东加工,到福建印染,销到深圳,这些有物流无资金流或有承兑和少量现金,大部分是应收账款的业务。是要担当风险的。二、应收账款为负数财务分析:应收账款为负数就是实际收回的货款多于应收的货款,即多收回了货款,正常情况下是不应出现的。这种情况一是企业为了隐瞒收入故意将收回的货款记在应收货款的反方造成的,这也是纳税人在帐内隐瞒销售的主要方法;二是企业乱用错用科目,隐瞒其他真实业务事项造成,包括不设往来对应科目,应收应付均在一个科目核算等。三、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80%财务分析:应付账款是核算企业购进货物应付未付的货款。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80%,说明企业当期购进的货物绝大部分没有付款,
4、购货大部分不付款是不符合经营常规的, *如:我市某商贸企业从山东某商贸企业进化工原料,全年销售收入 1200 万元,累计欠山东企业 900 多万元,但仍从该企业进货,出现明显的不正常,经查该企业马上就停止了经营。四、应付账款为负数财务分析:企业对应付账款负数的消除一般采取账户对冲的方式循环抵减,一是用应付账款的正数抵消负数,即只设立一个科目借贷双方相抵的情况。二是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冲账,即用应付账款负数去抵冲本企业应收的款项,记账时一般采取债权人出具抵账证明的方式冲账,如:“请将贵单位欠我公司的余款 xx 元抵给 XX 公司,XX 公司欠我单位 xx 元” 。五、预收账款大于零且存货大于预
5、收账款又无留抵企业既有预收账款又有大于预收账款的存货且没有留抵则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一、企业毛利较高,已吃完留抵,再销售就得全额纳税,因此,就将收到的货款趴在预收账款科目内,等有进项后再适量转入销售或长期隐瞒不记销售,因此高毛利企业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二、企业长期调节纳税,造成企业已无留抵,销售后就得全额纳税。企业平时为了调节纳税,每期将收回的货款记在预收账款中一部分,时间一长就会累积形成既有大额预收账款又有存货且没有留抵的情况,因此销售平稳,毛利稳定的老企业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六、预收账款减少但未记收入(预收账款应及时确认收入,预收账款确定收入的时点主要看应税行为是否发生,一旦应税行为开始就要确
6、认收入,而不是按照完工进度或者完工后开具发票时才予以确认。 )计算公式:预收账款减少未记收入=(预收账款月初余额-预收账款月末余额)/(1+适用税率) -申报销售额账务分析:预收账款减少但未记收入应重点,一是会计在记巧不精时不能陏意将预收账款科目与应付款类往来科目对冲,在账务报表上隐瞒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造成少记收入迟记收入迟纳税和偷税。是有风险的, 。二是以未达成交易为由虚假归还预收账款,利用自制凭证直接记预收账款减少和货币资金或票据的减少。七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 20%以上1、计算公式:评估期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2、账务分析:预收账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3、
7、预警:20%检查重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八、预付账款为负数指标指向:设立该指标目的主要是为了监控企业利用预付账款科目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账务分析:预付账款负数反映的是没有预付的货款而有多收回的货款,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企业将收回的货款隐瞒在该科目逃避纳税的行为。企业冲账的方式参见应收账款负数、应付账款负数的释义。账务分析:企业为了避开税收监管故意钻这样的空子,将有货物交易的本应计入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款项专门混入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科目,这样就要求我们将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比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要求进行异常
8、监控,当然,有时也可能存在企业将股权交易、资金拆借、分红分息、返利等形成的应税收入隐藏在该往来科目的情况。九、当期新增其他应收款大于销售收入 80%指标指向:设立该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控企业故意错用核算科目,将应在应收账款中核算的款项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有意逃避税收监管或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十、其他应收款为负数参照“应收账款为负数”的说明。十一、当期新增其他应付款大于销售收入 80%参照“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80%”的说明十二、其他应付款为负数参照“应付账款为负数”的说明第二类 货物异常指标货物异常类指标概述:企业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相对于费用、往来等科目而言其具有双重核
9、算和账实必须相符等不可隐瞒的特性,企业账上可以乱记,但账面记载的货物必须与实际存货相符,这是企业无法隐瞒的,同时企业对实物的管理必须设置保管岗位并要设立库存明细帐进行单独核算,这样才能保证实物领用存的账簿和实际相符,因此,对货物的监控是发现企业税收问题很关键的一环。存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已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长期趴在库存科目中,导致账实不符隐瞒收入。二、是多转成本导致库存负数或库存减少不记销售收入。三、是低于进价销售等导致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等情况。该部分共监控 6 项主要指标。十三、存货大于销售收入的 30%账务分析:在企业存货周转率考核中,低于 3(圈)的为不达标,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
10、 33%以上为不达标,反映为存货太大,资金周转太慢。存货周转率=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平均存货=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假定当期累计销售成本为 100,若周转率最低为 3,则最大平均存货应=100/3=33.33。假定企业销售毛利为 10%,则存货最高(剔除个别特殊企业)应占销售收入的 30%,超过 30%则为异常状况。十四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2、账务分析: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评估时会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 、 “其它应付款” “预收账款”以及短
11、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账面相符。十五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2、账务分析: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成本未计收入等问题。3、预警值:50%为检查疑点:检查“库存商品”科入目,并结合“预收账款” 、 “应收账款” 、 “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 、 “应收账款”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
12、”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十六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2、账务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 1。(1)当弹性系数大于 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2)弹性系数小于 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
13、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十七、存货为负数账务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人为抬高结转成本价格,其主要其途径一般是通过抬高当期估价入库商品价格,来抬高加权移动平均单价从而达到多转成本的目的。二、人为多转数量,即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结转数量和原始凭证所载数量不一致,造成硬性多转成本。三、销售产品与实际结转产品的品种不一致多转成本。如:销售了 5 个水杯,结转了 5 个轮胎等,其方法也是采取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结转品种和原始凭证所载品种不一致的方式硬转。四、有的企业将库存转入损失、转入非生产经营用
14、成本或支出、虚假退货、等也可以造成库存负数。十八、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留抵税金存货适用税率账务分析:企业留抵税金是反映存货中所含的税金,其最大数额不应大于存货金额适用税率。造成留抵税金大于存货适用税率的原因:一、企业销售价格低于进货成本,形成成本大于收入。二、有非成本因素的税金抵扣过大,如固定资产、运费、成品油、其他杂费等。三、进项票不能及时取得,即估价入库的货物已销售,但进项发票滞后取得,造成下期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以上无论哪种情况,税收上都存在明显疑点。第三类 收入异常指标收入异常类指标概述:收入是计税的基础,因此收入的确定至关重要。企业进销都在帐外经营的一般很难查出。企业为了抵扣进项
15、税一般将进项票入账形成存货,只要存货进了帐,那么,这些货物出去就应该形成收入,这样我们对收入就有据可查了。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存货减少但未形成收入。二、收入在短期内暴增,需要对存在的异常状况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有短命企业特征和虚开现象。三、相关报表反映的收入不一致需要核实其正确性。该部分共监控 10 项指标。十九、理论少记销售收入账务分析:按照“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本期销售成本”的原理,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理论上的销售收入应该大于 “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的金额(因为收入中含有进销差价或称毛利) ,如企业结转的销售成本(或申报的销售收入)小于此金额,则企业可能存在少记销售收入
16、的可能。计算公式:理论少记销售收入=期初库存+(本期进项税额-本期农产品抵扣税额-本期运费抵扣税额-本期固定资产抵扣税额-本期电力支出抵扣税额)/0.17+本期农产品抵扣税额/0.13-本期农产品进项税额-期末库存本期成本。二十、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2、账务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
17、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二十一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2、账务分析: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二十二、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
18、短期内销售异常: (3 个月销售收入超过 3000 万或 6个月超过 6000 万元)账务分析:按正常规律,新认定一般纳税人经营初期由于资金、市场营销经验、客户忠诚度等原因短期内销售收入一般不会很大。对在短期内销售暴增的新开业户应注意其经营业务的真实性,防止虚开和突然注销以及走逃。二十三、商业零售企业无票收入低于总收入 30%账务分析:商业零售企业特别是经营终端消费品的烟酒、食品、手机、家电、服装、汽车修理等企业一般应该有无票收入,因为这些企业 100%地开票纳税是很难做到的,根据过去已发案件统计和省局纳税服务处对个体零售纳税人调查及国有商业零售企业无票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等佐证,绝大部分商业
19、企业无票收入高于销售收入的 30%,其无票收入一般在总收入的 30%-70%之间。二十四、流转税申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收入及损益表收入不一致账务分析:流转税申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收入及损益表收入不一致一般是由以下情况造成:一:企业是兼营单位,有增值税项目又有营业税项目,导致申报收入不一致,如增值税申报中没申报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收入等。二:税务机关评估、稽查中查出的少计收入部分只补充申报了流转税,没有补充申报所得税。三:人为故意或计算错误造成。有的企业将销售材料收入、下脚料收入、废品收入等故意不申报增值税,只申报所得税等,造成三者不一致和少缴税款。二十五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20、1、计算公式:指标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账务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 1。若弹性系数1 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 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 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
21、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二十六、有长期投资或短期投资但无投资收益账务分析:企业有长期投资或短期投资一般应该有投资收益:一、如果没有投资收益则可能已将投资进行了重组、转让、出售、抵债等,即实际已没有投资了,那么重组、转让、出售、抵债等形成的货物销售和逾价收益则可能少交了增值税和所得税。二、企业可能隐瞒了全部投资的实际情况,形成帐外经营。二十七、营业外收入超过销售收入的 1%或绝对额超过 50 万元账务分析:营业外收入是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收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数额较大时,就需要查清该部分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是否有应该纳税的收入,防止有的企业故意将应税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以逃
22、避纳税。如有的企业将下脚料收入和销售废品收入,以及其他价外收入等记入营业外收入。二十八、补贴收入超过销售收入的 1%或绝对额超过 50 万元账务分析:补贴收入主要核算税费返还和财政补贴款,以及上级部门补贴款、结余费用返还等,这部分收入中财政补贴是免税的,但返还的税费是要合并缴纳所得税的,如福利企业退还的增值税及企业上级部门的各种费用性返还等是要应合并纳税的。第四类 成本、费用异常指标*成本费用类指标概述,成本费用是企业核算的中间环节,上承收入下接利润,其变化有直接影响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基,同时利用其变化还可以间接证明收入、价格、毛利是否存在问题。成本费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成本费用过大造成
23、的异常。二、成本费用异常反证出的收入和毛利异常。三、利用税收及毛利异常反证出的成本费用异常。该部分共监控 14 项指标。二十九、理论多转成本计算公式:理论多转成本=期初库存+(本期进项税额-本期农产品抵扣税额-本期运费抵扣税额-本期固定资产抵扣税额-本期电力支出抵扣税额)/0.17+本期农产品抵扣税额/0.13-本期农产品进项税额-期末库存本期实际销售成本。账务分析:按照“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本期销售成本”的原理,如果企业“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实际销售成本,则企业可能存在多转成本的可能。三十、销售成本大于销售收入账务分析:造成成本大于收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低于进价销售
24、,由于市场行情原因,企业短期或个别交易可能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情况,但如果某企业长期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则存在较大异常。可能存在企业上下游勾结串通人为压低开票价格,造成较长时期内成本大于收入,从而逃避纳税。二、多转成本,即企业销售收入没有少记,是人为多转成本造成了成本大于收入。三、总代理或包销企业低价销售隐瞒了厂家的返利,这些商业企业一般与生产企业定有按销量目标返利的合同,这部分返利最少应能抵消企业低于进价销售部分的损失,但这部分返利企业往往不记账。三十一、商贸企业期间费用总额大于销售收入的 20%账务分析:一、防止企业虚假经营和虚开,商贸企业毛利率一般不会超过 20%(个别企业除外) ,如果期间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