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析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摘 要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业化生产工具,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影响到正常使用。所以,在农业机械使用管理中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环节。就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机维修规范管理浅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农机 维修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53-01 农机维修行业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
2、农机维修质量问题日渐突出,给农机管理工作、农机安全运营、农机化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发挥和农机维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带来了不便。1 农业机械的维修 1.1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也就是预防维修制,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
3、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1.2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就必须进行修理,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1.3 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
4、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作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农机向着小型化的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农民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加维权意识。常见事
5、故如下: a 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 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b 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落,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
6、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的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c 维修不彻底,关键安全部件敷衍了事 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d 修理工没有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合。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泰山-25 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
7、严重损坏事故。 e 维修设备不完好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 485 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麻绳根本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条件不具备不应接收大修理的业务。 2 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设 2.1 加强法规宣传,实现依法管理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出台,使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正常法制轨道,有法可依。农机主管部门要把法规的贯彻宣传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将政策宣传透
8、彻,让消费者知晓规定的精神,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每个修理工学法、知法、不违法,充分认识修理工应承担的责任。管理部门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处擅自加大动力等违法行为,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 2.2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 对新开业的维修点严格技术审批,对现有维修点进行年度技术审验,对年审不合格的,该降级的要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书的要坚决收缴,决不迁就。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建议成立市级培训基地,可以采用远程教育、函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发放统一教材,然后集中考核,统一发证,提高培训质量。对持证异地从业的修理工,应实行属地登记注册制度,
9、由当地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纳入日常管理。各县、市、区建立农机消费维权监督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在以换件修理为主的今天,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关键是要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开展经常性的农机零配件抽检工作,严禁其上柜销售,防止损害购买者利益。 2.3 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农机主管部门先要为维修点和维修工人的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讲解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运用、帮助修理改善内部管理、组织修理点间的技术经验交流等。农机部门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尽可能为修理点提供维修信
10、息,增加农机维修业务渠道,提高维修点经营效益。利用与保险公司良好的关系,将事故车辆介绍给信誉好的修理点进行维修,建立农机维修示范点。对高新农机具要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维修结算定额,使维修网点在从事维修经营活动中,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供执行,对修理项目所需工时、材料和机械费用等有较为权威的结算依据。只有这样,农机维修网点才有章可循,才能保证维修服务质量,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4 加强农业机械“三包”期内的维修管理工作 农机管理部门依法受理消费者对农机产品的投诉,责令产品的销售者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承担 “三包”期内的责任和义务,及时提供免费修理业务,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配件,承担有关修理和费用,维护销售者、生产者的信誉,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机在使用和维修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机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了农机事业向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务必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以求尽快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机的科技含量,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