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2 页河 北 XXXXX 有 限 公 司受限空间应急指导书2018 年 4 月 12 日第 2 页 共 12 页目 录1. 定义 .32. 适用范围 .33. 目的.34. 常见事故类型及原因.35. 组织机构.46. 受限空间管理要求.47. 权限与责任.68. 作业步骤与安全措施.89. 记录管理910.应急处置方案与流程.1011.相关文件.11第 3 页 共 12 页一、定义1.1 受限空间受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1.2
2、受限空间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1.3 三不进入“三不进入”:是指没有经批准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1.4 空气浓度限值空气浓度限值 :是指氧气浓度高于 19%且低于 23.5%;硫化氢浓度低于 6.6ppm;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容许浓度(TWA)之 25% ;引火性液体之蒸气或可燃性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之 10%;不得有其它环境状况会引起劳工生命或健康立即危害者。二、适用范围局限空间作业缺氧危险作业三、目的为防止局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可能引起之危害,使作业程序制度化,故订定本指导书。四、常见事故类型及原因4.1 有
3、限空间作业常见的事故: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他危害,如淹溺、触电、高处坠落事故也较多,还包括灼伤与腐蚀,第 4 页 共 12 页高温作业引起中暑;尖锐锋利物体引起的物理伤害和其他机械伤害等。4.2 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存在危险危害物;通风不良,致危险危害物聚集;没有采取通风、防护措施,或者防护装备失效;监护不力;引火源;作业伤害等。五、组织机构六、受限空间的管理要求6.1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辨识标识(2)建章立制(3)专项培训(4)装备配备(5)作业审批(6)现场管理(7)发包管理(8)应急救援。6.2 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
4、、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总经理(组长)行政后勤经理 车间经理 现场工程师师安全员施工单位经理施工作业人员第 5 页 共 12 页6.3 企业应当对本施工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6.4 企业应当按照受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
5、照方案进行作业。6.5 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6.6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 30 分钟。6.7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6.8 在有限空间作业
6、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企业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第 6 页 共 12 页6.9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 30 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6.10 受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6.11 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
7、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6.12 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6.13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6.14 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
8、和器材。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6.15 企业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第 7 页 共 12 页6.16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七、责任与权限 7.1 作业监护人责任与权限7.1.1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7.1.2
9、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拒绝作业。7.1.3 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受限空间作业人数,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7.1.4 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保管。7.1.5 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7.2 作业人员职责包括:7.2.1 作业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穿戴防护用品。7.2.2 持有经审批同意、有效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方可施工作业。7.2.3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
10、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第 8 页 共 12 页7.2.4 作业人员遇有对违反本制度的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7.2.5 应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7.2.6 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八、作业步骤与安全措施8.1 作业步骤8.1.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需先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相关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并使用合格的专用仪器
11、进行检测,分析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缺氧、富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负压等危害因素,符合作业条件后,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8.1.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负责人必须与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交底,对需进入作业的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对进受限空间作业内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施工作业环境进行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现场安全负责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督。8.1.3 进入受限空间涉及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办理相应的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作业许可证。第 9 页 共 12 页8.1.4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完工后,相关负责人与施
12、工作业现场安全负责人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完工验收栏中签名。8.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做好如下安全措施:8.2.1 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8.2.2 根据需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8.2.3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实行“三不进入”,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同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在受限空间入口处应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告牌或采取其它封闭措施。8.2.4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
13、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8.2.5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8.2.6 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8.2.7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8.2.8 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工作。第 10 页 共 12
14、 页8.2.9 发生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并至少有 1 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8.2.10 作业停工期间,应防止人员误进,在受限空间的入口处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告牌或采取其它封闭措施。九、记录管理9.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保存期为 1 年。9.2 当作业中断 4 小时以上时,再次作业前,应重新对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予以确认;当作业内容和环境条件变更时,需要重新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十、应急处置方案与流程10.1 发生事故后,行政部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拨打 119 和 110,以尽快得到消防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救助。10.2 应急救援分为:自救、无需进入救援、进入救援。如消防和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而组织救援时:尽可能采用非进入救援;救援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以下情况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救援:有限空间内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 IDLH 浓度。10.3 自救:由于危害的紧急性与急迫性,并且进入人员最清楚其自身的状况与反应,通过自救方式进行撤离比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更快、更有效,同时,有可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因此,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