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编号:18-19yw-2124.1 主备人: 王萍萍 课题 4.田家四季歌第 1 周第 1 课时(总 2 课时)知识与地位田家四季歌选自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诗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活。教学重点1认读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学会多音字“场” “了”,能正确书写、组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材分析考点分析字词句的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储备1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场” “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感受四季之美。学情分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感受四季之美、劳动之美。教学目标学科维度引导学生体会各个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及景色的美丽,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2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大家看看这几张图片,能说出分别是哪个季节吗?(让学生看图猜季节,指名回答)2导入新课:一年四季,风光不同,人们的活动也不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国从南到北,种植的农作物不一样,
3、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四季农事活动的课文。(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鼻音“农、年” ,前鼻音“辛” ,平舌音“桑、虽”和翘舌音“场、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季、肥、农、归、年”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忙”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戴、辛、苦、吹”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谜语示例:忘字无心,怀字有心,忘怀参半,任务不轻。(谜底:忙)(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肥”左边写得窄而长,右边写得宽而短,竖弯钩竖短弯长,圆
4、润有3力。“农”秃宝盖稍窄,撇捺向左右伸展,竖提写在横中线下、竖中线稍左处,长撇要露头,短撇不出头。“忙”的竖心旁先写两点,左点低右点高,再写垂露竖;右边横略长于竖折。“戴”是半包围结构,左下结构复杂,要写得小而紧凑,分布在竖中线左侧;右边“戈”的横和斜钩要长,包住左下部。“辛”的字体结构沿竖中线左右平均分布,首笔点和末笔悬针竖都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最长,写在横中线上,笔尾稍向上抬。易错提示:“季”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了横;下面是“子” ,不要写成“于” 。“农”注意笔画顺序,第四笔是竖提,第五笔是短撇。“归”左边起笔是短竖,不要写成两撇;右边先写中间一横,再写底横。“年”注意笔画顺序,第
5、三笔是短横,第四笔是短竖。(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季李(桃李)学(学习)肥把(扫把)吧(走吧)农衣(衣服)浓(浓厚)忙亡(灭亡)芒(芒果)4归扫(扫地)妇(妇女)苦古(古诗)菇(蘑菇)(4)多音字辨析。了 ( lio) 了 解 一 目 了 然( le) 知 道 了 开 花 了 )场 ( chng) 场 院 一 场 大 雨( chng) 广 场 场 地 )辨析:1.“了”表示“完毕,结束” “完全(不),一点儿(也没有)” ,或者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时,读 lio。读作轻声 le 时,有两种情况: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用在句子的末尾或
6、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2 “场”在作名词,表示“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辗轧谷物”“集、集市” ,或者作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时,读二声 chng,如“大战一场、空欢喜一场” 。在表示“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 “舞台”“事情发生的地点” “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等意思时,读三声 chng。(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节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纠错,注意两个儿化音词语:麦苗儿、桑叶儿。2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一个农民在田地里干活儿),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7、出示“农”字的字理图,讲解“农事”一词。明确:“农”字:上面是两棵树,下面是一把农具,意思是砍伐树木,变成田地,用农具干活儿。农事,指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3课件集中出示 4 幅插图(图上画的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风景)5,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交流。板书词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引导学生认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说一说自己的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然后要鼓励学生说不同的句式,比如感叹句、疑问句等。明确:春天踏青、放风筝,夏天游泳、赏荷,秋天爬山、赏红叶,冬天滑冰、堆雪人、打雪仗。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四季歌是根据时序的递变,去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后所编的反映大自
8、然规律的一种歌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首按季节顺序抒唱的儿歌,它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田家四季不同的农事,来帮助我们认识四季的气候变化和相关的农业常识。五、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4 田家四季歌季 吹 肥 农 忙 归 戴 辛 苦 年教学反思6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当堂达标检测姓名: 班级: 分数: 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6 分)co yu qi青( ) ( )是( )天hung xing dng金( ) 清( ) 寒( )二、用下列生字组词。 (9 分)草( ) ( ) ( )冬( ) ( ) ( )秋( ) ( ) ( )7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课堂教学
9、设计编号:18-19yw-2124.2 主备人: 王萍萍 课题 4.田家四季歌第 1 周第 2 课时(总 2 课时)教材分析知识与地位田家四季歌选自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诗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活。8教学重点1认读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学会多音字“场” “了”,能正确书写、组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考点分析字词句的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储备1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场” “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
10、顿。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感受四季之美。学情分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感受四季之美、劳动之美。教学目标学科维度引导学生体会各个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及景色的美丽,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四季、春季、春风、月光、秋季、身体、辛苦、冬季、棉衣。2提问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田家四季歌 ,儿歌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田野里的四季美景,了解田家四季的生活。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生观察教材图一,借
11、助图画学第一节。9(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用上学过的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明确:春天到了,温柔和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大地。万物复苏,开始萌芽生长,花儿盛开,绿草茵茵,蝴蝶飞舞,麦苗青青,桑叶茂密。田野里充满了生机与希望。(2)思考:怎样理解句中的“嫩”字和“肥”字?明确:“嫩”写出了麦子刚长出来的茎叶娇嫩而柔弱的特点。 “肥”写出了桑叶长得茂盛,绿得发亮的特点。2学生观察教材图二,借助图画学第二节。(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用上学过的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明确:夏季乡村正是农忙季节,村庄里男女老少谁都不会空闲。采桑养蚕的活儿刚刚干完,紧接着又要忙着插秧。农人们从
12、早晨一直忙到很晚很晚。(2)思考:第二节的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哪句话告诉我们农民耕作很辛苦?明确:第一句话交代了夏季主要的农事活动采桑养蚕、插秧。第二句话写出了夏季农事繁忙的特点。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3学生观察教材图三,借助图画学第三节。(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用上学过的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明确:秋天到了,稻谷成熟了。金黄的稻谷堆满了场院,粒粒散发着清香。农人们虽然收割辛苦,但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幸福。(2)思考:“喜洋洋”一词表达了农人的什么心情?为什么说“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明确:表达了农人们喜悦的心情。因为一年的付出有了收获,稻谷丰收了,即使再辛苦,心里也
13、是甜蜜的。4学生观察教材图四,借助图画学第四节。(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用上学过的词语,把句子说完10整,说通顺。明确:冬天到了,北风吹,雪花飘,人们都穿上了暖和的新棉衣。这时候,一年的农事都忙完了,大家聚在一起,高兴地享受着农闲生活。(2)思考:为什么到了冬天“农事了”?明确:因为冬天气候严寒、阳光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不适合农业耕作。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谈话总结:这首儿歌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勾画了四幅田园四季风景画,重点介绍了四季农事,赞美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农民一年四季辛勤耕种,收获了农作物,也收获了快乐!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更要像农民伯伯一样做一个勤劳的人。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4 田家四季歌田 家 四 季 歌 春 :麦 苗 嫩 、桑 叶 肥 万 物 生 长夏 :采 桑 养 蚕 、插 秧 苗 农 事 忙秋 :收 稻 子 、打 谷 子 大 丰 收冬 :农 事 了 、做 棉 衣 轻 松 欢 乐 赞 美 劳 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