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
2、学的心脏。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 、 “是什么” 、 “怎么办”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知识面较窄,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
3、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因此,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 、 “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我以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
4、使有些同学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我会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如在教学3 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3 的倍数都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困生只要有需要更要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是 3 的倍数与个位有关。 ”“真的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 “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
5、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才得以发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问 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特级教师张新华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如果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都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
6、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我带着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但作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所选择,灵活处理:对于比较简单的或是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的老问题,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要把它板书出来,重点讨论解决;对于那种也是新问题,然而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是比较复杂然而目前又不学习的问题,可以板书在黑
7、板旁边,鼓励孩子们课下研究。这样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且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也使学生意识到怎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诱导学生想问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想问意识。如在
8、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我联系本班同学作业加星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每位同学的得星情况来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如:“卢佳彤同学和张俊豪一共得了几颗星?” 、 “董佩茹得的星是赵彤珍的几倍?” 、 “卢翠香同学和梁晓敏同学相差几颗星?” 、 “第一大组的同学共得多少颗星?”对于学生所提问题,是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决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下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他们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活动中,学生亲历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问题意识进课堂,让学生从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中寻找问题,通过尝试、实践、反思、交流等互动形式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实验课堂以及今后的课堂才会真正有效率、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