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三点分析摘 要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的基本国情、利益的驱动、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重经济总量和速度而轻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原因。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完善政绩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质量;效益;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5;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49-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2、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制造国。但是,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明显而又持续的下滑。2000-2007 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 10.51%,2008-2012 年为 9.24%,而 2013 年、2014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 7.67%、7.4%。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困境中,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变化趋势,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注重经济增长总量和速度的偏好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
3、,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济增长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即便如此,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量还是比较大的。在高增长量的背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加大对资本、土地、劳动力的投入的基础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低。有数据统计显示, “1979-2008 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19.7%;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为 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70.4%;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为 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9.9%。 ”1然而,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是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
4、、出口”拉动的。投资有一个适度规模,当投资占比过高时,单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收益将减少,投资的单位产出效率必然会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效率按现行汇率计算,仅相当于美国的 1/10,日本的 1/20,德国的 1/6.以吨煤产出效率为例,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 28.6%,欧盟的 16.8%,日本的 10.3%,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 由于前期过度重视经济增长的总量和速度,导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紧缺而人口又多,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都要
5、依靠进口。在以高能耗为基础的增长条件下,我们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国际市场风险。以石油资源为例,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数据,2014 年美国石油液体能源对外依存度已下降到 26%,而 2005 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还高达 60%,相反,现如今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远远超过 50%。这样相比较而言,只要国际原油市场有些风吹草动,我国的经济必将受到影响。 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在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其他国家一样,遭到了工业化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拿近些年来备受国际关注的二氧化碳来说,在 2012 年 12 月初,英国丁铎尔
6、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自然杂志发表“全球碳计划”的研究成果。研究数据显示 2012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第一,比 2011 年增加了 9.9%。这一研究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三五年内并不会有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素质不高,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生产工艺上存在乱用化学试剂的现象,这样不可避免会增加环境的承受压力。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支撑力和环境的承受度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2.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暴露。 “发展中国家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常常具有技
7、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等特征,因而全社会很容易对有前景产业产生正确共识,在投资上出现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 ”3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体制对民间投资存在较大的限制,只有有限的部门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在以 GDP 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热衷于兴投资、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决策,追求短期 GDP 的扩张效应。这样,不可避免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从商务部信用评级和认证中心发布的2012 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在建筑、有色、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生产的传统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较为凸显,部分行业已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另外,在新能源行业中,近年
8、来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的倾向,大型锻件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患。这些产能过剩不仅使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会加大环境的承受压力,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产业结构失衡,缺乏具有创新性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过于注重总量的增加,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失衡。一是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占“31.4%”的农业就业仅提供了 10%的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工业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近些年,工业中传统的重工业占比较高,发展也较快。而轻工业占比较低,尤其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占比更为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2013
9、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为46.1%,而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相关数据,这一占比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国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缺乏具有创新性的主导产业。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由于我国缺乏具有创新性的主导产业,我国主要以廉价劳动力和环境破坏为成本,吸引一些能源、资源型企业转移到我国。这样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制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的为主。由“微笑曲线” ,我们看到,位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很低的,所付出的代价却很高。同时,从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数据,2012 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为1.98%,而同期德国、美国这一比例分别为 2.
10、92%、2.79%。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我们的企业还是我们的政府,对于具有创新性的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具有创新性产业的形成。 二、重经济总量和速度而轻质量和效益的三点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这种局面可能有很多原因,笔者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利益的驱动、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重经济总量和速度而轻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原因。 1.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率较低、经济基础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不高。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国一直是一个穷国,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的温饱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之后,发达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明显感觉
11、到与发达国家的这种差距,我们也急切的希望改变这一差距。因此我们坚定信念,一定要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发展,赶上甚至是超过它们目前的水平。而注重总量和速度的增长模式,恰好又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民众这种急于赶超发达国家的心理,不可避免的会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利益驱动。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也驱使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恰好迎合了逐利者的口吻。尤其是一些小的民营企业,更是热衷于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当然除了企业之外,政府也受利益驱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以兴投资、上项目,来做大 GDP。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
12、展,更能缓解“地方财政艰难的局面” 。地方政府的税收驱动和一些企业的贪婪欲望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总量扩张型经济的发展。 3.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长期以来,我们简单地以 GDP 的增长率来反映经济发展的情况,在国家统计的经济发展指标中,GDP 是最重要的指标。在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GDP 更是最为重要的指标,虽然还有其他的考核指标,但多以经济增长和发展作为硬指标。因此,在很多地方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谁的 GDP 高,谁就是英雄。而 GDP 是用来衡量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指标,并不能反映人们的财富分配和实际生活的状况。这样导致了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发展的总量,忽视经济质量和效益。
13、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三点思考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务之急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完善政绩评价机制。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这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支撑。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另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
14、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机统一。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高度化,以高度化带动合理化,促进经济不断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促进市场经济主体逐利行为的合理合法化。对于企业盲目的扩张性行为,要通过资源价格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供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规范环保费的支付制度,改革污染费的征收费率,将环保费改征为环保税,这样不但能保障治理污染的经费来源,还能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化政策,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使企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规范政府的管理范围,遏制政府审批
15、产能过剩行业项目,规范政府利用垄断权力与民争利,以削减政府以寻租为目的的利益驱动。还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政府潜意识的将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3.完善政府政绩评价机制。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则通过“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干预。中国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发展经济的国家, “看得见的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政绩评价机制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最直接的动力。完善政绩评价机制,不仅要看 GDP 这个硬指标,更重要的是关注民众实际生活条件状况和收入的差距,同时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加大这一指标的占比力度。建立和落实政府官员的政绩追踪机
16、制,对于在任期内,过于依赖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上项目、扩规模的政府官员,要给予警告,必要时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我们也要对官员所批示的项目进行追踪考核,若干年之后,该项目如果是因为当时政府官员自身的原因而导致工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官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限制政府做大 GDP 的行为,迫使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 (5). 2沈坤荣,李子联.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J.经济学动态,2011, (1). 3林毅夫等.“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 (10).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