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994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意识形态转型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紧密相连,新的时期如何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同时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是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回答的时代问题。从意识形态转型的视阈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35-02 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江泽民在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时提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2、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胡锦涛立足于改革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强调“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更是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建党建国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保障。 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多维的客观存在,本文谈及的意识形态转型,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从党的事业的壮大以及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转

3、型过程中继续保持生命线地位,本质上是源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因为“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提出,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转型的内在必然要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由革命到治理的变迁过程中,其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转型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来源。 一、 中国共产党的转型与意识形态变迁 意识形态与政党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意识形态是政党的基础、灵魂和旗帜。特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建立的

4、前提,没有意识形态支撑的政党极容易失去发展的方向与动力,最终走向政党的消亡。与此同时,意识形态还是政党获得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哈贝马斯在谈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时指出:“任何一种政治系统,如果它不抓合法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这也就是说,就无法永久地保持住它的成员们紧紧地跟随它前进。 ”般而言,政党的合法性,就是指政党的政治权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社会成员的赞同和拥护。政党的合法性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政党要想长久地存在下去,就要不断地为提升政党的合法性而努力。而意识形态的思想教化、价值引导和社会整合功能,则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进而维

5、护政党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当然,“要使意识形态成为达到自己目标的有效工具,政党必须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并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地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方位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党的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位置由边缘走向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当前中国革命存在问题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正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革命斗争的指导作用。在社

6、会意识形态的争夺战中,马克思主义是同封建文化保守主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以及社会改良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较量,通过激烈的争论甚至是斗争的过程,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不容回避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并未掌握国家政权,马克思主义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指导思想,并未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形成提供政治条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走向了中国政治思想舞台的中心。 第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逻辑从革命走向治理。20 世纪初至中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国势力的欺凌压迫,以及国内政治体系的解

7、体崩溃,因而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以及重建政治权威、恢复社会秩序,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前提。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政权,而阶级革命无疑也成为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全部主题。 “随着革命型意识形态的正向功能发挥结束,革命所具有的正当性便逐渐消失,取而代子却以治理的意识形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任务、角色地位以及工作方式手段相应发生了转换。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从革命到治理的转变有其曲折和跌宕,某种程度上讲, “文化大

8、革命”的历史错误就是革命理想的逻辑与执政建设的现实相冲突的产物。自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紧随改革开放战略措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党的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之下,不断实现由革命到管理再到治理的全面转型。 二、思想政治教肓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根源 之所以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现代化的转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也经历从革命到治理转换。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意识形态发生着纷繁复杂的交流交融交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根源,主要是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

9、的意识形态转型直接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有一定的阶级或者政治集团,为达到必要的政治目标,从而有目的性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影响,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换而言之,意识形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核心成分,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转型,直接引起了全部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型” ,必然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任务功能等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调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持续获得合法性的内在要

10、求。如同 1920 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全部关键,就是我们正处在转折时期即过渡时期,正处在有着某些曲折的、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的时期” ,因而“现在我们应该注意把全部宣传鼓动工作从为政治和军事服务转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从革命转向治理的现实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契机。执政党意识形态这一系列深刻的变动和新的变化,直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将意识形态理解为集中反映一个政党的价值信念或目标追求,那么现代

11、化事实上已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迫切的希望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美国学者雷迅马在分析美国的现代化战略时指出:“现代化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科学上的学说。现代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一个概念框架,这个框架中融汇了美国人对美国社会的性质以及对美国改变世界的特定部分一即那些在物质和文化上都被认为有缺陷的地区一的能力的一组共同的假设” ;而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代化的确反映了一种世界观,而正是在这种世界观之下,美国的战略需求和政治选择才能够被表达、被评估、被理解。”由此可见,现代化实际上是美国实施全球霸权统治的有效武器。反观1840 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是在中国

12、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国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继经历了“工业化强国” “四个现代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过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更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可以说,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战略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53 页. 2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M.

13、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74 页. 3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 1 月 22 日. 4 美道格拉斯?诺思,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58 页. 5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第 264 页. 6 谢忠文.从革命到治理:1949-1978 年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1 年,第 2 页. 7 美雷迅马,牛可译.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一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第 8-9、13 页. 8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4 页. 9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2 年,第 2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