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3331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妇 科中 医 诊 疗 方 案 (试 行 )2目 录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中医诊疗方案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卵巢早衰中医诊疗方案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2、、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3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 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 7 天以上但少于 15 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2)次要症状: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或经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或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神

3、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脉滑数,或沉细弱。具备疾病诊断中(1) ,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 12 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 年,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4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二)证

4、候诊断1血瘀证: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3湿热蕴结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4气虚证: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证治法:活血化

5、瘀,固冲调经。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中成药: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2阴虚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推荐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合二至丸(医方集解 )加减。生地、地5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 、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中成药:裸花紫珠片、葆宫止血颗粒、宫血宁胶囊等。3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推荐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 )加减。龟甲、黄芩、白芍、椿根、白皮、黄柏、香附等。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4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推荐方药:举元煎(景岳全

6、书 )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二)针灸治疗1艾灸取穴:艾灸隐白(双) 、大敦(双) 、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敦可交替灸治,每日 3 次。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2针灸(1)针刺断红穴: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穴之上都穴取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 1.52 寸,留针 2O25min,每日 1 次。针刺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2)体针疗法:取穴:虚证则补虚扶正:关元、三阴交、肾俞。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6三里;阴虚加然谷、阴谷。针刺用补法,酌情

7、用灸。实证则泻其实邪: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血瘀加地机、气冲、冲门。针刺用泻法。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发布,2002 年)1疾病疗效评定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疗效指数(n)=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经期恢复 7 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亦较前减轻。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经期无改善,积分减少30%。2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月经期恢复 7 天以内;显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明显

8、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 2 个等级;有效:月经期延长症状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 1 个等级;无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二)评价方法在患者就诊不同时间进行评分。7附表:中医症状评分表主要症状 计分 正常(0 分) 轻( 2 分) 中( 4 分) 重(6 分)经期 7 天以内 8 9 天 10 12 天 1314 天症状体征 计分 正常(0 分) 轻( 1 分) 中( 2 分) 重(3 分)经色 暗红1.淡红 2.鲜红 3.暗1.淡暗 2.紫红 3.紫暗 4. 深红经质 不稀不稠1 .质 稀 2.质 稠 偶 有血 块 1.质 清 稀 2.较 多 血 块 3.混杂 黏 液痛不可

9、忍,反复发作,辗转不安痛经 无 偶有轻微疼痛 中度疼痛腰腹胀痛 无 偶有腰腹胀痛中度腰腹胀痛腰腹胀痛不可忍,反复发作五心烦热 无 手足心发热手足欲露衣被外,时而心烦手足欲握冷物则舒,心烦不宁大便秘结 无 便干难解大便秘结,34 日一行腹胀,大便硬结,4 日以上一行口干 无 微干口干较甚,饮水后可缓解口干重,唇裂,饮水后不能缓解带下 带下量少 带下量多,色黄 带下量多、 带下量多、质稠、8质稠、异味 臭秽神疲、懒言无精神不振,不喜多言精神疲倦,懒于言语精神极度疲乏,不欲言语纳谷少馨 饮食正常饮食无味,食量未减食欲差,饮食减少 1/3无食欲,饮食减少2/3 以上积分 分 轻度12 分 中度 132

10、4 分 重度25 分舌质 1. 舌紫黯,有瘀斑 2. 舌质红 3. 舌淡红 4.其他(请写上内容 )舌苔 1.苔薄白 2. 苔薄黄 3. 黄腻 4.其他(请写上内容 )脉象 1. 脉沉弦涩 2. 脉细数 3. 滑数 4.脉沉细弱 5.其他(请写上内容 )9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2001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 中医妇科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2)症状:盆腔

11、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2西医诊断:参照 2007 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 8 年制及 7 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 年第二版)拟订标准:(1)症状: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采用超声检查标

12、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10附件肿物。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 10cm 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盆腔 MRI:根据 MRI 和 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血清 CA125 值200 U/ml。(二) 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2寒凝血瘀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3.湿热瘀结证: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舌质紫黯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痰瘀互结证: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拒按。平素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舌黯,苔白滑或白腻,脉沉。5肾虚血瘀证:下腹结块,经期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不孕或易流产。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或有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黯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