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63496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解答的应用题。由于解决问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所以成为小学阶段学生最难以掌握的,最灵活多样的题目类型之一。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1、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问题,都是若干个简单问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问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

2、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问题到解答两步解决问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问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解决问题,是两步问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解决问题基本相同。2、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是解答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解答两个步骤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所解答的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教学多步解决问题时,可先准备一些连续的简单的解决问题。如:(1)学校买了

3、4 个书架,一共 96 元。每个书架多少元?(2)每个书架 24 元,学校买了 6 个,共要用多少钱?通过简单解决问题(1)和(2)的分析、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题(1)的问题“每个书架多少元?”是题(2)的已知条件“每个书架 24 元”。如果把题(1)中的已知条件“学校买了 4 个书架,一共 96 元”代替题(2)中的“每个书架 24 元”,便可得出“学校买了 6 个书架,一共 144 元。这样,利用一个个简单得解决问题组成所求的多步解决问题,寻找出中间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间问题与基本数量关系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两步骤解决问题一般可以从条件上或从问题上分析其数量关系。

4、当学生对找中间问题较熟悉时,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写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或从条件入手,由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解题的步数也可能不一样,使学生尽量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避免学生盲目地运用加、减、乘、除法,随便去套题中的数字。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一)作图解决问题的方法线段图在解答分数问题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教过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都会对运用线段图来解答分数问题情有独钟,但线段图在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同样也会发挥其直观、形象作用。如:1、哥哥像妹妹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妹妹是 9 岁;妹妹到哥哥现在这样大时,哥

5、哥是 24 岁。兄妹俩人现在各是多少岁?这题看上去似乎条件不足,小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哥哥和妹妹之间的年龄关系。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找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妹妹现年-9 岁=哥哥现年-妹妹现年=24-哥哥现年最短的线段是指妹妹 9 岁,最长的线段是哥哥 24 岁24-9=15(岁)153=5(岁)哥哥现在的岁数:24-5=19(岁)妹妹现在的岁数:9+5=14(岁)(二)列举信息的方法平面上有 16 个点,点与点之间横向与纵向的距离都是 1 厘米,求通过这些点能够连出多少个正方形?分析:(1)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有 9 个;(2)边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有 4 个;(3)边长为 3 厘米的正

6、方形有 1 个;通过这些点能够连出 14 个正方形。枚举探求是指通过举例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枚举筛选法是指解某些数学题时,有时要根据题目的一部分条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另一部分条件检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一种不断地变更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试错与筛选的过程。(三)、动手做的方法这是一种通过探索性动手操作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块内容时,动手做的策略就会显得很有效。如:在讲授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新课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条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不要给太多的暗

7、示,要把实际操作策略的选择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操作策略的多样化。这一课时的例 1 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行,在小组里交流。学生的动手做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人用小棒摆,有人在钉子板上围,有人在方格纸上画,有人沿着直尺画,还有人直接用小剪刀剪的等等如:“每条船最多可坐 6 人,50 名同学需租几条船?”常见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计算一下,506=8(条)2(人),故得租 9 条船。但这样学习组织缺乏对问题多种解决策略的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1)86=48(人),8 条船可坐 48 人,多 2 个人,需租 9 条船。(2)6 个 6 个地加,共加 8

8、 次余 2,需租 9 条船。(3)从 50 里一次减去 6,减去 8 次后还有 2 人,需租 9 条船。(4)68=48(人),610=60(人),8 条船只能安排 48 人,不够,而 10条船太多了,所以需租 9 条船。四、方法指导注意的问题(一)考虑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解决“在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 5 人,33 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凳子”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准备 7 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 335

9、,判断至少应准备 7 张凳子;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 56=30,3033,因此至少要准备 7 张长凳。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体验,简

10、单传授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其学习能力也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方法逐渐得到积累和丰富。当他再次遇到问题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同学间的合作探索,找到合理的策略,使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策略的作用,不要简单地给予。面对一条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当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之后,教师再带着大家一起来交流,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也体会到问题解决时不同方法间的差异。具体解决问题要以学生的相互指导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问题解决的过程本应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之间由于生活背景、知识

11、储备、思维习惯,甚至性格气质等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性,体现出个性特点较为明显。这种差异本身就是课程的资源。为此,在数学学习中,包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可能切断、更不应人为地阻碍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指导。反之,我们要发挥学生间相互指导的作用,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间的评价指导结合起来。这样,更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有效的策略内化,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方法的培养也需教师的精心选题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哪种技能的掌握都要勤加练习。可是对于问题解决来讲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要练在“点”上。练习的题目要有代表性,全面性。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识,又有拓展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慎重选题:做多了使学生对问题解决有厌恶感,做少了又起不到巩固的效果。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抛弃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通过其它的途径,潜移默化地通过评价的方法,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之,在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摆正角色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聪明些、精明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