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摘 要基于产学研合作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开展区域技术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服务模式。通过引进科研单位、转移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建立研发创新平台等实现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科研创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烟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烟台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20-02 目前,烟台市有工业企业 6 万多家,规模以上的有 3000 多家,年经济增长值超过
2、 4000 亿元。2012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7.04 亿元,出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手机电脑、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三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GDP 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全国前二十,全市 R&D 经费总额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119 家发展到 200 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达到 35000 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500 家。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科技经济发展目标是使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
3、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新组建 20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发展 20 个达到百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争取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10 项以上;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3。要实现这一切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从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多方位为烟台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科技支撑。 1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技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供需脱节。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找不到转化单位或研究脱离市场需求,另外,企业找不到可以产业化的成果或理想的科技支撑,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科研机构
4、、企业之间的供需资源共享,是实现产学研合作有效推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将会实现科技资源全国研企共享,加快科技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体系中的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是一个集技术需求发布、成果转移转化、专家汇集、产学研合作动态、专家评审、高精先进仪器共享为一身的烟台市唯一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调研企业、走访科研机构、收集最新科技成果、完善专家库建设、设立专家评审窗口和高精仪器研企库等实现烟台市科技资源共享,为院地校企高效、准确对接打造了便利的通道,为我市与各个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架起了畅通的桥梁,加快国内各地科技要素向烟台生产力方面的转化。 目前,平台
5、的建设围绕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需求,已发布我市所有行业企业技术需求 400 多项。需求包括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技术瓶颈、产品的升级改造、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技术转让、联合研发、新产品需求等。走访中科院 40 多个院所、国内高校 50 多所,并与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收集发布科研机构最新科技成果 4000 多项,涵盖了 5 大传统产业、5 大新兴产业、10 大产业集群和我市经济“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 7 大领域。促成合作项目 100 多项,许多项目销售收入一个多亿,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6、。引入一所驻烟科研机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这是中科院唯一一所国家级药物研究机构设立的首个分所,为我市新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入库累计专家 1000 多人,实现科研成果网上审阅随机搭配,提高评价真实性。这些资源通过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整合,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快速的传递,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推动各项科技要素形成组合体,捆绑式向烟台经济产业转化。 2 引进转移转化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学研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移转化。自 2007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筹委会会议召开之后,全国各地便开始建立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服
7、务体系建设期间,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促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根据烟台产业经济的特点,以实际为依据、以创新发展为目的,通过科学分析,尝试从点、线、面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种服务模式的探索,加快高新技术引进转移转化的进行5-6。 2009 年举办了校两分院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洽谈会,邀请到清华、北大、中科院北京分院、沈阳分院共 200 多位专家在烟台发布了各单位的最新科技成果,600 多家企业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对接。现场达成 40多个项目的转移转化,签署 10 多个框架协议和全面合作协议。2010 年举办上海高校烟台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邀请到上海 17 所高校的 5
8、0 多位专家在烟台进行科技成果发布,达成 10 多项合作。2011 年进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后承办了“中国工程院第 121 场工程科技论坛,邀请到了多位院士,组织了食品轻工业专场论坛。促成了多个研企对接。2012 年通过进一步改变思路,举办了中科院力学所烟台成果发布会、中科院龙口成果发布洽谈会、清华大学创新型企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暨技术交流研讨班等多种模式的服务方式,促成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和多项先进技术的引进。这些项目通过技术引入转化、联合研发、人才输出等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企业强大的科技支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角逐能力,给区域经济带来了很多的收益。 近几年,烟台经济虽然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外
9、市场萎缩的不良影响,但随着转移转化项目的逐年增加和大量先进技术的引进,整个经济体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抵御不良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市场始终保持稳定运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快速推进。 3 促进科技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 中科院产学研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烟台的经济发展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以国内重点科研机构为依托,通过双边或是多边合作,以项目为载体,以综合服务烟台经济社会为目的7,在烟台地区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提升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 目前该体系以驻烟高校为固定科技支撑,以区域外其他科研机构为
10、流动支撑,根据烟台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引进可以壮大和拉动某一产业的科研机构来加强固定支撑。为了保证创新服务体系能够促进烟台传统 5 大产业和新兴 5 大产学快速发展,加快“5510 工程” 、 “8515 工程” ,科技创新“6 个十工程”的推进,自 2010 年以来,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组的推动下,烟台市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推动了“长效缓控释和靶向制剂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的成立。2012 年随着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 5 家院士工作站获批,烟台的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 19 家
11、,其中与中科院合作的有 8 家,进站院士 20 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级创新产业联盟 2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76 个,使烟台市的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得到完善。 一个科研院所的成立,不单为烟台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也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优秀人才,解决了烟台市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困境。烟台地区三大科研院所的相继运行,已为烟台市引进了二三百名优秀人才,为烟台经济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使蓝色产业中的养殖、生物利用等方面科技含量明显提升。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或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奠定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龙头地位和产品销售潜在的领先优势
12、,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一个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不仅可以帮助一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可以解决整个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为特定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战略性建议,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的加速形成。 4 创新体系建设对烟台经济发展的长效影响 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中科院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为烟台市架起了随时与国内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全方位科技合作交流的畅通渠道。在海洋生物综合利用、近海开发与保护、电子信息、智能控制、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不仅取得了区域外一流科研机构的全力支持,而且建立了本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长效催动力。在科技、科研、人才等方面可以对烟台经济发展实现有针对性的专项科技服务,对合力快速推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支撑,对“三区”建设后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活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烟台市科学技术局.烟台市“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EB/OL.烟台市科学技术局,http:/ 2李荣融.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