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现状特征与制度安排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市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居民休闲时间的总体状况和基本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城市居民每天的休闲时间偏少;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基本稳定,部分人群甚至有所减少;城市居民普遍对目前的休闲时间不满意;在休闲时间制度安排上,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增加集中的休闲时间。研究还表明休闲时间对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国民休闲的时候要把休闲时间的制度安排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文章最后提出了落实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制度、以集中休闲时间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休闲时间制度安排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时间 现状特征 制
2、度安排 城市居民 研究设计与问卷调查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现象比较突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城市居民。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预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工作日每天的平均空闲时间、每周大概休息几天、每年的带薪年休假、空闲时间够吗、空闲时间有什么样的变化、希望平均每天的休闲时间、最需要什么样的休闲时间安排等 7 个方面,对居民休闲时间现状以及居民对休闲时间的感知和期待进行调查。本文选择杭州作为案例城市进行调查,在广场、商场、超市、小区公共游憩区等人流量较大且大部分人处于停留状态的公共场合现场,随机发放 1025 份问卷并全部回收,经过删选后,得到 952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 92.8
3、8%。问卷分析使用统计软件 SPSS18.0。对所有项目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正态分布检验,表明所有选项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 3.0,可认定本研究各选项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对休闲时间量表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到 Cronbach 系数为 0.715,对于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问卷这个信度可以接受。研究样本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如表 1 所示。 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以及感知和期待的基本情况 在 SPSS 软件描述统计基础上整理得到表 2。从表 2 中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一是总体上我国城市居民每天的休闲时间偏少。从工作日每天的平均空闲时间来看,有一半以上(50.9%)的人在 3
4、小时以下,24.6%的人甚至不到 2 小时;从每周的休息时间来看,排除不适用双休日制度的人群(如教师、自由职业者和全职太太等) ,还有 38.3%的人没有享受到双休日,四分之一的人(25.1%)只有 1 天及以下的休息时间;从每年的带薪年休假来看,排除不适用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人群(如教师和自由职业者等) ,76.4%的人只有不超过 10 天的假期,52.8%的人只有不到 5 天的假日,25.%的人甚至 1 天带薪年休假都没有。 二是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基本稳定,部分人群甚至有所减少。在被调查者中,有 34.8%的人回答自己的休闲时间比上一年有所减少,有将近一半的人(49.4%)回答没有什么变化,只有
5、 15.9%的人回答有所增加。这和近年休闲制度比较稳定有关,可以对比的是王琪延(1999) 、王雅林(2003) 、马惠娣等(2004)的调查表明休闲时间普遍增加。 三是城市居民普遍对目前的休闲时间不满意。超过一半的人(50.2%)认为自己的空闲时间太少,28.2%的人认为刚好,只有 18.7%的人认为比较充分。这也反映了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现状和期待的比较上。74.5%希望每天能够有 3 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这明显高于目前每天拥有3 小时以上空闲时间的人占的比例(49.1%) 。如果将城市居民目前每天平均空闲时间减去其希望的平均每天空闲时间,可以发现,只有 10.0%的结果呈正数,也就是说只有
6、10.0%不希望增加休闲时间,而 90.0%的人都希望至少拥有不少于目前长度的空闲时间,59.7%的人希望拥有比目前多 1个小时以上的休闲时间。 四是在休闲时间制度安排上,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增加集中的休闲时间。对“最需要什么样的休闲时间安排(单选) ”的问题,回答最希望增加带薪年休假、增加长假期、增加小长假、增加每周休闲时间的人合占69.8%,只有 10.9%的人希望增加每天休闲时间,另有 19.3%的人觉得目前很好,希望保持现状。 人口学变量对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以及感知和期待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了解不同人口学变量对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以及感知和期待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性别、年龄、文
7、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都对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以及感知和期待有一定影响,但是在 0.05 显著性水平下,婚姻状况有 4 项、性别有 2 项、月收入分别有 1 项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 0.01 显著性水平下,性别有 6 项、婚姻状况有 5 项、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各有 2 项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影响较小。年龄和职业在0.01 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说明这两个因素和城市居民休闲时间最为相关(见表 3) 。通过交叉表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各人口学变量如何影响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以及感知和期待。 性别:女性每周的休息时间比男性更充足,每周休息 1.5 天及以下的比例
8、,男性是 37.9%,女性为 28.4%;女性对于较长休闲时间的偏好要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选择增加带薪年休假、增加长假期、增加小长假的比例为 50.5%,而女性为 54.7%;女性对于休闲时间现状也更满意,希望保持现状的有 21.1%,而男性仅为 17.4%。 年龄:3544 岁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明显较少,有 44.7%不足 2小时,而 61 岁以上的则有 57.1%的人有 5 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由于我国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工作年限有关,交叉表分析也体现了这一点,2534 岁、3544 岁、4560 岁的人群分别在带薪年休假 15 天、610 天、1115 天中占有最大比例。在对空闲时间的认知上
9、,61 岁以上的人群只有 5.8%认为空闲时间较少,而 2534 岁、3544 岁的人群则分别有 60.5%和 62%认为空间时间较少。反映在制度诉求也有明显差异,和 3544 岁人群对各种休闲时间制度安排诉求较为平均不一样,2534岁的人群最希望增加带薪年休假,这可能和他们往往参加工作不久、带薪年休假较少有关。 文化程度:在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上,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空闲时间越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学本专科、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的人群每天休闲时间在 3 小时以下的比例分别是64.3%、52.1%、43.6%、 33.9%。但每周休息时间则相当不同,初中及以下的人群只有 13.6%享有双休日,
10、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学本专科的人群分别有 49.1%、58.2%享有双休日。在带薪年休假方面,初中及以下的人群能够享有的比例也明显偏低。尽管如此,对于空闲时间的认知,初中及以下的人群表示很充足的比例最高(25.4%) ,对休闲时间制度安排也更愿意维持现状(55.9%) ,这和其他群体存在明显差异。 婚姻状况:在对空闲时间的认知上,离婚、分居或丧偶的人群认为空闲时间较少的比例(40.0%)要比未婚(52.8%)和在婚(54.0%)人群低。婚姻状况和年龄有一定关系,未婚者以年轻人居多,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带薪年休假上,未婚者仅有 5 天以下带薪年休假的比例占 43.1%。 职业:公务员工作日每天的休
11、闲时间明显较少,有 40.6%不足 2 小时,但他们享有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71.9%和 78.2%) 。工人则有 50.0%的人没有带薪年休假,商贸服务和销售人员、普通企业员工也分别有 31.4%和 27.8%没有带薪休假。 月收入:月收入越高的人往往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较少,在 10000元以上的人群中,有 37.7%的人不足 2 小时,他们每周休息 1 天以下的也占到 31.2%;感觉休闲时间较少的比例也最高,有 67.3%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比较少或很少。30005000 元的人群则在享有双休日方面的比例最高,达到 60.1%。 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变量和休闲生活满意度的关
12、系 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变量(包括城市居民对休闲时间的感知和期待)对其休闲生活满意度有着较多的影响。除了“希望平均每天的空间时间”这一变量以外,其他休闲时间变量都在 0.01 水平下和休闲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特别是对空闲时间的认知和休闲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高达 0.4(见表 4) 。 交叉表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休闲时间变量和休闲生活满意度相关。表示自己休闲时间较少的人群中有 57.4%的同时对自己的休闲生活不满意或强烈不满意,而表示自己休闲时间很充足的人群该比例只有 5.5%。反过来说,表示自己休闲时间很充足的人群中有 64.6%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满意或很满意,而表示自己休闲时间较少的
13、人群该比例只有 8.2%。 对休闲时间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 (一)要将休闲时间制度安排作为国民休闲发展的重要内容 研究一方面发现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时间普遍较少,个别人群休闲时间还呈下降趋势,城市居民普遍对目前的休闲时间不满意,另一方面又表明休闲时间对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上述现象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大力发展国民休闲的时候要把休闲时间的制度安排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想方设法增加居民的休闲时间。 (二)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制度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不仅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不令人满意,即使是双休日制度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享受到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
14、就职业而言,工人、商贸服务和销售人员、普通企业员工等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最差,最需得到解决。 (三)休闲时间制度安排要将集中休闲时间作为重点 研究发现,在最期望的休闲时间安排方面,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增加集中的休闲时间,选择增加带薪年休假、增加长假期、增加小长假、增加每周的休闲时间而不是每天的休闲时间。针对上述诉求,休闲时间制度安排也应优先考虑方便居民形成更多较长的休闲时间段。另外,增加长假期特别是恢复“五一”黄金周也一直是公众期待的,国家在探讨新的休闲时间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因为诸如远程旅游等休闲都必须以较长的时间作为保障。 (四)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休闲时间制度安排 研究发现,不同人群休闲
15、时间数量、对休闲时间的感知和期待都有所不同,在进行休闲时间制度安排时要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如老年人基本上不存在休闲时间问题,这时候消费能力和社会服务等就是制约他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高收入群体虽然休闲消费能力较强,但休闲时间却较少,要推动高收入群体的休闲消费可能需要从提高休闲意识等方面入手;年轻人的休闲时间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往往对休闲时间的现状最为不满,对休闲时间的诉求最多,如何保障年轻人的休闲时间需要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带薪年休假主要和工作年限挂钩,对年轻人来说极为不利;部分学历较低人群虽然对休闲时间总体上诉求意愿不强烈,但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休闲,而是因为他们往往收入
16、也较低,更希望优先增加收入或无经济条件进行休闲,从制度上说可以考虑增加休闲方面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琪延,张卫红,龚江辉.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王雅林.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李峥嵘,柴彦威.大连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利用特征J.经济地理,1999,19(5) 4.蒋艳,李洪波.杭州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利用特征研究J.经济导刊,2011(12) 5.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王晶,孙瞳.男女两性休闲时间的差距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吉林省数据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0(1) 7.扈兵.我国城乡居民休闲时间分配差异的三维考量J.郑州航天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