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626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刍议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及管理摘 要:在油田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油田的地面建设工程。对油田工作而言,其地面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独特性,比如,其本身施工建设工期耗时较长、工作量大,并且相关工艺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不安全因素等等,所以,对相关项目的建设进行全方面的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极为突出,同时也是对各个项目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油田 地面建设 工艺 管理 一、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优化 油田产能建设地面工程是一项包括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注水、供水、污水处理、供配电、通信、矿建等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坚持地质、开发、地面系统“三位一体” ,整体优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2、,降低建设投资。运用合理的优化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期,适应滚动开发的需要,筛选出最优的规划方案,合理减少管理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油田地面系统从设计到运行的总体优化。站场布局、管网设计、运行管理和生产决策都力求使整个油田开发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最低,开发的可行性、经济性提高。随着油田开发和污水处理工程的完善,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将处理后的采出水作为注水水源回注油层以取代一部分清水。 在注水站场之间可以通过注水干线实现连通,站场之间实现水量调节,避免“部分站场满负荷运行、部分站场设备闲置”的现象,建立高效的注水网络,既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又节约了能耗,保证油田正常生产。针对不同层系的污

3、水不配伍特性,在工艺设计时考虑污水同层回注的原则,避免不配伍的污水混合后造成管路结垢。地面建设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情况,优选井区线路,形成水泥道路为主干路、砂石道路为次干道、钻前道路为支线的路网结构。油区干道需要基本贯穿整个油区,连通各大站点,既保障油区交通安全,提高迅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便油区的生产和管理运行,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油田开发的集输流程对比 单管小环状掺水流程:该流程取消了计量站,采用软件计量方式进行计量,解决了以往环状流程串井多集油环过长、掺水量不易控制、端点井回压过高等问题,同常规掺水集输流程相比,可以节省地面建设投资 30%左右,且生产运行平稳,易于管理,吨油

4、耗气一般为 15m3 以下。在原油物性较差、集中供热的情况下,应是首选流程。 单管枝状电加热集油流程:该流程的特点是单井生产的油、气、水混合物经井口管道加热器加热后进入集油干线,再经干线加热器加热后进集油站。电加热器全部有温控装置,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起停,间歇升温。此流程油井串联进站的工艺简单,管线用量少、投资少;但存在端点井比较多的问题,生产管理难度大,大面积开发且比较分散的油田不适于用。 双管掺水工艺流程:该流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被大规模采用,其特点是采用固定式计量方式,计量结果相对准确,井口回压较小,管理方便;但管线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双管掺水流程的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日后管线维护

5、工作量大;单管枝状电加热流程的缺点是管理不便,运行费用高,特别是大情字井油田的区块间距较大,如果出现停电,管理上很难处理;单管小环状掺水流程有投资相对较低、运行费用少、管理方便的特点,从长远角度看作为大情字井油田开发的主体流程是有利的,也是可行的, 三、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 辽河油田超稠油 50时的动力粘度为 5104-18.7104mPas,20“C 时原油密度 0.9980-0.10019g/cm3,超稠油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曙一区杜 84 块、杜 32 块以及洼 60 块等。但由于开采难度很大,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动用。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及油田稳产的需要,从 1996 年开始,逐渐

6、进入了超稠油开发阶段。经历了十多年攻关研究和生产运行实践,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为我国的超稠油开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填补了我国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领域的空白。 超稠油集油系统工艺技术之低含水期集油系统。超稠油特点是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流动性差。因此,不易输送、脱水。开采低含水期集油系统采取井口拉油方式,其条件及特点为:产液量小,含水少,管道集输热力、水力条件差,管输温降大、摩阻损失大;适于车运,建设速度快捷。 超稠油集油系统工艺技术之高含水期集油系统。 1997 年实现了油井平台集油生产工艺,所谓油井平台,是利用丛式井组和水平井组的采油平台。根据

7、工艺需要,井站集输系统设自压平台、泵平台.中心平台。自压平台靠井口回压将单井超稠油输送至泵平台或中心平台,泵平台将所辖井和自压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中心平台或集输干线。中心平台所辖井和泵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集输干线。其条件及特点为:产液量大,含水增多,管道集油热力、水力条件满足输送要求,且生产平稳,可降低费用,又便于管理,而车拉效率低,成本高、管理不便、污染环境、影响 交通 。 2002 年实现了杜 84 块井口至集中处理站的高含水超稠油集油管网的生产工艺,管网长 3.5km,根据井站的特点,集油管网呈环状结构,即方便各平台输入,形成统一的输油系统,叉可维修调整。通过这条管网的建设,

8、初步得出了含水超稠油管道摩阻损失的数据和有关的 计算 方法。2005 年实现了洼 60 高含水超稠油集油管道长距离生产工艺:洼 60转油站一一冷一集中处理站.长 18km,是国内目前最长的超稠油集油管道。通过该管道的建设,充分认识了含水超稠油管道摩阻损失原理,完善了含水超稠油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方法。对于转接站站址的选择,从平面上考虑应满足下列要求:站址应有一定的面积,使站内建筑物之间能留有负荷防火安全规定的间距,并给站的扩建和改造留有必要的余地。所选站址与附近企业、住宅、公用建筑物要保持应有的安全防火距离;所选站址的交通、供电、供水、电讯等尽量方便,还应靠近允许排污水的低洼地带或水塘,或者靠近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以便排除站内的污水,不致损害农田和水源。 参考文献 1谈文亮等. 油田地面工程设计M. 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利群,刘春江.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集输工艺技术J. 天然气与石油,2006, (4) 3李卓.浅析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 (6). 4王岳昌.探讨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 (11). 5王莉.提高油田地面工程中项目管理水平的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2009, (7). 6宋勇.油田地面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