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管理模式建设的思路分析一、创新理论的发展 熊彼特于经济发展理论 (1912 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至少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不等于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 (一)技术创新理论 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就是在一个新的生产体系中,通过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从而实现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关系。建立这一新函数关系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利润。对利润的追求也最终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熊彼特认为:创新的
2、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创新的持续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批老企业被淘汰,一批批新企业在崛起,促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由于创新本身具有偶然性、多样性和群聚性三大特征,因此,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大小、长短之分,这就形成了发展周期的升降、起伏和波动,而且这种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无法避免的。 (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1987 年,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在研究日本经济起飞的经验之后,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他认为,一个经济体是由公共、私有部门和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活
3、动促成、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各种新知识和新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弗里曼强调政府政策;企业及其研发工作;教育和培训以及产业结构这四大因素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 1993 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在研究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创新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他认为,现代国家创新体系在制度上是相当复杂,它既包括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的相关机构。国家之间在产业组合上的差异,强烈地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态,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二、创新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的创新管理,是
4、全面的创新管理,它必须把“创新”这一深层的理念贯彻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创新管理思想下,组织的每一个体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各个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组成创新型组织的个体。从管理内容上看,创新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活动。 (一)思维创新管理 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行为的前提。因此,思维创新管理是创新管理活动的基本前提。思维创新管理,正是通过思维的创新来带动其他管理活动。思维定势是思维创新管理的主要障碍,也是创新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思维创新管理的手段很多,头脑风暴法就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方法之一。头脑风暴法有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
5、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 。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思维创新管理在很多情况下,也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出了要求。首先从人才招聘方面,思维创新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招募新的高级人才,以引进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思维创新管理最大困难就是管理思维方面的转换和提升问题,因此思维创新对现在乃至将来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来讲都是一个重要而且艰巨的管理话题。 (二)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
6、市场优势。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在于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创新不同于科学的发明和发现,突出强调新技术的首次商业性应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管理创新又是技术创新的灵魂。为保证科技创新决策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及有效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由战略管理层、管理操作层两层次结构,以至构成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管理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技术创新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市场、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体系。该体系是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辐射源与技术供给中心;是企业的
7、技术商品生产者和技术服务者,是企业生存、发展与市场开拓的生力军。实现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目标。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也技术创新管理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组织创新管理 组织创新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系统、管理和行政系统、文化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组织创新正是通过信息交流,以改变员工态度和价值体系,从而使其认识和实现组织创新。情景理论认为,在企业中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行为理论认为,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创新管理正是通过企业的组织
8、变革和创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和熟练程度,同时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 (四)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 由于企业所生存的环境正是日趋复杂,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对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及时的创新,从而使管理手段和方式适应管理的需要。 如何适时地对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必要的创新,是创新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开始呈出不穷。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立足于企业的自身情况,结合科技的新发展,在考虑成本的情况,适时对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文化创新管理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
9、对企业的绩效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若想创新之成果迅速产生并推出市场,必须藉由企业文化之协助,以使企业中产生求新求变的需求与共识。实达集团意识到,由于在创新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许多挫折,为避免这些挫折造成企业成员裹足不前,必须建立鼓励学习与容忍尝试的企业文化。因此,他们早已建立能在各自责任范围内自由地进行新构想与测试的观念。另外,企业文化若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将能进一步增进创新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机会。 三、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设思路 创新管理,实质上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并以此来凝案人心,形成
10、合力,在有限的生存条件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壮大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并求取新的更大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此方面,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因性质不同、规模不同、自身特点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经济来源不同、业务范围不同、经营方式不同、发展轨迹不同以及地位作用不同等等.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创新管理模式。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设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何成功地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创新管理的关键问题。(一)创新管理必须审时度势,超前思维,科学决策 决策是否正确,往往决定管理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在审时度势,超前思维,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审时度势,要求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
11、创新时机,适时促进企业创新;超前思维,要求企业在创新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科学决策,是创新管理活动成功的必要前提,只有充分考虑了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变化,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使创新管理活动的成功成为可能。 (二)创新管理必须找准症结,强势推进,主攻关键环节 这是马克思矛盾理论的应用。企业在进行创新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找准主要矛盾,并确定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强势推进,严格把好关键环节。 (三)创新管理必须把握大局,站高看远,突出人本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管人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际上离不开人的创新。在创新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以企业大
12、局为重,必须使创新管理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创新管理必须把握大局,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并最大程度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珍惜企业家精神,建设成熟的企业家队伍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 ,即“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 (2)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 (4)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企业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它的多
13、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必须珍惜企业家精神,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建设一支成熟的企业家队伍。 (五)有秩序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 ,它将摧毁旧的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然而,面对这个“创造性破坏过程” ,熊彼特特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存在一种自由追捧“新经济”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毫无希望,
14、应该把资源集中于“新经济” ,集中于信息产业,跳过漫长的工业化阶段,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诚然,在发达国家高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正在展开一轮长期的、由机器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的产业变革。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一批传统产业在蓬勃发展,并与新兴产业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从大趋势看, “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中寻求突破,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同时应该做到“有秩序的撤退” ,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而不能顾此失彼,简单抛弃传统产业。如果进退失据,只是一窝蜂
15、地关停,使所有传统产业一下子崩溃,那么,滚滚的下岗失业洪流,源源不断的低收人人群的涌现,供求总量、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必将迫使背离“创造性破坏”的初衷,变成只有破坏而没有创造,经济创新将被经济崩溃所代替。 (六)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完整的创新体系应该包括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链、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 ,为此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科技创
16、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动力、创新风险、创新能力、创新融资不足的问题,政府在政策架构上需要做的有: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健全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发展各类技术产权交易,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七)重视企业主要领导在管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改进企业领导的选拔方式 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对于管理创新的推进,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反之,就会阻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我国现阶段不少国有企业领导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训练,也缺少管理实践。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管理素质的水平。面对国有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改革国企主要领导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国企的管理岗位,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新的高度,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