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灾之中现真情7 月的湖南耒阳,本来是山清水碧、稻丰果香的景象。然而,2006年 7 月 15 日凌晨,台风“碧利斯”的肆虐,导致水漫耒,堤坝溃决,山洪汹涌。全市 33 个乡镇变成水道泽国,四十余万群众被洪水围困。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当地军民挺起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抗洪抢险的脊梁。如今,台风已过,而那些舍生忘死的身影仍历历在目。 报告:超过特大暴雨临界指标 “丁零零”急促的手机铃声将酣睡中的耒阳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水利局长郭兴中惊醒,他赶紧拿起枕 边的手机,荧屏上显示出“7 月 15 日 5 时 31 分” 。手机里传来防汛办值班员的声音:“郭局长,刚刚水文站报告,三都、上架等乡镇的降
2、雨量已达 200mm,超过特大暴雨临界指标,险情将比预计的情况更为严峻!” 郭兴中火速穿上衣服,拿起早已准备在床头柜上的手电筒后冲出家门,朝防汛值班室冲去。 5 时 59 分,水利局党组成员和防汛办主要人员到齐。郭兴中通报了耒阳水文站的雨情报告,大家立即奔向各自的岗位。 在郭兴中接听手机的时候,市委书记、市长及其他市级领导、各乡镇、办事处防汛值班人员的电话也在急速响起 大雨倾盆,107 国道上,一辆黑色轿车在飞驰,暴雨如同一头怒狮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狂抓,仪表盘上的时速表已指向“100km” ,坐在汽车后排刚刚还在衡阳市委常委会议室里开会的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廖炎秋还在催促:“快一点!再快一
3、点!”司机的额头已沁出密密汗珠,只好又将油门踩下。 快到耒阳市了,秘书问:“书记,去市委吗?” “不!直赴夏塘。 ” 夏塘,浊浪滔天,洪水滚滚,村民们正扶老携幼向高地转移,一些群众吓懵了,有的干脆站在水里发呆。 廖炎秋一看急了,打开车门,冲入洪水中,一边指挥抢险,一边朝受困群众冲去。左拉右扯,廖炎秋从汹涌的洪水中将两个村民救出。 乡镇干部们看到书记的从容行动,便不再像先前那么手忙脚乱了,转移营救工作在有序中进行着。 水越涨越高,廖炎秋等人被迫退到地势较高的医院。一个小时后,在家的所有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汇集到这里。廖炎秋一身迷彩服透湿,略带血丝的双眼环视一周严肃地说:“同志们!
4、这场洪灾来得如此凶猛,其力量、其危害可能超乎我们的预测,超过耒阳历史上的记载。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时刻到了!”手机响起,廖炎秋瞄了一眼荧屏,是省委书记张春贤打来的。他简略地报告了一下灾情,听完张书记的电话,立即对与会人员说:“刚才张书记在电话里说,此次抗洪救灾要遵循的最大原则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点”他即刻将市级领导分成 7 个指挥小组。指挥员们带着各自的队伍风驰电掣般奔赴各自的岗位。 支书:回家跪倒在母亲遗体前 2006 年 7 月 16 日下午,哲桥镇东江口村支书资柏庭在弟弟家守候着病危的母亲。手机里传来镇政府的紧急通知:“大坝将泄洪 3500 个流量,赶快转移村民!”他呼
5、地站起,对母亲说:“娘,洪水就要来了,儿子是党员,又是支书,我不能不走,不能不管啊!”母亲睁开无神的双眼:“去吧,娘不怪你。 ” 资柏庭冒雨回到自己村里,他挨家挨户催促村民们转移。遇到年老体弱的,他就背起他们送到安全地方。 村里沿河一带全是老泥砖房子,遭遇洪水必然倒塌,资柏庭苦口婆心地劝说住在这里的村民尽快撤离。有些老人好不容易被劝离开,因为担心洪水把东西冲走,又返回来收拾、搬运屋里的东西。资柏庭只好又返回做工作。天黑了下来,为防止个别村民又返回到危险的地方,资柏庭只好拿着席子和几个民兵守在洪水边,返回一个劝阻一个。洪水涨一点,他们又将席子拉后一点继续守候,通宵达旦。 18 日,洪水涌进了资柏
6、庭弟弟的家,涨上了母亲的病床。 弟媳妇捎话给他:“妈快死了,快来送送终吧。 ”在镇领导的规劝下,资柏庭涉水回到弟弟家里,看到母亲的病情和前两天没多大区别,就站在病床前喊了一声:“娘,我还得去,你要坚持住!”母亲从喉咙里吐出一声:“去吧!我等你。 ”他向弟媳妇交待了几句,一口气又涉水回到了村里的救灾现场。 7 月 19 日,洪水退了。资柏庭把救灾物资发到各家各户后,带着一身泥水朝弟弟家奔去,还未进家门,就听到了弟媳妇的悲号。他感到情况不妙,冲进屋来到床前,但母亲已经被蒙上了床单。资柏庭“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遗体前,大叫一声“娘,儿子对不住你啊” ,便昏了过去。 村民:张支书的棍棒政策真起作用
7、2006 年 7 月 15 日凌晨,三都镇一个偏远的山村早禾田村,已经浸泡在洪水里了,村民们在支书张松云的指挥下或抢救财产,或护送老幼转移。水已淹没了道路,张松云的爱人在自己的砖厂忙碌着,眼看洪水越涨越高,家里的砖厂就要被水淹掉,尤其是几天前买回来的近十万元的木材散堆在砖坪里,洪水一来,不就全部漂走吗?她急了。涉水找到老公,哭着哀求:“松云,救救砖厂!救救那些木材吧,那可是咱家的命根子,还欠着人家那么多的债呀!” 张松云朝妻子吼道:“这是我顾自家的时候吗!”妻子含泪离去了。一些人因为舍不得家产不愿转移,或虽转移了,趁他们不在又潜回了家里。看到这种情况,张松云急了,他把全村 36 个党员集结起来
8、,对他们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是抢命时期,单靠思想工作对一些人可能无济于事,得用点蛮办法,不能走的我们就背,不愿走的我们就用棍子赶!犯错误我担着。死了一个人,我也不会饶过你们。 ”他操着木棍带着几个党员又冲向了洪水正在浸淹的村民家。36 个党员和村组干部把 12 个组的 1346 人全部安全转移了,洪水冲垮了三十多间房屋,淹没了整个山村,但无一人伤亡。有村民们诙谐地说:“张支书的棍棒政策真起作用。”张松云的砖厂没了,变压器等设备被洪水冲走了,近十万元的木材踪影全无。妻子心疼地哭得一把眼泪 一把鼻涕。他却笑呵呵地搂着妻子的肩膀说:“去了旧的来新的。我们努两年力,再还你一个大的。 ” 武警:脱下救
9、生衣给村民 2006 年 7 月 15 日 22 时 2 分,武警某部官兵在大堤上筑完子堤,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上岸,一位汉子便“扑通”一声跪在他们面前:“武警同志,我们沙头村四千多村民被洪水围困,请你们快去救援!”没来得及吃饭、喝水,150 名官兵又紧急奔赴沙头村。沙头村三面环水,惟一通往村外的公路已被洪水淹没。天漆黑,地形不熟,给营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政治处主任何红华与两名机关干部带头跳入水中,打着电筒,拄着木棍,走在最前面,带队摸索前进。 大部分村民被围困在小学校里,雨越下越大,刚才还只齐膝的洪水一下子漫过了大腿,官兵们纷纷把自己的救生衣、雨衣脱下来给村民穿上。官兵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学校的群众突围,一队到村里其他地方搜救。他们背起老人和小孩,拉起一根根绳索,和群众人挨人,手牵手,趟着越来越深的洪水,摸索着沿公路一线组织群众转移,一批又一批 16 日零时 20 分,洪水已浸过胸口,官兵们驾驶着冲锋舟和橡皮艇仍旧在汹涌的洪水中搜救着。一位老人抱住泥土屋门前的廊柱,无论官兵们怎样做工作死活不肯离开,何红华主任急了,命令战士扳开老人抱着廓柱的双手,强行抬上冲锋舟。冲锋舟驶离还不到 100 米,土屋轰然倒塌。 终于,四千多名群众全部获救了,这些可敬的子弟兵才松了一口气。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