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亚崛起与区域化发展东亚从全球贫困地区崛起为生命力最强的经济增长中心,主要得益于以无歧视原则为基础的开放贸易和投资,这一原则植根于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以及先前的日本和韩国,都是先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后才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即使是最早在东亚实行经济区域化的东盟国家,也是在 1992 年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之前,就完成了发展阶梯上初级阶段的攀爬。实证研究显示,由东盟产生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对该地区的贸易、产出和就业仅产生了有限的影响。尽管如此,东亚还是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区域化最活跃的舞台。 全球区域化议程提速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度 6 个对话国之间
2、,建立了长期的对话关系。因此,将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大到这 6 国的想法令人难以抗拒。令人深思的是:区域化如何帮助东亚保持经济增长?我们都听过一种令人鼓舞的说法: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印尼和印度将在 2050 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正因为这一说法被反复提及,东亚一些领导人可能就信以为真了。 实际上,东亚国家分布在整条成长曲线之上。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仍在曲线的底部挣扎;人口众多的印度、印尼和中国处在困难重重的曲线中部;而在曲线偏上的部分,泰国和马来西亚尚需证明自己有能力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在接近稳态点的曲线右上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新加坡则持续着政策调整,以防止人均收入下滑。从经济增长前景来看,东
3、亚 16 国面临着不同的政策挑战。处于成长曲线下部的国家,只能靠消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处于曲线中部的国家,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知识推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高增长;而最发达的国家必须研发出新技术,才能维持正增长甚至是保住零增长。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设计一项区域议程,为每一个参与国都带来改变,的确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东亚以外,世界其他地方也在发生着可能性的区域化。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 2013 年 12 月初于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前夕,相关预期不断升温。美国正在向东亚一些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不论是从自由化的深度,还是从知识产权保护
4、的水平来看,TPP 都颇具雄心。马来西亚和越南加入 TPP 谈判,使得未加入谈判的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看上去像在自我惩罚,因为这使它们无法进入参与 TPP 谈判的较发达国家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密集型发展,如果置身 TPP 之外,未来可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蒙受不小的损失。美国的政治动态在我们东亚人面前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奥巴马仍可能具备为 TPP 赢得“快速通道”的权威。同时,一项类似的大型区域协定正在欧盟(EU)和美国之间展开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它向东亚国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避免被欧盟市场歧视,东亚国家该以多快的速度做出回应? 东亚区域化
5、进展 在信息、通信及技术(ICT) 、可再生能源、运输技术、纳米技术和复杂的生物经济领域,全球科技前沿不断加速向前推进。作为全球最大的工厂,东亚正与一系列问题作斗争: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淡水稀缺、森林过度和非法采伐、过度捕捞、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城市规模不经济等。其中许多问题的有效应对,都需要在科学和政治领域展开国际合作。 与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东亚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找到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万能之计。不过,在判断东亚区域化进行到何种程度时,应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东亚不应局限于东盟国家及其上述 6 个对话国。东亚区域化的国家范围,必将以类似于欧盟拓展疆域的方式扩大。 第二,区域国家联盟的概
6、念对东盟而言是个舶来品。不论将东亚“独有”的东西国际化对于东盟的区域化框架多么重要,事实始终是区域国家联盟的概念早在东盟对它感兴趣之前就已成熟。 第三,由于中韩与日本之间令人费解的对立,东亚的区域化是东盟推动的。尽管各方都承认,在某些问题上,东盟可以有 10 种不同的声音。第四,淡化潜在分歧而不是正面对抗,是东盟由来已久的外交做法,在更广泛的东亚地区亦是如此。 最后,东亚人民在处理发展问题时,更倾向于采取务实而非理想主义的态度。他们避免对东亚共同体(EA Community)或东亚联盟(EA Union)这类宏大构想做出预先承诺。关于区域化计划的协议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达成的,当有利条件出现时
7、,再升级或深化。 一些评估显示,对于在 2015 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目标,东盟已走过了大约四分之三的路程。通过东盟,一个由自由贸易协定(FTAs)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s)构成的网络得以建立。然而,中日韩三方之间的协议在这个网络中的缺位引人注目。中韩及中日韩自贸协定正在谈判,但估计无法很快达成。因此,覆盖整个东亚的协议不能完全依赖事先达成的协议。只有时间才会证明,覆盖整个东亚的协议能否像连接东亚其他国家一样,将中日韩连接起来。 RCEP 取得成功的条件 由于中韩与日本之间对立关系导致的困难,以及势头越来越强的
8、TPP谈判,各方已就 RCEP 举行了两轮谈判,第三轮谈判计划于 2014 年 1 月的第二周举行,现已明确要在 2015 年完成谈判目标。若要 RCEP 取得成功,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力量,很多条件必不可少。 首先,必须有一个政治愿景将这 16 个国家凝聚到一起。在这一点上,东亚有很多可以向欧洲借鉴的地方: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的初衷,源自于以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核心的政治愿景。 第二,撇开中日韩不谈,RCEP 所覆盖的问题应该远远超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通过东盟经济共同体,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或伙伴关系,商品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化。没完没了地在有限的资源下纠缠敏感的排除清单问
9、题,势必损害 RCEP 的吸引力,现在最紧迫的莫过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了。 第三,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对于促进新的可贸易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低收入成员国之间,或者是当某个成员国无力面对新技术挑战时。另外,合作应该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承诺,而不是只停留在对良好意愿的表达上。 第四,只要所有成员国就完成日期达成一致,形成约束力,不同成员国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进程。 第五,在谈判中和谈判后,必须找到创造性的方法强化制度框架。尽管东盟的中心地位可能是必须的,但须置于涵盖整个东亚的制度框架下,包括东盟以外的 6 个国家。 最后,在时间方面,为维持东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的增长,必须立即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不是等到将来。 RCEP 对东亚非常重要,不能将它仅仅交给谈判代表去推动。在许多情况下,代表们负担过重,未必愿意去寻找充满艰辛、但具有创造性的办法。除了“指导原则和目标” ,各国领导人还必须给相关官员布置更明确的任务,否则谈判可能会陷入技术细节,而这些细节对于东亚的区域化进程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