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772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化四大布局 推进城镇化建设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起的是城市病和农村病的产生和凸显。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这一重要决策,既是对过去城市化建设的深刻反省,也是城市化建设的科学延伸,建设的重点将由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镇化,实现由城到镇村的战略转移。这既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提质转型的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人才布局四个方面,找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新城镇,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城镇化建设

2、。 关键词:布局、城镇化、辐射、支撑、惠民、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 16.8%,经过三十三年的发展,至 2011 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 51.3%,突破 50%。这也表明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且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都市圈,以及一批特大和重点中心城市。 城市化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载体,为生产要素的集聚提供了新的空间,为农民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几亿农民洗脚进城打工,其收入远远超出土地所出。 随之而起的是城

3、市病和农村病的凸显。城市人满为患,苏南和广东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外来人口大大超过常住人口;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交通运输、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明显短缺;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压力巨大。 与城市相对应的农村一极,也是问题成堆。生产要素急速流向城市,农村呈现空心化趋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严重受阻;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城乡差别有拉大之势。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决策,既是对过去城市化建设的深刻

4、反省,也是城市化建设的科学延伸,建设的重点将由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镇化,实现由城到镇村的战略转移。这既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提质转型的举措,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产品安全的不二选择。 按照城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市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我市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要优化四大布局,把城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一、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化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就基层而言,所谓空间布局就是城、镇、村的地理分布,其目的是,既做强做美县级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在地区发展中的龙头和形象作用,又科学合理布局镇和村,发挥集镇和行政村的集聚作用,使城镇村联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5、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经过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我市乡镇规模小、辐射弱、产业散、实力不强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新建乡镇就是中心镇,彼此的辐射范围相互衔接,覆盖全市农村。当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村一级空间布局的调整上,虽然经过两次村组撤并,行政村的数量少了,规模大了,但没有真正到位,合村不合账,合村不合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因而也没有取得实效。自然村庄太多,太散,不利于社会管理和服务,也浪费了土地和公共设施资源。要对村组撤并工作来一次回头看,纠正违规现象,使村组真正合进来,并起来。要加快中心村空间规划,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

6、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空间条件。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城镇化的带动和支撑能力 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突出的也是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只是原始的自然村落、集镇。发展何种产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应该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在产业兴城兴镇兴村的模式上,我国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湖南凤凰以旅游兴城,江苏昆山以工业兴城;江苏常熟周庄镇以旅游兴镇,浙江诸暨大唐镇以工业兴镇;江苏江阴市华西村以工业和旅游兴村,江苏苏州市蒋巷村以工农游并举兴村。发展的路子可以不同,但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产业布局是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

7、的工作,决定城镇化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成效。近年来,我市已经十分重视产业布局,重大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已经成为自觉行为, “飞地政策”也为一般乡镇招商引资提供了可能。大多数乡镇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和确定主导产业,亦已收到显著成效。但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对外影响力和对内支撑力还没有表现出来。还要在产业布局上作出努力,把全市产业放到一盘棋里布局,改变产业雷同,同质竞争的现状,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贸则贸,宜游则游,或者多个产业交融发展,逐步形成优势,形成特色,增强实力,以产业的加快发展带动和支撑城镇化发展,实现镇壮村强民富。 三、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高城镇化的服务和惠民能力 改革开放以

8、来,特别近些年来,我市农村公共设施有了飞速发展,自来水、供电、有线电视覆盖率、教育卫生、文化惠民工程基本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有些还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是,随着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组撤并,以及形势发展和农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有些公共设施明显滞后了,因此对公共设施布局必须作出新的规划和调整。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将城镇规模做大,也不是把农民全部赶到城里镇里,更不是把村落湮灭在水泥丛林中,而是让农民真正享受城里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甚至以优良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城市人倒流,到农村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教育卫生设施布局要进行调整,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和农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要走出一个误区,以为

9、调整就是数量上的减少,布局调整更应该讲究科学性合理性,要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前提,一个乡镇设一所完小显然过于集中,不利农民子女学习生活。医药改革后,村卫生站的职能弱化了,农民就医又有了新困难。农村文化设施布局也要进行优化,该撤的撤,该设的设,要使文化设施实现有效覆盖,避免农村文化沙漠化。对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局如何布局,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等等,都要作出论证和规划。公共设施布局总的原则,应该是服从产业需要,服从生活需要,服从发展需要,要以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提高城镇化的服务和惠民能力,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城市的生活。 四、优化人才布局,提高城镇化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实

10、践证明,发展得最快的区域往往也是人才集聚的区域,反之亦然。近些年来,经过招聘和教育培训,我市人才状况得到改观,但结构性紧缺矛盾还很突出。高层次人才不多,创新型人才不多,领军型人才不多。镇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严重。镇一级缺乏懂市场、懂经济、善管理、勇创新的领导干部。村一级缺乏年青、能干、开拓型的干部,有些村干部年龄超大,创新思维以及体力精力都不适应工作需要。其他如经营型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人才匮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无疑产生阻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是基层广大干部和群众,而中坚力量是各类人才。引进一个人才往往能引进一批资源,带来一批项目,兴起一个产业。因此,主管人才的组织和人事部门,要深

11、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人才队伍基本状况,剖析工作中制约人才进入和成长的不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除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要打破常规引进顶尖人才,要不拘一格重用实用型人才,要精心培养成长型人才,要鼓励城市里的人才到镇村工作。人才能不能进入与扎根,固然与经济政治待遇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环境,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作用,以强大的人才队伍,提高城镇化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型城镇化是时代的新命题,这项工作正待破题。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不好,就体现在布局上。要以创新的思维,求变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扎实的措施,优化四大布局,找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开局,建设新城镇,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谱写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