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824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摘 要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体现,是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其行为表现必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引领社会行为。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存在友善观缺失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有效地开展友善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大学生 友善教育 必要性 作者简介:李亚云,法学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30-0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友善”与其他 11 个价值观一道被列为我国的社会主

2、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崇尚,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 “友善”都是宝贵的美德。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其中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是道德素质的行为表现。 一、进行友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中国自古代就注重友善教育,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许多言行举止与中华礼仪之邦的道德要求大相径庭,这样不利于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不利于中华礼仪之邦在世界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友善教育的

3、必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性,不能使中华五千年的道德传承在我们这代停止。 古往今来,有很多圣贤之士都非常重视对人的友善教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从研究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学而中的“温良恭俭让”也是古代重视友善教育的例证。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强调仁爱和友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君子以仁存心,以

4、礼存心” ,可以看出孟子也是十分强调友善的。古代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宽容待人的蔺相如,对待位于自己之下的廉颇的挑衅,与之为善,书写了千古流芳的“将相和”美谈。心胸宽广的一代圣明君王李世民,面对敢于冒犯圣颜进谏的大夫魏征,与之为善,虚心采纳他的谏议,造就了千古传颂的和谐君臣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友善也不例外。 综上可知,自古以来,诸多先贤都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仁爱、友善的教育。生活在友爱的氛围中,让自己周围充满善意、善举,是我们的希望。友善是相互的,当你对他人付出友善的同时,你自身已

5、经得到了回报。 二、进行友善教育是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提高成才质量的客观要求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道德规范,大学生能否成才与是否具有友善的道德品质是紧密相关的。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对友善教育存在模糊的认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发展趋势,会使之陷入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思潮” ,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正确的指导,及时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免误入歧途。 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比如:公交车上为抢座位而互相推搡;在学校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在家里与父母大吼大叫等。经调查发现,67.42%的同学在上网聊天时有时

6、使用污言秽语,体现了他们对友善教育意识的淡薄;在问及我国大学生友善意识如何的情况下,75.28%回答是一般或较差,说明当代大学生缺乏友善教育;谈到“你认为是否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友善教育”时,96.63%选择的是肯定的回答,突出说明当今社会加强当代大学生友善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当代社会评判人才的标准不再仅依靠文凭,国家机关、各大企业招聘人才的重点已经逐渐趋向于对品德的考究,一个人有才无德,不会被这个社会所容纳,就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程,距成才之路将会越来越远。我们要想走的远,跑得快,跳得高,就必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友善的品德就像一瓶陈年老酒,芳香四溢,令人痴醉其中,具备了友善的品

7、质,无论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都以礼相待,处理人际关系便会得心应手,在一个友善的氛围中学习、工作,不仅愉悦身心,而且会前程锦绣。 纵观古今,诸多成大才者都是礼仪之士、仁人志士,都是有道德、有修养、有抱负的人,他们对人如对己,从不主张偏见、歧视的态度。德是才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德的地基打好打牢以后, “才”的大楼才会稳如磐石,坚不可摧。 三、进行友善教育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并不是以天然的血缘关系缔结在一起,但每位同学又都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维持这种体系就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超越血缘的关系。在现代多

8、元社会中,友善是一种开放的道德姿态,是联系各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它使人们在多元的思潮中追求共同的价值,努力实现友善的大同社会。在对于友善大同社会的追寻和实现过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从这点来说,友善是建立社会合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大家在思想观念、道德理想、文化背景、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存有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尊重所有的社会成员,友善使人们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彼此的差异,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友善可以消除社会群体中产生的歧视,为人们参与公共生活提供良好、和谐的氛围。友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传达的是对和谐生活的一种向往,渗透着平等、礼貌、

9、诚信、奉献的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是凝结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价值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以及社会成员的友善教育,使社会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四、进行友善教育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对于友善品质的重视程度,究其原因,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担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重任,要给人民做好的榜样,形成优良典范,引领全社会形成友善的道德风尚。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加强党的道德

10、品质教育,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团结友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友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47 年 10月 10 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核心就是构建友善的军民关系,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刘少奇在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中提出了党内团结的基本条件,即“同志中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及同志间的相互友爱与共生死共患难的团结精神” 。雷锋同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由此可见,我们党对于友善教育都

11、是十分重视的。大学生要积极学习并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自身成为品德高尚、能服务于人民的有用人才,大学生党员更应如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旗帜稳步上升,中国的发展也大步向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个号召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可以说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是与这个特殊群体分不开的。当今世界的竞争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较量,更大程度上是人格的审判,人格放大就是国格,一个国家没有国格或者国格低下,怎能取得他国的信任?怎能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又怎能立足于常绿之林?这就更加让我们觉得加强

12、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始终是党所关注并强调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二届六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强调“鼓励人们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 。特别是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

13、的层面作了重要论述。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既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响应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大力提倡友善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健康成才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风向标。如何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友善教育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楼宇烈.论语注颜渊篇.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2杨伯峻.孟子译注公孙丑上.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3杨柳桥.荀子诂译劝学.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