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内蒙古积极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深入思考一、我区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优势 (一)土地资源优势 内蒙古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其土地肥沃、草原广袤。草原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草原总面积达 8800 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 6818 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21.76%。土地资源优势成为我区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良好基础。 (二)突出的原材料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羊绒、羊肉、牛奶和牛肉一直是我区四大特色突出的优势绿色畜产品,从产量上看,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羊毛、牛奶、牛羊肉的产量经常在全国名列前茅。2010 年内蒙古肉类总产量达
2、到 249 万吨,比上年增长 6.4%,在全国排第 13 位;牛奶 905 万吨,增长 0.2%,在全国居首位;2013 年全区绒毛产量达到 11.4 万吨,同比增长 6.6%;牲畜总头数更是连续 9 年突破 1 亿大关。 (三)品牌市场优势 从历史发展看,自 1989 年国家农业部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产品产业经济在我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经成长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内蒙古是全国首批推出绿色食品工程的省区之一,1990 年国家农业部推出实施绿色食品工程以来,内蒙古就率先开展了绿色食品开发与建设工作。2010 年,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到 141 家(三年有效) ,占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
3、2.21%,在全国排第 16 位,绿色食品的产品数量达到424 个,占全国的 2.53%,在全国排 16 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例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草原兴发、小肥羊、小尾羊、东达蒙古王等一大批蓬勃发展、独具草原特色的国家级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出一批像“伊利” 、 “蒙牛”牌系列奶食产品, “草原兴发”牌肉鸡系列产品, “鄂尔多斯” 、 “东达蒙古王”牌羊绒衫、 “蒙古红”牌脱水蔬菜等一批深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的优质名牌产品。 二、加快建设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必要性 据统计,2012 年,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4、值的 16%,成为全区继煤炭、冶金之后第三大支柱产业。因此。方兴未艾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朝阳型产业,且内蒙古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发展成为必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时代的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健康环保新观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安全绿色农畜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农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一直是重中之重。紧把源头关,积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重要内容,既是自治区“8337”宏观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治区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
5、现富民强区目标的需要。 (二)国家和我区生态建设需要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着眼长远发展,找准发展定位,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其中包括加强“两个屏障”的巩固和发展。 “两个屏障”即: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全面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大力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以草原和森林为主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
6、济有利于内蒙古生态的恢复建设;有利于内蒙古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区虽然资源丰富,开发优势明显,但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消耗和浪费。只有改变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低消耗和回收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内蒙古地区宝贵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区西北部乃至整个内蒙古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进而增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持续发展的活力,实现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随着农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农牧业随之兴起。农牧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高碳排放量主要源头
7、之一,低碳经济一定要从基础产业开始抓好,只有今天有成效的低碳农牧业,才有明天的低碳优质生活。内蒙古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理当要为全国发展低碳农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应当积极面对农牧业生产的威胁与挑战,从农牧业特点出发,发展低碳农牧业,推进自治区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概括来看,全区的森林碳汇量高,碳排放量比较大,节能减排潜力也相应较大,可再生能源相当丰富,零排放的空间比较广阔,而且增加碳汇的有利条件较多。因此,内蒙古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肯定地说,内蒙古有着特别丰富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因此,低碳农牧业前
8、景广阔,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可以肯定的是,运行顺利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农牧业是内蒙古农牧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 三、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思路与对策 思路一,内蒙古要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2.要坚持走规模化经营路子,通过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和布局,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动提高规模效益,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整体上增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竞争力。 思路二,我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
9、产加工输出基地,就是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更好地保障国家农畜产品供应,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思路三,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就必须要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原产地保护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保障农畜产品安全,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主要对策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化、无污染化 推进我区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发挥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轻的比较优势,重点依托区内原材料资源禀赋,以生产加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权威的农牧业标准体系,逐步扭转内蒙古多
10、数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局面,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质量,构建全程监管、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机制。要推广先进的种养模式和标准化的种植、养殖技术,建设一批农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无污染的原料。尽快对各项农畜产品标准化体系进行梳理规范,特别是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抓好我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目前,畜牧业正处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禽规模化养殖在蓬勃发展,散养量正在迅速下降,我们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比较优势,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区域布局,推行以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的养殖模式,组
11、织和引导养殖户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要抓好畜禽养殖重点村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蒙古应把畜禽养殖重点村建设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继续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乡(镇) ,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同时,重点抓好畜禽养殖重点村建设。要以工业的理念抓现代畜牧业发展,按照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12、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全面完成现代畜牧示范园区建设任务。 (四)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发生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区要增强保护意识,树立保护与发展并重、防重于控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各级政府作为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健全防控组织和指挥机制,密切关注周边疫情动态,保障经费投入。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坚决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要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抓好以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的防疫工作,确保内蒙古不发生
13、重大动物疫情。 (五)努力提高我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水平 加快政府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牧业绿色基地建设;农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绿色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引进和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提高乳、肉、绒、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番茄等优势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水平,要抓好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畜牧业升级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各旗县(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进我区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高端化、生态化、标准化、安全化,打造深加工产业集群,到 2015 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达到 65%以上。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打造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打响内蒙古畜牧产品品牌,争创内蒙古乃至国家名优品牌,全面提升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