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076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摘要: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科技要先行。本文在对云南农业科技发展进行梳理的同时,深入分析目前农业科技对三农建设的贡献,并提出确立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社会性及公共性地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等对策措施。关键词:农业科技;供给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一、前言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科技作为“三农建设”的重点内容,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有加速集中的趋势,要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

2、科技创新是核心。要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如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产品产供销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职业农民等正在而且必将成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应用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农业科技供给创新的主体。这种主体作用的产生和持续发挥,要求农业科技创新和供给工作必须切实尊重广大农业科技需求者的利益和意愿。 二、农业科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贡献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技术创新在当前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将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在改善农产品品质结构和品种结构,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农业

3、资源比较优势等方面发挥决定性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层次,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增长的新方式,在进行农业内部各产业调整方面,既要进行数量调整,还必须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在品质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增加农产品中优质产品比率和优质产品产出率,从而使得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得到提高,达到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有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我国每年产生农业科技成果达 7000 多项,但在成果转化和利用方面,没有实现的占很大部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 5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 65%-85%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另外

4、,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我国 2007 年的数据是 48%,而世界发达国家的为 60%-80%,相差近半。要想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必须依靠成果转化,同时科技这一要素与其他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是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基于农业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和用户之间所建立的供给与需求的过程。由于区域性特征、农户数量的巨大和生产的分散性,客观上,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需要建立较为庞大的体系。农业科研既要遵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发展规律来实现自身进步,另外还受到社会需求的推动。因此,有大量农业

5、科技成果属于公益型成果,而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商品化的特征,需要通过市场调节保持供求平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收益率等,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 产学研三结合通过科技人员自带成果下乡,成果扩散速度加快,使得推广周期大为缩短,农民对科技接受情况也更有成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科技示范基地的开展更具示范作用和辐射能力,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实现劳动者技术培训方面成绩显著。(三)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

6、多地少,因此,依靠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发展现代科技,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产出,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难以增收,而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最终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过去,要素驱动、资本驱动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已转向技术驱动,技术、资金搭配人力资源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农户只有不断采用新技术,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有效探索新型农民培训 目前,在居民收入方面,我国农村与城镇存

7、在较大差距,并有扩大趋势。另外,在科技素质方面,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青年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不足 20%,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学习农业新技术,农民往往心存疑虑,并在接收农业新技术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从客观上要求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科教兴农必须以农民为本,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主体,通过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既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实现其蕴含的使用价值,还能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及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只有这样的新型农民才能适应新

8、农村建设需要。 农户的科技需求欲望、行为动机、既定的行为目标是农户采用科技的三大因素,其中:农户采用科技的原动力是科技需求欲望;农户采用科技的直接力量是行为动机,这是由需求欲望衍生而来的;农户应用科技的根本动力是既定的目标,这也是农民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农民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经营规模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其技术选择。在年龄和性别方面,选择资金节约型与高产技术的更多的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对于优质技术与劳动节约型技术,选择更多的是妇女。文化程度对于农民掌握和使用农业科学技术能力具有很大影响,统计表明:能力较差的农户占总数的 18.58%,能力一般的占27.88%,而能力较强的占

9、53.54%。在收入水平方面,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技术选择的行为也各不相同:人均收入较高的农户,因为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对于节约劳动力的技术更加青睐,同时也越希望选择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人均收入较低的农户,却更加倾向于选择资金节约型的技术。在经营规模方面,人均耕地与资金节约型技术呈负相关性,耕地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物质投入较多。 (五)提高科技素质,增强科技意识 农民在农技推广活动中,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行为通过一系列层次性进行改变:知识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个人行为的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其中,农民对科学技术态度的改变比知识的改变难度更大,是对事物评价倾向的改变,是一种通过事

10、物认知后在情感和意向上的变化。 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推广部门、首席专家和农业技术服务员充分了解了农民的需求,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所需技术。在制定农技推广计划、评价推广效果时,应当尊重农民的选择权,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选择问题上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让农民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农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推广观念,农民得以参与其中,农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使得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意识逐渐增强。 三、对于实施农业科技供给创新的建议 (一)确立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社会性及公共性的地位 农业科研投入方面,应建立起以财政为主渠道,适应农业

11、科研规律和产业特点的长期稳定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项目投入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方面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来保障相关科技平台的正常运转,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保障水平。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研-教育-推广等紧密衔接的成果转化机制,从而推进省、州市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定位,保障公益性服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省、州(市)农(林)科院(校)农业科研基础设施条件、科技

12、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研发适应高原山地农业生产特点的生态安全、节水抗旱等新技术,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强种子、种苗、种禽、种畜等生物技术选育与繁种研究,开发应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五)着力培养新型农民 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引导性、普及性培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后备力量培植计划,增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普及农业生产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季馄.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和结构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1998(02). 2黄祖辉.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 3张晓山等.农民增收

13、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Theodore Se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New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 5刘云惠.农业技术创新和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津市为例M.2010(05). 6张晓山等.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7林岩.当代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科技选择与供给创新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B2012026。 (作者单位:李学坤为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王润伟为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