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152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摘 要: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间接就业效应要远高于直接就业效应,相关间接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在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能忽视制造业对就业的巨大隐性吸收能力。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就业;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89-03 科技服务业是以提供科学技术成果和专业知识服务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从统计角度看,目前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是,由于它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

2、要支撑,因此,科技服务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科技服务业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其就业吸纳能力不如大多数传统服务业,但是,科技服务业的“杠杆撬动”效应大,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大,会通过相关行业间接吸纳劳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本文尝试对广东科技服务业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考察广东科技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 一、科技服务业的就业机制和效应 科技服务业对就业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如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分工,提高人力资本,催生新兴行业,等等,对就业的效应,既有总量效应,也有结构效应,既有正向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本文仅从新兴行业发展角度,探讨科技服务业对就业总量影响问

3、题。科技服务业就业总量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就业效应。科技服务业的兴起带动了一批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容纳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间接就业效应。科技服务业能够带动大批相关行业迅速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一种高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渗透性很强,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生产要素部门,随着科技服务业渗透的范围扩大,必然会促进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这种产业间的间接波及效果带动大批就业。 直接就业效应要反映的是科技服务业本身的发展与相应的就业规模变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一般采用边际劳动力系数来衡量。所谓边际劳动力系数,是指反映一段时期内某一产业的规模与就业人数对应关

4、系的一个指标,其含义是某一行业总产出增加 1 个货币单位,该行业需要直接增加的劳动力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 j 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数,为 j 产业总产出增加绝对数。边际劳动力系数越大,则说明该行业对劳动力的直接吸纳能力就越强,该行业本身所吸纳的就业人数越多;边际劳动力系数越小,即使某一行业产出增长速度较高,对就业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就业对该行业产出并不敏感。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通过国民经济系统内在的传导机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促进就业量的增加。科技服务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除了其自身吸纳就业人数之外,更多的体现在它对其他相关行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即间

5、接就业效应上。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之和称为完全就业效应。完全就业效应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科技服务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就业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二、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实证分析与预测 本文采用 2002 年、2007 年广东省 42 部门投入产出表,结合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行业从业人数数据,计算边际劳动力系数和就业效应,并以此为依据对广东省科技服务业总体就业效应进行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绝对就业效应。这里,将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两个部门合并为科技服务业。 首先,我们对广东省 3 次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20022007 年间,广

6、东省第一产业直接就业效应为-0.005 3,第一产业每增加 1 万元产值,不仅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减少 0.005 3 个劳动力,表明广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增长与相应劳动力增长呈反方向变化,第一产业逐步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保持第一产业继续增长的同时,释放和转移剩余劳动力(见表 1)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分别为 0.003 4、0.008,相应产业产出每增加 1 万元就会带来 0.003 4 个和 0.008 1 个就业岗位,很明显,第三产业直接就业效应比第二产业高出 1 倍多,说明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直接带来的就业数量比第二产业多,第三产业成为直接解决就业的

7、主渠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间接就业效应分别为 0.023 4、0.035 2、0.061 8,第一产业间接就业效应为正数,说明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就业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间接就业效应比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高出将近 1 至 2 倍,说明第三产业带动其他行业就业的能力比第一、第二产业大得多。从完全就业效应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数值分别为 0.018 1、0.038 6、0.069 9,第一产业效应最低,第三产业最高,第二产业居中,第三产业完全就业效应比第一、第二产业高得多。直接就业效应与间接就业效应相比,后者要大得多,说明考察一个产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不仅要看其直接的

8、显性作用,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它对就业的隐性带动能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直接就业效应、间接就业效应还是完全就业效应,第三产业都是最高的,说明第三产业无论是本身直接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就业增加的能力在三大产业中都是最强的。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渗透日益加深,吸纳就业和带动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广东省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自动化水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机器生产代替了一部分人工生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就业弹性出现下降,工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如第三产业。在农业方面,农村劳动力无

9、限供给使得产出与劳动力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就业效应不高。 其次,将科技服务业的就业效应与其他服务业进行对比分析。 目前,虽然广东省服务业就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但是,这些行业的就业效应相对较低,甚至为负数(见表 2) ,吸纳和带动就业的能力较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科技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较高,吸纳和带动就业的潜力巨大。这里所指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社会公共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这与目前广东省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相吻合。一方面,广东省正处于罗斯托所说的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由一般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社会利

10、益关系及其公共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对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消费需求开始高涨起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个人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公共服务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也是就业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广东省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大研发、设计、专业技术等高端服务生产要素投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科技、知识型等专业技术人才将成为服务业就业的主力军之一。 从科技服务业来看,其就业效应主要表现为间接就业效应 (见表 2) 。科技服务业直接就业效应为 0.020 7,这意味着科技服务业总产出每增加1 个货币单位,其为本行业创造的就业量为 0.020 7 个。而

11、间接就业效应为 0.080 3,是直接就业效应的近 4 倍,说明科技服务业总产出每增加 1个货币单位所能为其他相关产业增加的就业机会比其为本行业创造就业机会多出 0.080 3 个。也就是说,科技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就业来实现的,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科技服务业的最终产品就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它通过为其他行业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带动其他相关产的生产和发展。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这对于以往大多数传统服务业的就业者来说,就是一道较高的门槛。因此,科技服务业直接带动就业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还可能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减少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但

12、另一方面,其间接补偿效应却在科技进步中逐渐显现。通过不断更新技术,催生新的产业领域,为其他产业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从而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增长。 下面对“十二五”时期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绝对就业效应进行预测。广东省政府于 2012 年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全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20%。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 201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4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60%。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3、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2015 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是 66 800 亿元。据此可以推算出,到 2015 年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3 847.68 亿元,比 2010 年的 483.79 亿元增长 7 倍。 假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率不变,那么,可以预测出, “十二五”时期科技服务业将为广东省国民经济创造 413.3 万个就业岗位,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187.7 万人;同时,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部门间接的就业人数将达到 225.5 万人,其中,间接就业效应较大的部门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等。从表 3 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间

14、接带动作用较强的部门基本上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就业的带动效应明显要弱,带动制造业间接就业人数为 209.8 万人,而带动服务业间接就业人数仅为 14.7 万人,其中,科技服务业对服务部门带动最强的金融业预计新增就业人数也仅为 4.8 万人,这也反映出制造业要比服务业对科技服务业的依赖性要强,通过科技创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领域。 三、结论和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首先,服务业就业效应远高于工业和农业,现代服务业对其他行业渗透较深,综合带动就业能力强。其次,广东省科技服务业间接就业效应大大高于其直接就业效应,综合就业效应高。科技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

15、产业链较长,辐射范围广,其提供产品及服务附加值高,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就业增长发展。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带动就业效应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制造业部门,科技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就业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挤出部分劳动力,不能简单地通过发展服务业被动地吸收其他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力,而应该发挥科技服务业的乘数放大功能,加大科技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制造业对就业的隐性吸收能力,要适时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

16、求。 参考文献: 1 王静.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效应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 (3). 2 秦宪文,王惠玲.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科技服务业的国际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8). 3 黄涛,陈良焜,王丽艳.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科学,2002, (1). 4 林毓铭.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 (1). 5 王春枝,吴静.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 (3). 6 何颖媛.高中技术行业就业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J.市场经纬,2007, (7). 7 董晓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效应的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北方经济,2010, (3).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