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的核心-边缘结构及边缘地区发展特征解析【摘要】广东的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带有全球化的特征,与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密切相关。广东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前期的以集聚作用为主到现在的扩散作用慢慢增大。而具体到产业的角度,不同产业出现了不同的倾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同走向反映了广东核心-边缘结构开始走向自身的完整性。 在对广东核心-边缘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关注此种背景下的广东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问题,对其边缘化的机理、特征进行研究。【关键词】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城市、发展、全球化 【Abstract】 the Core-Periphery stru
2、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with the character of globalization and has much correlation with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in the world. The form of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progress step by step. It develops from its initial stage in which the centralization is the mot
3、if and now the diffusion is changing to be motif in the structure. But different industry in the structure shows difference view. it shows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going to its integrity. After that, this paper will going on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in the
4、periphery-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ause, the character and the developing path of the cities in the periphery-areas. 【Key words】Guangdongprovince、Core-Periphery structure、cities in peripheral regions、Development、Glob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不均衡发展及以其为理论架构起来的核心-边缘
5、理论是是目前学界盛行的一种对区域发展的空间解释模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不均衡发展又是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紧密结合着。广东的发展集中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及时代特色的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问题。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核心-边缘理论和全球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意图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探究这种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核心-边缘结构的发展历程,关注边缘城市的发展问题。 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边缘地区城市的研究比较少,近年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从都市圈角度和全球化角度对边缘地区城市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一些研究者基于边缘城市与都市圈的关系,从边缘城市融入都市圈的角度来研究边缘城市的发展
6、问题。张仁桥(2003)在硕士论文中探讨了处于南京都市圈外围的镇江市的发展问题。王玉(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探讨了城市群边缘区城市的发展问题。翁桂芝(2008)在硕士论文中研究了处于城市群边缘区的商丘市的发展问题。仇海囡(2009)在硕士论文中探讨了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区边缘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徐智(2008)年基于近代以来芜湖与长三角城市关系的考察,提出了芜湖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建议。 另外一些学者则将边缘城市的发展问题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修春亮、李红等(2003)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问题。李红(2004)在其硕士论文中研究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现象及其机理
7、。但这些研究没有将全球化结合到具体地区的核心-边缘结构来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将边缘地区城市置于都市圈的核心-边缘结构视角与全球化视角下,考察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问题。 广东省的核心-边缘结构现状、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3.1 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介绍 图 3-1 2013 年广东省山区县人均 GDP 分布图(含肇庆市) 从县级市的尺度上面,可以发现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更细的内部结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各山区县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在理论上,核心-边缘结构会有集聚和扩散两个阶段,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对广东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此为了论述的方便,将广东省的核心-边缘结构视为处于一个集聚的阶
8、段。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2013 年广东各县级单位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接近珠三角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呈现出从珠三角向外层层递减的分布模式。而在与珠三角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再聚集。出现了比珠三角低一等级的经济集聚中心。 3.2 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两个特征 3.2.1 产业转移引导下的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 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处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广东的发展过程也具有明显的特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于一开始中国缺乏资本与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土地
9、资源作为原始资本,通过接纳全球产业的转移来获得发展的资本与技术。这个阶段以制造业的增长与扩张作为基本特征。制造业产业带的迅速在珠三角地区扩展开来,形成了一种纯工业意义上的核心。不过,在更宏观的视角里面,这个核心正是全球体系里面的边缘地区,贡献着廉价的资源,获取低等的利润。在空间上,外来的产业带与广东原有的核心-边缘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核心-边缘结构。在这个阶段,第三产业深受第二产业的影响,其发展态势跟随第二产业的发展态势。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一定时期后,中国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与技术后,开始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这个时期以生产的多元化与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升级作为特征。表现在核心-边缘空间结
10、构上面,第二产业开始向外转移扩散,第三产业则出现向中心集中的态势。而原有的核心地区则开始摆脱单纯的产业核心角色,开始形成独立的生产控制与服务系统,成为国家、区域本土的真正意义的核心。此时,本土新生的具有完整意义的核心-边缘结构开始形成。 3.2.2 行政体制的影响 中国的行政体制有着其特殊性。中国的地方政府控制着地方经济发展等各项事务,政府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 中国行政体制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层级性,中国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层级管理的系统。下级政府是在上级政府的管理下工作的。高一级的政府能够拥有更多的政治与经济资源来发展经济。 在
11、全省尺度来看,处于核心-边缘核心的广州、深圳、珠海的行政等级是最高的。而从县级市的尺度来看,在地级市内部,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地方往往是地级市政府所在的县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的核心-边缘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按照经济学思维所抽象出来的一种均匀分布模式。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核心-边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行政体制的影响来实现的。 广东省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特征 4.1 广东边缘城市边缘化机理 4.1.1 省内不均衡发展的历史路径依赖 在省内各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区位、资源、政策倾斜等的不同,在早期的发展中,就已经形成了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就已经具有不均衡
12、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广东早期的核心-边缘结构。 4.1.2 全球化下的生产与贸易、直接投资的转移倾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与贸易的全球性转变与国外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这些产业与投资投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时候,倾向于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生产、服务进入有区位优势、便捷交通和对外联系的城市。并且在进入后,一般形成一定范围的产业与服务核心,而大部分的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城市,就走上了被边缘化的道路。外来投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倾向。并且外来投资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烈的相关性,体现了广东核心-边缘结构受外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影响很大。4.1.3 全球化下的生产组织过程-全球城市体系 在全球化产业
13、转移与重新布局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垂直分工体系。这个体系囊括生产的各个阶段与过程,具体包括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研发机构、加工基地等不同等级的生产程序在不同层次城市的空间分布。弗兰克(1967)引入了大都市-卫星城市的结构来解释这种现象。在这个结构将跨国资本和城市发展联系起来,整个世界连成一体,在这个系统的结构中,低一级的城市依附于高一级的城市,形成不同层级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心城市通过这个结构吸取利润及剩余。 在这个结构中,第三世界的产业生产带处于最低等级,出于交通与成本等的考虑,这些产业带一般是所在国家的核心发展地带,而其他的边缘区域城市,基本很少直接参与到这个分工之中,它们一般只是
14、作为产业核心的边缘区,为之输送劳动力及各种生产要素。这种过程又对这些城市原有的生产体系造成破坏,原有的生产体系在全球化过程中被排除在这个垂直分工体系之中,并在竞争中节节败退。 4.2 广东边缘城市边缘化特征 4.2.1 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输出 在广东核心-边缘结构发展的前期,产业转移的范围只局限在珠三角内部,而其他地方则作为这种产业带的劳动力以及生产要素的提供地。 在改革开放到现在,珠三角吸引了全国的劳动力与生产要素资源,同时广东省的边缘城市也为珠三角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与生产要素。 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多地少,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加上务农收入相对较低,而出外务工则有更具
15、吸引力的收入,拥有更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与发展前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迁移,发展到后来农民甚至丢弃土地而去珠三角谋生。 另一方面,边缘地区由于缺少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前景,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吸引不了外来的人才,也留不住内部的人才。大量人才流向珠三角地区。 4.2.2 工业萎缩,退化为地区服务中心 由于与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相比,边缘地区工业缺乏竞争力,在竞争中节节败退。边缘地区大部分地方工业萎缩。 另一方面,立足本地市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边缘城市更多地退化为服务本地生活需求的生活服务中心。 4.2.3 外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依赖 边缘地区缺乏自身发展的资源与
16、动力,在区域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目前,广东边缘地区发展缺乏源动性,更多地依赖外来的投资以及产业转移。在这种过程中各地重复建设,并且与珠三角地区出现雷同的发展路径。 4.2.4 大型交通设施的依赖 一方面,由于广东处于中国的南部,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汇的一个前沿阵地,广东肩负着联系内外的责任。珠三角核心的扩散方向指向内地,并在具体的轴线上面主要通过交通线进行联系与扩散。而另一方面,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也很大,这些基础设施大部分是基础交通设施。这两层关系,使得边缘区的发展受到大型交通设施的很大影响。这个可以从上面县级尺度的边缘区结构中看出,在京广线、京九线以及京珠高速沿线出现了较好的
17、发展态势。 5.结语 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其形成过程与产业转移过程具有相关性。本文除了在基本范畴上面探讨了广东的核心-边缘结构,还着重在全球化的视角下介绍了广东核心-边缘结构的产业转移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东边缘地区城市的边缘化特征。 参考文献: 图书类 1 闫小培等. 地理区域城市永无止境的探索M. 1994 年12 月第 1 版.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2006 年 10 月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许学强等. 城市地理学M. 1997 年 7 月第 1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18、彼得迪肯. 全球性转变-重塑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M. 2007 年第 1 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期刊类 1 王小玉. “核心-边缘”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10 月,第 4 卷(第十期):41-42. 2 包卿、陈雄. “核心-边缘”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新范式J. 经济论坛, 2006 年 8 月,2006 年第 8 期:8-9. 3 修春亮等.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问题J.规划研究, 2003 年,2003 年第 27 卷 第 9 期:22-26 4 郭楚冰. 广东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动规律及趋势研究J. SOUTH
19、CHINA REVIEW, 2008 年,2008 年二月三月刊:49-59 5 李永洁等. 广东省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 规划师, 2002 年,2002 年第 10 期第 18 卷:76-80 6 赵莹雪. 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 2003 年 7 月,2003 年第 4 期第 23 卷:467-471 7Friedman JR.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Cambridge:MIT Press.1966. 8Grant and Nijman.Globalization and the
20、Corporate Geography of Cities in the less-Developed World.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92(2),2002, 学位论文类 1 王玉. 城市群边缘区城市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年 2 仇海囡. 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区边缘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年 3 翁桂芝. 城市群边缘区视角下的商丘发展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8 年 4 张仁桥. 都市圈外围城市发展研究以镇江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年 5 王晓娟. 上海的边缘城市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红. 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城市的边缘化:现象、机理及应对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年 7 张捷.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对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2 年